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專題式教學改革,從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需要、突出教學重難點的需要、突出時代特點和熱點的需要三個方面分析實行專題式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教學專題構建應以教材為藍本,以新時代治國理政方針政策為主題,以“不忘初心,追根溯源;不斷創(chuàng)新,繼續(xù)前行”為主線,構建“新時代不忘指引我們前進方向的偉大旗幟”“新時代不忘創(chuàng)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先河的光輝理論”等十七個教學專題;并指出實行專題式教學改革應注意專題名稱的命名要突出重點和有溫度,處理好教材內容與專題內容、教學上點線面、講過去與講現(xiàn)在講未來以及教與學等關系。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專題式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7C-0082-02
高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下文簡稱“概論課”)是一門向大學生介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思政核心課程,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隨著中國共產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的不斷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概論課”教材在不斷改版,新版教材(2018年版)的內容結構跟以往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所產生的理論成果為依據,分成三大部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十四章,從整本教材結構上看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這也反映了教科書編寫的特點和要求。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教材為藍本,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構,以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文擬探討高校如何根據教改要求和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專題式重構。
一、實行專題式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需要。“概論課”不僅需要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大理論成果的主要觀點,還需要學生了解各大理論的承前啟后關系,因此,在教學上有必要打破教材按理論成果進行章節(jié)編排的方式來授課。可以對教材內容按領域構建專題來進行授課,如可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國防、外交、黨建等來構建授課專題,這樣既可讓學生了解各領域建設的理論方針政策,又可讓學生看到理論與實踐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既實現(xiàn)了教學上的知識目標,又實現(xiàn)了增強“四個自信”的情感目標和價值目標。
(二)突出教學重難點的需要。“概論課”可以說是一門百科全書式的課程,里面涉及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所介紹的理論方針政策時間跨度也很長。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里掌握其精髓,需要教師善于處理教材。因此,從章節(jié)式教學轉為以重難點為核心的專題式教學就成為教改的必要。
(三)突出時代特點和熱點的需要?!案耪撜n”是一門全面介紹馬克思中國化理論成果的課程,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包括五個子理論體系。作為生活在當今時代的大學生,更多的是關注當下的國家方針政策和建設實踐,而且當下全國上下最重要的是學習貫徹黨的最新的理論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出于回應學生關注的重點和時代熱點,“概論課”的教學重點也應突出這一最新理論成果的學習,而采取專題式教學可在專題設置上有側重地多介紹這一最新理論成果。
二、教學專題構建的思路
(一)專題式教學的主題—— 以新時代治國理政方針政策為主題。教材雖然全面介紹了馬克思中國化的五個子理論成果,但不是平均有力的,而在把更多的篇幅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介紹上,所以構建專題式教學時應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代黨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治國理政方針政策為主題。
(二)專題式教學的主線—— 以“不忘初心,追根溯源;不斷創(chuàng)新,繼續(xù)前行”為主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離不開前人思想的指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領導集體的摸索、探索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所以介紹新時代的治國理政方針政策時要適當追根溯源,介紹理論的發(fā)展過程,同時,更重要的是要開創(chuàng)新局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向前推進,因此專題教學內容重點要突出新一代領導集體如何不斷進行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
(三)專題教學框架。以教材為藍本,以新時代治國理政方針政策為主題,以“不忘初心,追根溯源;不斷創(chuàng)新,繼續(xù)前行”為主線,構建十七個教學專題(見表1)。
三、實行專題式教學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一)專題名稱的命名要突出重點和有溫度。專題的命名盡量與教材章節(jié)的命名不一樣,而是要突出要講的重點。例如,教材第十三章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而實行專題式教學要突出的重點是中國在外交上是如何去推動構建人類共同體,因此專題名稱就直接以此來命名。另外,本課程一直來給學生“高大上”“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此,在給專題命名時可盡量加入一些有感情有激情有溫度的語言元素,增強它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對于“和諧社會建設”這一專題,給它的命名是“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如,對“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專題,給它的命名是“將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進行到底”。通過“打動人”的專題名稱,拉近課程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了解和學習的欲望。
(二)處理好教材內容與專題內容的關系。教材是教學的基本遵循,教學不能脫離教材,只能在教材的基礎上重構和處理。為此,實行專題式教學時各專題的教學內容必須以教材為藍本,不能自創(chuàng)一套內容,如果這樣,就違背了中宣部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寫統(tǒng)一教材的目的。但實行專題式教學的目的又是為了突出自己的某種設計理念,所以必須學會處理和整合教材內容。例如,本文所探討的以“不忘初心,追根溯源;不斷創(chuàng)新,繼續(xù)前行”為主線的專題式教學改革,就要以這個主線整合好教材內容。
(三)處理好教學上的點線面的關系。實行專題式教學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突出重難點和突出設計主線,但在突出重難點和突出設計主線的同時必須要實現(xiàn)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此授課內容不能過少,講授涉及的范圍不能過窄。前面提到,“概論課”是一門百科全書式的課程,既囊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五個子理論體系,又涉及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而課程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實現(xiàn)這樣的課程目標,就要使學生在了解中國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如何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以此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追隨者。為此,在專題體系構建、專題教學內容設計上就要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做到每一專題看出重點、整個專題框架看出主線,全部教學要點看出該涉及的面,做到專而不窄、廣而不泛。
(四)處理好講過去與講現(xiàn)在講未來的關系。思政教師在講授“概論課”時如何處理好講過去與講現(xiàn)在講未來的關系——歷史不能忘記,要追理論的根與源;要面對現(xiàn)實面向未來,講好當前的方針政策和未來規(guī)劃,用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向前推進。因此,在講“概論課”時,教師還得講歷史,介紹一下理論的來龍去脈,讓學生頭腦中對中國的理論和實踐發(fā)展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因此,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也應該加以講授。但同時教師必須讀懂教材,領會教材精神,把握講授重點—— 教材以近50%的篇幅介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此要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講現(xiàn)在講未來上,即講課的最終落腳點是在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新使命上。
(五)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之所以不按教材章節(jié)體系教學而實行專題式教學,是因為教師有講授重點,或是根據學生實際想重點解決學生哪些困惑,為此,它既是為了教師“教”的需要,也是為了學生“學”的需要。在教學模式上應實行“教學并重”的教學模式,特別是“概論課”這樣的理論性特別強的課程,絕對需要“教學并重”。因為強調“以教師教”為中心而忽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話,理論很能入耳入腦入心,而強調“以學生學”為中心,過多由學生自己去探索老師不發(fā)揮主導作用的話,學生(特別是高職生)不一定有這樣的學習、領悟能力,從而導致對理論的一知半解?!敖處熤鲗W生主體”的“教學并重”是“概論課”的較理想的教學模式,為此,實行專題式教學時,教師既要根據設計的專題注重自身的理論講授,同時又要注意以問題為導向,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參與對問題的研討,讓教師與學生共唱“雙簧戲”,把課堂變得精彩,提高抬頭率、點頭率、開口率。
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是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專題式教學改革既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思政課教師應在科學理解教材、敏銳把握時代主題、積極回應學生關切的基礎上構建出有自己特色的專題教學體系,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阮曉蔦.專題式教學在“概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及思考 [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2)
[2]曾喜云.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專題式教學的思考[J].才智,2018(7)
[3]史明艷.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式教學特點與實踐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基金項目】柳州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18年度課題“高校以‘習語·微故事形式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研究”(SKLY2018-12)
【作者簡介】禤福英(1971— ),女,廣西柳州人,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