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剛,陳 芹,汪洪洋,蔣廷宜
(1.東海縣曲陽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站,江蘇 東海 222313;2.東??h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 東海 222300)
花生是世界范圍內廣泛栽培的油料作物,是21世紀全球最重要的四大油料作物之一,花生在江蘇省更是不可缺少的油料作物,發(fā)展花生生產既可增加出口,也能減輕對油脂進口的依賴,降低進口風險,同時,花生也是優(yōu)質蛋白質的大宗原料,增加花生生產也有助于保障我國食物和飼料蛋白的不斷增長的需求。東海縣是花生大縣,常年種植面積在1.67萬hm2左右,是江蘇省花生重點產區(qū),面積和總產量在全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供試品種:東花10號,東??h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選育,供試肥料:供試肥料由新沂市保豐肥料有限公司生產提供。氨基酸≥10%、Zn+B+Mo≥2.0%,產品劑型為粉劑。
2018年6月4日至2018年10月10日。
東海縣曲陽鄉(xiāng)曹莊村三組曹德旺承包田。前茬小麥,小麥產500kg/667m2,地勢平坦,土壤為沙姜黑土,肥力中上等。試驗前化驗土壤養(yǎng)分為全氮1.21~1.36g/kg,有效磷18.9~22.3mg/kg,速效鉀88.6~112.4mg/kg,有機質18.2~21.4g/kg,pH值6.8。
試驗設3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排列。
處理①常規(guī)對照(CK1)。不使用葉面肥和調節(jié)劑。使用土雜肥1200kg/667m2、10-12-10花生專用肥40kg做基肥。
處理②清水對照(CK2)。和處理3同時等量噴施清水,其他施肥同對照處理1。
處理③噴施氨基酸水溶肥料。用供試肥料50g/667m2兌水40kg(稀釋800倍)于下針期和結果初期各噴一次,具體噴施時間是7月25日和8月10日。其他施肥同上。
以上3個處理施肥數(shù)量和方法及田間管理一致。試驗小區(qū)長6m、寬4m,小區(qū)面積24m2。小區(qū)間隔40m2,重復3次,隨機排列。
試驗地前茬小麥,小麥產量水平500kg。6月2日整地、施肥、起壟,壟距85cm,壟面45cm,雙行種植。平均種植行距42cm,穴距18cm。種植密度8700穴/667m2,每穴點播2粒。6月4日播種,6月13日出苗。7月26日花針期噴施第一次試驗用肥,8月10日結果初期噴施第二試驗用肥,2次噴肥間隔15d。花生生長期間沒有追肥?;ㄉシN時用“地衛(wèi)士”花生拌種劑拌種,播種后隨時噴施乙草胺除草。本試驗10月10日收獲。試驗小區(qū)單收核算實際產量。
表1 不同處理對花生植物學性狀和產量結構的影響
從表1的試驗結果看:處理1和處理2結果數(shù)量和單穴果重差別不大,處理3每穴有效果數(shù)為28.9個,分別比處理1和處理2增加6.1個、3.9個;飽果比處理1提高6.8個,比處理2的提高4.3個;處理3的單穴干果重量36.38g,分別比處理1處理2增加6.73g和4.26g。處理3的理論產量為312.87kg,分別比處理1和處理2增加57.88kg和36.64kg。
表2 不同處理對花生產量結果的影響
從表3看出,噴氨基酸的處理小區(qū)實際產量明顯高于處理1和處理2的產量,噴氨基酸處理的產達到366.85kg/667m2,比處理1增莢果48.91kg/667m2,增產18.96%。比處理2增莢果35.57kg/667m2,增產13.11%。
表3 試驗結果分析—F測驗
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間差異顯著,重復間差異達極顯著。
表4 試驗結果分析---多重比較(LSR法)
處理1和處理2結果數(shù)量和單穴果重差別不大,處理3每穴有效果數(shù)為28.9個,分別比處理1和處理2增加6.1個、3.9個;飽果比處理1提高6.8個,比處理2的提高4.3個;處理3的單穴干果重量36.38g,分別比處理1處理2增加6.73g和4.26g。
噴氨基酸的處理小區(qū)實際產量明顯高于處理1和處理2的產量,噴氨基酸處理的產達到366.85kg/667m2,比處理1增莢果48.91kg/667m2,增產18.96%。比處理2增莢果35.57kg/667m2,增產13.11%。
在供試條件下,花生噴施氨基酸水溶肥料較清水對照在結果數(shù)量、每穴有效果數(shù)、飽果數(shù)、單穴干果重量方面均有所提高;新增畝產35.57kg,增產率為13.11%,增產效果顯著,在生產上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