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翹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幼兒提升了平衡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
2.動作與技能:幼兒能正確使用高蹺,能夠踩著高蹺行走,做簡單的動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鍛煉了幼兒的意志力,增加了幼兒戶外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踩著高蹺平穩(wěn)地行走。
難點:幼兒能夠踩著高蹺做游戲。
活動準備:
手偶鱷魚(用布頭和毛發(fā)縫制);若干個紙杯(家中用完的紙杯);平衡木;每人一副高蹺(用飲料罐和彩繩制作,在飲料罐上部兩側鉆好洞,用彩色繩子或者帶子穿過洞系好)。
活動過程:
1.整理隊形,面向老師站好。教師發(fā)出少息立正等的口令,隨后發(fā)出隊形散開口令,幼兒作出相應的動作。
2.放音樂做熱身運動,幼兒跟隨教師一起聽音樂做準備運動。(身體音階歌)
導入:
我的好朋友鱷鱷去看了一場雜技表演,它聽說神奇馬戲團要邀請一些優(yōu)秀的小高蹺演員去參加明天晚上的馬戲團之夜。在今天表現優(yōu)異的小朋友會得到馬戲團團長的邀請函。
一、新授
1.教師示范高蹺的正確踩法:雙手提起高蹺上的細繩,腳的中間部分放在高蹺面上,確定高蹺的地面接觸平穩(wěn)后,再慢慢站立。站立時腿要伸直,身體保持平衡。
2.找1-2個幼兒上前示范,評價動作要領。
3.教師講解示范踩高蹺行走的動作要領:身體挺直,行走時同側的手和腳要配合好,手腳一致,抬同側的手和腳。腿適當抬高,步幅適當縮小,雙腳垂直落地,保持腳腕正直,避免扭傷。
4.找1名幼兒上前示范,讓其余幼兒評價動作要領。
5.教師及輔助教師給每名幼兒發(fā)放小高蹺,幼兒分散練習平衡動作,由慢到快練習。
二、鞏固新知
要想得到馬戲團的邀請,就要在這個高蹺比賽中勝利。
1.教師介紹器械及玩法:將幼兒分成4路縱隊(1、2、3、4隊),拿著小高蹺站在場地的起點。第一排幼兒踩著小高蹺繞著紙杯蛇形走,之后,雙手拿著小高蹺走在平衡木上,到達終點等待。當隊伍的第一排的幼兒到達終點后,第二排的小朋友即時出發(fā)做相同動作,以此類推。
2.教師及輔導教師示范動作要領,幼兒觀看理解。
3.幼兒隊伍之間比賽,教師照顧并指導個別幼兒。
4.教師根據比賽結果宣布名次。
三、知識升華
1.教師整理隊伍一臂距離散開,介紹小高蹺的新玩法,即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走起來,吸引幼兒的新興趣。
2.教師喊著口令帶幼兒練習基礎的動作(左2步,右2步),之后喊著口令帶領幼兒踩著小高蹺做基礎動作。
3.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跟著音樂做基礎動作。
4、我的好朋友鱷鱷有一些話要對小朋友說:“小朋友今天的表現都非常的不錯,根據團長的要求,我來邀請在剛才比賽過程中勝利的小高蹺演員,去參加明晚的馬戲團之夜。(給獲勝幼兒頒發(fā)邀請函)考慮到在剛才的表現中,其他小朋友也表現的很好,所以團長決定邀請小朋友去參觀馬戲團表演好不好。(給其他小朋友發(fā)放觀眾券)
四、活動反思
我將此節(jié)健康課堂也向其他領域作了一定的延展,如將語言故事情節(jié)作為引入和結尾,開頭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結尾和孩子互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就是這個小故事的主人公意識。其次又與音樂領域相結合,在知識升華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有節(jié)奏跟著教師踩高蹺走,讓孩子體會到了小高蹺的多種玩法,樂趣很多。
我對此堂課的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以幼兒直接經驗為基礎來獲取新知,即讓每名幼兒都手拿一份高蹺,而并非僅有那么幾對高蹺,讓部分孩子上前示范或演練,而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充分練習踩高蹺的基本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深化新知。本著做游戲這一理念,在設計教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加入了游戲比賽這一過程,充分激發(fā)孩子的樂趣和競爭的概念思想。讓幼兒最快程度的把握新知。
綱要指出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對那些能力較弱的幼兒來說,我和輔助老師充分鼓勵和輔助他完成了基本動作,自身的技能得到了發(fā)展。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yǎng),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結尾部分為了保護孩子終身學習,不氣餒的優(yōu)良品質,我以實際表現和參與度作為考量依據,對那些做的不錯,跟著老師活動走的幼兒也給予了一定的獎勵,讓孩子以后更愿意追隨教師學習新的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專注力和堅持力。
從今天游戲的這個過程孩子們對于新材料的提供很感興趣,孩子們的求知欲比較強烈。新型材料和自然資源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環(huán)保創(chuàng)新不只是一句口號、一種觀念,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大家應該把環(huán)境創(chuàng)新以及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付諸每個小小的行動,少一分破壞,多一分建設,珍惜任何可以再利用的資源,通過我們的眼睛觀察,我們的頭腦思考,我們的心靈體會,把廢棄物中可以再利用的豐富資源,在今天的這個片段中,用我們的聰明智慧與靈巧雙手,賦予它們新的藝術生命力!就像簡單的八寶飯盒和繩子的結合可以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趣,小小的紙杯和板凳相結合,設計出了踩著小高蹺闖關比賽的環(huán)節(jié),讓昊昊不會覺得踩高蹺沒意思,而是有多種玩法的一項好運動。
該節(jié)課堂,由于小高蹺是繩子來牽引的,因此在變化隊形(4變2、一臂距離散開)的時候不太順利,甚至是幼兒分散注意的點,所以在環(huán)節(jié)銜接設計上,沒有以實際情況作為考量內容,因此這個地方顯得有點亂,有點浪費時間。
在之后比賽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對自我把控力還不夠,在教師講比賽規(guī)則的時候部分幼兒沒有仔細聽規(guī)則,而是在擺弄小高蹺,顯得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在實踐的時候沒有按照標準的游戲規(guī)則進行,所以這個地方可以改進一下,即在轉換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把器具先收上來,在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
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現部分幼兒由于剛開始跟著節(jié)奏走不熟練,手的力氣過大導致了高蹺的細繩折斷。沒有備用高蹺,以至于這個幼兒的參與度和樂趣就下降了,所以準備情況不太充分,下次要作出充足的器械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