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學生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學業(yè)負擔如此沉重,如果不做好對應的心理疏導工作,那么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進而影響整體的學習情況。德育教育也是高三語文教學的重要一部分,身為一名班主任,同時又是語文教師一定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的重擔,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學習,強調德育教育在高三語文教學中的有機滲透。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經(jīng)歷,探討了高三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高效滲透。首先就高三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班主任教師在高三語文教學中如何高效
開展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最后分析了高三語文教學中如何強調德育教育的有機滲透。
關鍵詞:高三;德育滲透;心理疏導;教學質量;全面發(fā)展
一、 ?前言
一旦進入高三階段的學習,學生的精神變得緊張,整體的學習狀態(tài)也變得相當緊張,始終處于備戰(zhàn)高考的階段,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態(tài)度也逐漸發(fā)生轉變。身為一名高三語文教師應該密切觀察學生發(fā)生的這一系列的變化,針對性地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保持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語文學習心態(tài),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強調德育教育在其中的高效滲透,想方設法使學生獲得綜合全面的發(fā)展。讓學生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高考。
二、 ?高三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心理疏導工作的展開
(一) 高三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
高三年級的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相對較大的轉變。首先,對語文學科不重視,將學習重點放在了數(shù)學、英語及綜合學科上,很多學生認為語文的學習情況基本不會發(fā)生太大的轉變,可以提升的空間比較小,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基礎,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待;其次,過分輕視語文,認為語文學習是不痛不癢,無關緊要的。感覺憑借以前的功底往往也可以取得不錯的分數(shù)和成績;恐懼語文學習,認為語文知識點相對繁雜,因此往往產(chǎn)生相對消極的心理,語文學習成績始終停滯不前。以上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對語文考試分數(shù)過分看重,再加上對未來前途的迷茫,使學生往往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語文學習中非常容易患得患失。作為一名高三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應該在平時的學科教學中強調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疏導。
(二) 班主任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強調心理疏導工作的有機展開
1. 借助語文小練筆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借助語文小練筆強調對學生心理的疏導,步入高三階段,很多學生往往變得比較沉默,自己的情緒也處于十分敏感的狀態(tài),不愿意同父母、老師、同學交流溝通,易煩躁,易發(fā)生沖突。因此,班主任教師可以嘗試著借小練筆活動,讓學生將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不順的事情或是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同老師及其他同學分享。學生借助小練筆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將備考的緊張壓力有效地釋放出來。
2. 借助課前短暫的幾分鐘,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高三階段的學生處于高考備考階段,決定了語文課堂本身的枯燥性,結合考點開展專項復習,必須做好相關的調節(jié)工作。將課堂開始前的幾分鐘利用起來,可以讓學生自由演講,演講的內容相當豐富,不僅將學生的思想極大地豐富了,同時又為寫作累積了素材,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瞬間點燃。
3. 注意為學生減輕負擔,增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自信
善于為學生減輕學業(yè)負擔,對學生心理的疏導往往能夠起到理想的作用,分析語文學科的特征,直接決定了其教學活動同其他學科的區(qū)別,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應該就學習任務適當安排,保障學生能夠在課前將所有的工作完成,學生往往對語文學習興致勃勃,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積極參與課堂,這樣課堂時間在學生熱情的學習狀態(tài)下順利度過,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也比較輕松。
三、 高三語文教學中如何強調德育教育的有機滲透
(一) 將德育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古詩文教學中
高三語文教學中,班主任教師必須從思想深入意識到德育教育的有機滲透,深入挖掘高三語文教材,保障德育教育能夠真正有機地滲透到其中。古詩文作為高三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在,高三學生接觸到的古詩文往往都是經(jīng)典著作,這些著作將中華民族的歷史形象生動地記錄下來,將我國文明的景觀濃縮到了一起,對我國古代名人大家的心態(tài)變化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很多古詩文都是描寫具體的人物的,強調人物魅力的體現(xiàn)。通過這種形象生動的描寫,引導學生對真、善、美有更為有效地追求。借助祖國的大好河山將心中的志向有效地抒發(fā)出來,引導學生學會面對生活中的坎坷。
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是國學的精華。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及沉重的學業(yè)負擔,往往內心呈現(xiàn)浮躁的狀態(tài),無法就文本深入地了解,所以無法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因此在復習古詩文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知人論世,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將學生的浮躁之心徹底摒棄。例如通過對送別詩的分析學生對友情更加珍惜,通過復習古詩詞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輝煌和燦爛。讓學生在緊張的高三復習中尋求一份難得的寧靜。
(二) 將德育教育有機地滲透到現(xiàn)代文教學中
強調德育教育在高三語文現(xiàn)代文教學中的滲透,也十分關鍵。現(xiàn)代文閱讀在高考中占據(jù)的比重很大,因此其重要性就此凸顯。但是在現(xiàn)代文復習的時候,教師切不可過分盯著文本后考查的題目進行講解,而是應該循循善誘,通過現(xiàn)代文閱讀引導學生辨別是非,引導學生要堅強地面對生活,遇到苦難的時候也應該迎難而上,不要退縮。例如,在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在平時同學們有沒有向自己的父母表達過自己的愛意呢?結果發(fā)現(xiàn)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向父母表達過愛意,也不知道如何同父母展開深層次的溝通,發(fā)現(xiàn)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思維模式以及價值觀的分歧,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正由此產(chǎn)生,主要是兩者缺乏溝通。因此教師將此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多去感受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多體諒父母,理解父母,減少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引導學生感受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三) 將德育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寫作教學中
