向秀居
【摘 要】閱讀對學生的學習非常的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成績,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有效的把握文章或者題目的意思,并且閱讀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小學教學中,老師要運用各種辦法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他們的習慣。
【關(guān)鍵詞】小學教學;閱讀習慣;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1
引言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閱讀對小學生的重要性,并相應的加大了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閱讀量,閱讀能力也是小學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所以,小學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的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興趣才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才可以更好的進行閱讀,把閱讀養(yǎng)成一種習慣,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利用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們知道,一個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可以極大的提高人們對這個故事的興趣,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由于好玩、好奇的特性,對文字方面的內(nèi)容通常都沒有很高的興趣,主要對圖片和故事感興趣,在老師講故事的時候,學生沒有文字教訓時候那種嚴肅的表情和沉悶的課堂氣氛,故事可以完全的勾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利用這些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首先對一個故事進行講述,學生肯定會非常的開心,并集中精神聽老師講故事,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有感情,并且語氣與故事的走勢和情節(jié)要相符,并且可以適當?shù)妮o以動作和表情,夸張的語氣也是重要的,要把學生完全的帶入到故事中去,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學生完全的被故事吸引了,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到關(guān)鍵的時候,老師可以突然的停止講述,這個時候?qū)W生的好奇心已經(jīng)被完全的勾起來了,老師告訴學生,要是想知道后面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自己對文章進行閱讀,因為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到了關(guān)鍵的時候,學生會有強烈的求知欲,突然的終止會讓學生欲罷不能,學生會自行的對文章進行閱讀,補全故事情節(jié)。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可以充分的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自行的閱讀,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率,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閱讀完整篇文章以后,會進行文章的自主討論,討論文章的情節(jié),有些學生對沒有分析到的情節(jié)問題,會再一次的閱讀,進行驗證,老師可以適時地向?qū)W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有意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在空余的時間自己閱讀。
二、利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主要方式,實驗證明,眼睛的感知要比聽力更容易勾起人的想象力,在對一篇文章進行閱讀的時候,多次數(shù)的閱讀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不同的認識,通過多遍的閱讀,學生不止可以完全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對作者的想法都可以有一個大概的把握,并且,可以學習到文章的寫作手法和寫作風格,對文章所用的各種句式和修辭方法都會有一定的了解,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極為的有利。老師要注重閱讀中對閱讀問題的引用,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四季》過程中,老師在學生閱讀之前,根據(jù)閱讀的題目提出相關(guān)的問題:同學們,通過四季之美這幾個字,你們都能想到什么?學生聽到老師提出的問題,會解鎖思維的大門,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想象四季之美的問題。老師可以繼續(xù)提問:同學們,一年四季的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秋天是一副什么景象呢?為什么說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呢?老師在問題提問以后,要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但是不要給出答案,在這些問題提出以后,要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答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文章的閱讀,在閱讀的時候,老師要給出一定的引導,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模式相對不成熟,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結(jié)合提出的閱讀問題,讓學生可以在文章的閱讀中更好的查找問題的答案,使閱讀的效果更加的明顯,通過閱讀問題的帶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三、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感悟是學生在閱讀中對閱讀內(nèi)容所想,閱讀的感悟不是一次閱讀就可以完成的,是要通過多次的、大量的閱讀來完成的,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在熟練的基礎(chǔ)上進行更加深入的閱讀,在閱讀中感悟文章的寫作手法、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文章透露出來的主要寓意等,在大量的閱讀中感悟到文章的深層次的東西,在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并在閱讀中感悟文章的道理。比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時候,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能只能理解文章表面上的意思,淺顯的明白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對于雷鋒的偉大之處很難感悟到。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一次大致的閱讀,讓學生知道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引導學生通過某一個字或者某一個詞來感悟文章的深意,讓學生與雷鋒同志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理解雷鋒雷雨助人的偉大情懷,帶著這些感悟,讓學生進行大聲的朗讀或者默讀,在學生閱讀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把感情帶入進去,讀出雷鋒的高尚品質(zhì),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四、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是學生學習中必備的一項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強大的助力。小學時期是學生一生中打基礎(chǔ)的時期,在小學的學習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小學生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的利用文章曲折的情節(jié),對學生提出相關(guān)的閱讀問題,并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真正的學會閱讀。
參考文獻
[1]王國慶.讓興趣引領(lǐng)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路向分析[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李方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興趣與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