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銀花
【摘 要】在當前的高中教學中,將思想政治課程納入高中學生的主要學習科目,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在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通過利用時政資源而獲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為拉近思想政治課堂與高中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選擇運用經濟類時政資源,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思想政治的生活化,同時教師運用熱點資源,讓抽象的知識點更為學生所熟知,使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壓力有所緩解,為了給學生提供思想的空間,教師還可以運用新聞元素,從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實踐運用到課堂之中。
【關鍵詞】時政資源;高中;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052-02
與其他科目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課程要求高中生不僅要將教材內的知識牢牢把握,同時也要求高中生要將時政資源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充分展現(xiàn)實踐與理論的相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非??焖伲刻於紩l(fā)生新的問題,如果教師的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材當中,會使得教學質量較低,教學素材較為陳舊,對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改變起到不利的影響。但是教師若將時政資源與課堂教學融合,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該重視時政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起到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時政資源來提高教學質量。
一、利用社會新聞類時政資源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實踐性
利用高中政治所學的知識,將生活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是高中生教材學習的主要原因和目的,現(xiàn)如今許多時政資源被納入了思想政治課本當中,使學生對于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更加地熟悉。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雖然將知識點牢記心中,但是真正遇到難題的時候,卻忘記了如何去分析難題,解決難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將實踐與知識相結合,不可只局限于書本知識的掌握,要做到學以致用。
如教師在教授《新時代的勞動者》一課時,勞動者依法維權的方法與方式令高中學生感到陌生。于是教師可以將時下關于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以及黨和國家的重視程度與教材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進行授課,為高中學生播放《新聞聯(lián)播》關于該課程的內容,隨后與教材知識相結合,為高中學生講解企業(yè)必須要依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協(xié)議,保障勞動者的權益,提高企業(yè)的法律意識,同樣,勞動者也要根據(jù)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高中學生在時政資源的幫助下,獲得了關于社會方面的政治知識,教師實現(xiàn)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完成了教學任務。
思想政治教學主要為了實現(xiàn)學生的學以致用,如果學生只是對書本知識死記硬背,在實踐中不能充分運用,那么便違背了思想政治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生活中各式各樣地新聞資源、時政資源都應該被教師充分地利用,提供更多的資料給高中生學習,培養(yǎng)高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養(yǎng)成全面型的思想政治人才。
二、利用社會熱門資源使知識具體化
與其他的科目教材內容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存在著極大地差別,知識點較為抽象,并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差距比較遠,這使得學生在學習課程時會對知識點不了解,或是了解起來比較吃力,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產生厭倦、喪失興趣,逐漸開始逃避思想政治課程。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各種途徑解決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時遇到的問題,時政資源正是最好地輔助教學素材。在教師進行抽象知識點講述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大眾比較關心、近期內比較火熱的時政資源,將教材內的某些知識點進行具體化的講解,幫助學生對某些名詞的概念有所了解。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因而在對案例進行剖析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思想政治的專有名詞來對其進行解答,教師應該根據(jù)書本中的知識點,合理對應地選擇時政資源來進行教學。
如當教師在進行《政府的職能》一課的講解時,教材中指出了政府的職能主要包含文化職能、服務職能以及經濟職能等。然而這些職能對于在校學習的高中學生來講并不熟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1]。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十九大的社會熱點,利用《政府工作報告》的素材內容來輔助教學。在講解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我國2018年經濟發(fā)展的總結來進行知識講解,從而使學生能夠了解政府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中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講解《政府市場監(jiān)管職能》一課時,可以利用央視每年的三·一五晚會,向學生展示政府打擊市場欺詐現(xiàn)象所作出的努力。
政府職能一課的知識點與專有名詞看起來比較不常用,仿佛無法與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相關聯(lián),實際上,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都遵循于政府職能的維護。因此,在學習該課程時,教師利用當下熱點資源作為教學內容,可以令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點與專有名詞有一定的了解,將生活與思想政治之間的距離拉近。
三、利用經濟類時政資源拉近書本與實踐的距離
思想政治與社會生活的發(fā)展相互促進,因此,只有將時政資源與教材相互融合,才能夠將課堂的教學質量得以提升[2]。教師在課堂進行授課時,要以教材為基點,并為了使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應選擇當下最為關注的時政資源。時政資源能夠將實踐與教材之間的距離縮短,高中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教材知識,離不開時政資源的幫襯。教師在結合時政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前,可以先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簡單地描述,隨后根據(jù)相似的時政資源來加深高中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使高中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書本知識,這也是時政資源對教學質量的體現(xiàn)。
如在教師教授《影響價格的因素》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查找關于經濟、金融方面的時政資源,來進行對書本知識點的教學。在課程之初,教師可以以電子商務平臺為例,探討時下最引人注目的互聯(lián)網促銷活動,談論線上營銷對線下營銷產生的影響,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并且對課程中涉及的內容有思考的欲望。
教師將生活中常見的經濟類時政資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不再陌生,同時還能夠為高中生明確思慮的角度,從教學內容的方向去引導高中生,使其能夠思索現(xiàn)今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幫助學生在思想政治的教材中找尋答案。
四、結論
思想政治課程需要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而實時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教師對教學內容同樣也要實時變革。時政資源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教師將時政資源與教學資源相結合,才能將學生的理性思想、法律意識、社會參與、政治認同等培養(yǎng)起來。
【參考文獻】
[1]潘燕華.“時政”助力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有效途徑[J].西藏教育,2018(01).
[2]張棟兵.政治課堂滲透時事教育的原則及案例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