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芬芬
【摘 要】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溝通交流的一項重要載體;大學英語教學既具備人文性也具備教育性,大學英語教育也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環(huán),為更好的滿足大學生就業(yè)需要。大學改進了現(xiàn)有英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以求適應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16-01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溝通交流的一項重要載體;大學英語教學既具備人文性也具備教育性,大學英語教育也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環(huán),為適應現(xiàn)代外語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符合國家信息時代和多元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應該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加強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進而更好的滿足大學生就業(yè)需要。并以此達到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進而促進多國文化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最終目的。使大學生不僅在學校學習到外語交流的能力,同時為將來就業(yè)方向以及拓寬我國人才的對外交流與國際經貿融合探索新路。本文將就以就業(yè)為導向,深入探討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模式。
一、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
目前,國內許多的示范性大學院校,根據當前高等教育發(fā)展原則以及社會人才競爭需求,已相應增加了英語交際實踐等相關教學內容,但是仍有許多大學院校我行我素,依舊結合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教學工作不能適應客觀條件發(fā)展需求,缺乏針對性研究就業(yè)市場,忽略高職人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課堂仍采用老師講授的單一模式,每個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中,聽力訓練內容所占比例不到教學內容的四分之一,課堂上,學生得不到基本的口語訓練,教學過程仍舊還是以老師為主導,講解課文原文、背誦課后單詞、范文寫作。學生的英語實際聽說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英語交流和交際能力受到嚴重限制。課堂上的老師教授英語模式仍舊服務于考試,致使英語課程單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熱情得不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教學沒有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大學英語在培養(yǎng)人才過程中的重要溝通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學生們英語實際應用和口語交際能力很一般。很多學生在以往學習過程中忽視聽力和口語,也是應試教育的特點。英語聽說交流難度大,不能靈活學以致用。部分同學雖說聽力還可以,但卻不能流利交流,不能通暢組織語句。所以,從學生未來就業(yè)角度出發(fā),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非常重要。
二、實踐教學建設方案
1.實踐教學目標。
教師緊跟國家辦學指導理念,堅持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作為學生培養(yǎng)核心,注重英語口語實際應用能力,加強英語相關實際應用能力的鍛煉。提高學生對英語語境的認識和判斷水平。在教學同時,鍛煉學生品格,確立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們成為能力卓越,心理素質良好的全方位發(fā)展型人才。加強英語交際能力和口語方面鍛煉,指導學生掌握與貿易有關的單詞、句型、習語和地道交流模式。語言學習注意其實踐意義,強化學生的聽力口譯等方面的實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正確方式和良好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學習興趣,在校園內營造向上樂觀的英語學習氛圍。
2.實踐教學內容。
計劃主要通過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系統(tǒng),安排學生進行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強化訓練,此舉可彌補教材實踐交流環(huán)節(jié)的不足。把英語實踐教學分為兩部分:英語聽說強化訓練和英語口譯強化訓練。作為大學英語實踐課程的拓展和延伸,大量利用學生業(yè)余時間繼續(xù)開設英語興趣活動小組,鼓勵學生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英語比賽和演講,全面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同時,讓學生們學習的同時多接觸社會,學校要經常帶領學生到不同企業(yè)進行參觀實習,讓學生實際體驗英語口語交流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聽力實踐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能力不同,采取不同語速模式進行聽力模仿。優(yōu)先選擇有關購物等方面的聽力素材,筆試閱讀填空能力也同樣不能忽視。教師要對授課方面下足功夫,精心選擇情景和視頻對話;學生反復模仿、準確翻譯,逐步提升翻譯能力。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訓練,教師負責全程錄音,并帶領學生反復互聽,教師對回放的學生錄音進行點評,并對部分學生的口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講解。課堂上開展實況討論,模仿實際語言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體會實際英語口語交流時的心態(tài)和語境。
三、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
鞏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讓學生自動自覺的去開展英語學習,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改革教師為課堂中心的陳舊教學方法,教師要扮演導學和助學的角色,注重學生們素質訓練,給予學生們自我展示的平臺。同時,關注學生隨時的學習進度,培養(yǎng)學生合理的語音組織能力,大力營造真實的口語環(huán)境,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所提供的平臺服務,有效進行人機之間、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協(xié)作式學習。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利和直觀性,根據不同的課堂主題需求,營造貼切的語境,盡可能讓課程更具有感染力,讓學生耳目一新,更好投入到英語學習之中。采用情景式、啟發(fā)式和任務式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環(huán)境下開始英語學習,擺脫課堂上不必要的拘束感。根據學生們基礎能力差異,以及各自學習目的和未來就業(yè)方向,將同學們分成不同小組,由于不同學生英語基礎不高,接受能力各異,分類指導和分層教學的教育手段極為必要,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可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水平進行反復的語言訓練。延伸課堂學習內容,豐富課外學習生活,課后學生也可以依靠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開放互動的環(huán)境下進一步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平臺、論壇、微信等手段提供在線幫助,另外可以利用手機APP為學生布置作業(yè),建群交流,計時測試等等。
學校推行改革傳統(tǒng)的以分數(shù)為主的學生成績評價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過程性評價為主的綜合性評價方式。教師不再單純關注考試成績,反而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實時表現(xiàn),比如學生學習英語實踐中的態(tài)度、熱情、主動性、正確率情況等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參數(shù)。這種學習考評方式更好解放學生的精力,既能改善師生緊張關系,又能讓學生很好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而且可以了解更多課堂之外的知識。
結束語
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是對英語教師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改革,必須堅持不懈的探索和改進,才能使得教育手段更加完善、驚艷和豐富。通過本文的闡述,此種改革探索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同時也能全方位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之下,當前教育方案仍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因此需要國家給予更多經濟投入,以及更多支持性政策才能使我國大學英語培養(yǎng)更加專業(yè),更加到位。
參考文獻
[1]張穎.論應用型本科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4,(11):170-171.
[2]扈啟亮.新媒體環(huán)境下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新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3):166.
[3]王婷.以就業(yè)為導向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科教文匯,2018,(9):168-169.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7年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教改項目《大學英語教學中強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究》項目編號為2017JGY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