將德育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語文寫作教學中。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引導學生如何開展寫作思考,怎么樣才能更為深刻的思考。每一次的寫作訓練都需要重視。近年來,高考語文寫作始終圍繞著自然、社會、自我與人之間的關系展開。因此,平時的訓練也應該朝著寫作方向靠攏,例如《傷口處開出的是鮮花》等作文材料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優(yōu)缺點,想方設法戰(zhàn)勝自我;“陳道明的鞠躬道歉”引導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謙遜低調,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等。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此外,開展高三語文教學,強調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滲透,必須將其貫穿到其他多個板塊的復習中。例如,在對文學名著進行復習的時候,必須強調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基本的主題教育意義。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名著中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出發(fā),深刻反思自身行為,對于人物的錯誤言行一定要嚴厲批評,在看待人物的時候不能過于武斷,應該學會用辯證的方法看待人物,發(fā)揮論述類閱讀題目選材內容的優(yōu)勢,讓學生反思現(xiàn)實,就一些相關的現(xiàn)實問題展開深刻的反思。這對于學生價值判斷水平的提升也有較大的優(yōu)勢。
四、 高三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堅持既定的原則
(一) 德育的滲透必須堅持適當、適時的基本原則
高三語文教學中,強調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滲透,并不是盲目開展的。必須要堅持既定的原則,只有把握好具體的滲透原則,才能提升德育教育滲透的效率,才能將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以及班主任的引導優(yōu)勢雙重發(fā)揮出來。對于高三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起到理想的疏導作用,同時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也有著很強的推動價值。德育教育的滲透應該堅持適當以及適時的基本原則。首先,語文教師應該學會捕捉德育教育滲透的好時機。例如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大部分文體都是傳記的形式。并且很多傳主是清官之臣。因此在進行這些任務傳記閱讀的時候,需要詳細地了解他們?yōu)槊駬數(shù)那閼?。學習這些傳記的過程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探討以及學習的過程。因此班主任老師在開展高三階段的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善于抓住德育教育的滲透時機,就具體的作品的主題展開詳細的分析,詳細地分析相關人物的形象。在潛移默化中將德育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其中。其次,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需要把握好一個“度”字。高三語文課堂教學強調德育教育的滲透,將“度”把握好,但是如果沒有把握好度,往往可以使得語文教學朝著政治教學的方向轉變,直接改變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高三主要的復習任務發(fā)生明顯的沖突,出現(xiàn)主次不分的情況。因此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必須將這個“度”把握到位,將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主要要素以及高三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結合起來。德育教育的滲透不僅要防止過度,更應該避開不足。德育教育的滲透需要到位,但是不是越位和不到位。
(二) 德育的滲透必須堅持求活求效的基本原則
德育教育在高三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需要堅持求活求效的基本原則。求活原則指的是將靈活的教法作為主體,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選擇有效地教學切入點,將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有效地激活,感悟為人處世之道,當然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將更具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融入其中,將課堂教學中與德育教育滲透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將抽象的內容化為具體。使得高三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能夠被學習壓力大的學生接受。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結果的有效性指的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獲得的進步和發(fā)展。學生是否有進步是判斷教學效益的關鍵指標,德育教育在高三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是否有效,最終要落實到結果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得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獲得進步和發(fā)展。德育教育在高三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性是檢閱課堂教學德育滲透質量的“度量尺”。
五、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三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不僅要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還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教師,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強調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幫助學生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新艷.探析高三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J].新課程(下),2016(6):29.
[2]陳麗娟.略談高三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語文知識,2015(6):78-79.
[3]楊建師.高三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5):66.
[4]王琰.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魅力中國,2009(25).
[5]鞏昌達.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134.
[6]趙曉春.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初探[J].文學教育(下),2015(3):59-61.
作者簡介:姚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廣西來賓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