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體育教學》編輯部委托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馬保生副教授對首都體育學院教授、教育部(原國家教委)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原副司長曲宗湖進行了訪談。此次訪談以“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與改革研究”為主題,曲教授圍繞70年來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狀況,結合親身經歷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校體育口述史;曲宗湖教授;農村學校體育;訪談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9)10-0008-03
馬保生(以下簡稱“馬”):曲教授您好,從上學期間接觸學校體育開始至今,您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學校教育事業(yè),那么最初確定學校體育教育為您終身研究的起因、動機是什么?
曲宗湖(以下簡稱“曲”):從事學校體育的起因,得從我上初中說起。我是在上海一所重點中學上的初中,當時由于擔任了學生會體育部長一職,從此與學校體育產生了深厚感情。在此期間,我深深地感到,學生沒有一個好身體,就會影響他的未來,學生體質增強是民族體質增強的基礎,全國一共大概3億學生,而全國人口已經超越13億,所以說,學生體質強,民族的體質就強,中華民族就強,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基礎在于學校,因此學校體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中學時期其實我的各門學科都學得不錯,成績也很好,但是由于對體育的熱愛,我選擇了體育,在填報志愿時,第一志愿就是中央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1954年,我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進中央體育學院的校門。1956年留校工作從事體育理論教學。當時中央體育學院大多數都是培訓班或者保送生,研究生都是留蘇的預備生,我是1961年憑成績真正考進中央體育學院的學生。
在初中時期我的一些同學體質比較弱,大家都說德智體,但我說是體德智,體育是基礎,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學問。身體好排在“三好生”的第一位,只有好的身體才能有好的學問與道德。后來在大學期間我擔任學生會主席與軍體部長,越發(fā)感受到體育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我從事學校體育事業(yè)并奉獻終生的決心和志向。
我進入體衛(wèi)藝司之后,重點到邊窮山區(qū)進行實地調研,那里的情況讓我十分震驚,我當時說了一句話:“邊窮山區(qū)的孩子體質好,中華民族的體質就好?!币驗榘俜种耸宓暮⒆佣荚谵r村,所以我就將農村學校體育作為工作重點,甚至是重點的重點。當然,城市學校體育也很重要。
20世紀90年代初,我曾經去過廣西一個非常貧窮的縣市,有一個老師姓黃,學校是單人校,他一個人既是校長,也是老師,又是校工,所謂的教學點就是一個窩棚。調查結束之后,我就寫了兩本關于學校體育的書,一本是《素質教育與農村學校體育》,另一本是《現代教育與學校體育》。我吃過窩頭,吃過高粱米飯,沒有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去不了那么偏遠的地區(qū)。我既然當了學校體育的行政官員,我的責任就是人人都能得到體育,農村孩子也一樣要享受體育教育,這是國家憲法與教育法給予的權利,要落到每個學生身上,達到增強人民體質的目的,一個也不能少,這就是我從事學校體育研究和行政管理最主要的任務。但當時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6%的學生根本沒有得到體育,這里的體育指的是從體育當中得到教育。
后來農村體育得到了發(fā)展,爭取到了教育部領導的積極支持,爭取到大量的部批文件,使得各地方學校體育的工作排到了議事日程上來,但是又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經費,做事情需要錢,涉及人力、財力、物力,最苦惱的是很多學校什么器材都沒有,因此首先是要開展讀書體操,讓身體先動起來,為此我編了一套搖頭擺尾操。
可以說,我是先從農村學校體育開始研究學校體育的,而農村學校體育又從老少邊窮山區(qū)開始,老少邊窮的農村學校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師資和器材的問題。
馬: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有哪些成果?對于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有哪些作用?
曲:農村學校體育要發(fā)展,首先要有教師和配套的教材、大綱,其次要有體育器材設備。教育部每年都要分批培訓體育教師,東部地區(qū)問題不大,西部地區(qū)問題較大,尤其是老少邊窮山區(qū)。所以我又開始爭取經費,呼吁進行體育教師培訓,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后,伴隨著教育的整體發(fā)展,體育教師的培訓也開始被重視。中央體育學院副院長徐云超老師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毛主席提出“增強人民體質”,因此,我開始進行調研,尤其是對老少邊窮山區(qū)。
馬:在當今新時代背景下,您對學校體育有什么展望與期待?
曲:學校體育的發(fā)展,首先在于質量,不能以數量為標準。而質量達標關鍵在于人的素質,要提高各級領導對體育的真正重視。其次,各個學校的校長要把體育放在德智體綜合素質均衡發(fā)展的重要位置,現在大多數落實了,但是少數地區(qū)仍有欠缺,支持保障升學率的要求,應該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升學率。還有就是師資水平,這支隊伍的水平不僅僅是學歷達標率,還有就是能力的達標率,關鍵還是一個字“質”,只有質量上去了,學校體育工作才能上去,要堅持每個學校學生體質貼到墻上去,身高體重、肺活量、身體素質等指標都要上墻,評比的時候更要注重質量的評比。
新時代的體育教師需要“三愛一提”:愛體育,愛學生,愛生活,提升應有的能力與水平。這是基本態(tài)度問題。
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成立“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基金會”,繼續(xù)推進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解決農村學校體育問題,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難完成,需要第三方力量的介入。我們十年以前就有建立中國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基金會的設想,原因如下。
中國學校體育的短板是農村學校體育,農村學校體育的發(fā)展狀況決定著中國學校體育發(fā)展水平。農村學校體育面臨諸多問題,發(fā)展農村學校體育困難重重。時至今日,農村學校體育所承載的學生,仍然超過中國學生的一半,在中國學校體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經幾十年多方面努力,農村學校體育仍然沒有達到應有的發(fā)展水平。
形成這種發(fā)展阻力的因素很復雜,有歷史因素、人文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地理環(huán)境因素等,這些因素長期存在,是不以人的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這種阻力相互制約,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城市與農村的學校體育差距逐步拉大,不利于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整體水平的提高,各個領域過大的差距是引發(fā)一系列社會矛盾的基礎。在學校體育領域避免這種矛盾,是政府與社會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責任。
同時,積極因素也在不斷持續(xù)地積聚,國家對農村學校體育的重視,人們對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研究,社會生產力、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社會財富的不斷聚集,社會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人們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逐步掌握。特別是生產力的發(fā)展、市場經濟的完善、人們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社會財富的積累,這四點成為籌劃中國農村學校體育基金會的基本層面。這個基本層面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強化。
建立中國農村學校體育基金會的初衷,是打破中國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瓶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對農村學校體育,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qū)進行公益性資助,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實現協(xié)調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