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羽潔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慕課課程是我國思政教育的重要方法,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變革,然而目前存在著課程效果欠佳、師生互動不足、內容更新滯后的問題。這需要對教育客體,即青年有更為深入的認識,以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指導,在兼顧時代性、民族性,促進創(chuàng)新性與實踐性并舉的層面對高校思政慕課進行改革。促進思政慕課的時效性,優(yōu)化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不斷提高課程質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慕課;變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慕課”這樣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全球得以推廣,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士開始關注這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了“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在“互聯(lián)網+教育”的指引下,“慕課”的運用勢必是未來教育領域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尤其是“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廣大青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充分考慮到青年的實際情況,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慕課”是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方法,是貼近青年主體身份的教學模式,更應以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指導。
1 高校思政慕課教法發(fā)展現狀
關于慕課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復旦大學牽頭、國內眾多名校參與開發(fā)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混合式慕課教學平臺進行試點。這拉開了我國思政慕課的帷幕,在此后,眾多名校紛紛主導思政慕課的試點,但受到硬件條件、師資力量的影響,國內許多高校雖還不具備開設思政慕課的條件,但也密切關注我國思政慕課的發(fā)展。
1.1 慕課促進思政教學變革
雖然目前思政慕課無法在所有高校中進行推行,但這并不能掩蓋慕課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帶來的變革。這主要體現在:第一,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聯(lián)網實現的慕課教法形式新穎,易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同時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的“教”為主體的模式,轉變?yōu)閺娬{學生的“學”;第二,促進了教育資源整合,為學生輸送了更多優(yōu)質教學資源,思政慕課的線上教師來源于國內知名高校,其教學水平受到教育領域的認同,慕課使這些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得以更為廣泛的傳播,促進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第三,優(yōu)化了課堂反饋,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傳統(tǒng)思政課堂因為缺乏切之有效的課后反饋,導致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的針對性不足,而思政慕課依托互聯(lián)網數據收集功能可以將學生的課后問題進行收集,并及時反饋給教師,這就大大方便了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估,利于促進其教學的改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
1.2 當前思政慕課存在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慕課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仍較短,在實踐過程中難免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了解思政慕課所存在的問題是提高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首先,課程效果欠佳。網絡視頻授課有其局限性,部分老師對慕課錄制缺乏熱情,講課語調平淡,即便內容豐富,但由于授課方式的緣故,其課程很難使得學生產生興趣。當下學生處于個性發(fā)展時期,對于學習要求教學形式具有一定的吸引性,單純的知識灌輸易令其產生排斥感,這將嚴重影響課程效果。
其次,師生互動不足?,F階段,慕課課程依舊面向的是部分具備主動學習能力的人群,相較于傳統(tǒng)思政課堂,慕課課程的“教”與“學”處于一種較為分離的狀態(tài),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足。一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自主性的原因,部分學生易產生不夠專注的問題,慕課平臺往往配備學習監(jiān)督按鈕,但其產生的作用較小;另一方面,因慕課覆蓋的學生較為廣泛,教師無法做到如傳統(tǒng)課堂般與學生互動,這也造成了教師很難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延伸,影響教學質量。
最后,內容更新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其內涵處于不斷豐富與完善的過程中,知識點和案例等更新速度快,課程內容以及授課方式也需要隨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也為思政慕課的更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然而慕課課程的更新需要不斷更新所有的素材,教師也需要對資料進行重新整理,并抽出時間進行錄制,這大大加劇了慕課課程的成本,耗費的代價難以與實際相適應。
2 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主要內容
針對思政慕課現有的問題,需要以教育客體為中心,對其有更為清晰深入的認識,青年是這一教育客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青年,對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若想通過慕課實現對青年更好的思政教育,需要以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指導。
2.1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習近平曾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各個時期的先進典型,是引領我們打開真理之門的鑰匙。”習近平多次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要性,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需要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代青年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至關重要。青年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從萌芽到形成的階段,在該階段,青年更易于接受新的觀點,在這個階段對青年進行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日后其形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基礎。
2.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有學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追求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是青年成長的價值遵循??梢娚鐣髁x核心價值觀對于青年的重要意義,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針對培養(yǎng)時代新人這一層面,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的各方面。這便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實際要求,對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價值取向。
2.3 傳統(tǒng)文化教育
習近平曾就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進行過多次重要論述,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夢實現的必要條件。廣大青年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理應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對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局限于價值觀、人生觀的硬性灌輸,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是一系列教育的基礎,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形成文化自信,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至關重要。
3 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高校思政慕課教學中的踐行
現階段,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高校思政慕課教學中已有所踐行,通過在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站上,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涵蓋了72堂不同的課程,這些慕課課程對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有所遵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重要教育內容,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所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幫助青年對道德進行思考,普及法律知識,引導青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西方文明進行正確解讀,除卻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關課程,其余對西方文明的探討課程都遵循著馬克思主義思想,教師以馬克思主義視角帶領學生正確了解西方的文明史;第三,傳統(tǒng)文化相關課程在現有課程中占有相當比重,各校根據自身所處地域及專業(yè)特色開展了一系列傳統(tǒng)文化教育,從小的切入點進行,以青年感興趣的視角對其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
然而必須認識到的是,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思政慕課中的體現還不夠徹底,結合當前思政慕課所存在的問題,高校思政慕課課程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方面,高校思政慕課的開設需要兼顧時代性、民族性,采取最新前沿的技術并不代表著完全拋卻傳統(tǒng)文化,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也不意味著固步自封,現階段思政慕課課程對于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遵循的時代性與民族性未達成平衡,因此兼顧時代性、民族性是未來完善思政慕課的重要課題;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性需與實踐性并舉,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具有創(chuàng)新性,然而現階段的思政慕課課程依舊缺乏創(chuàng)新性,同時部分概念性課程又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未來思政慕課的改革需注重創(chuàng)新性與實踐性并舉。
4 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對發(fā)展高校思政慕課教學的現實啟示
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黨和國家對青年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重要總結,高校思政慕課教學問題的解決有賴于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落實,而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也因其豐富性為高校思政慕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啟示。
4.1 思政慕課需更注重時效性
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之所以能成為指導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源于其與時俱進的特點,因此思政慕課課程也需要更為注重時效性。青年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與關注點,課程如不能符合時代特征,其教育成效將大打折扣。因此思政慕課課程需要及時更新,對舊有的課程進行及時地補充、優(yōu)化,促進高校思政慕課始終走在時代前沿,符合時代特征。
4.2 思政慕課平臺需更優(yōu)化互動環(huán)節(jié)
純粹的理論灌輸是無效的,因此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對青年的教育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在課堂之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更多地是依托師生互動進行,未來思政慕課平臺需要不斷優(yōu)化互動環(huán)節(jié)。現階段思政慕課分為實時授課以及現有課程視頻兩種,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需對互動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進。一方面,針對實時授課,需要不斷優(yōu)化信息傳輸,盡可能保證教師與學生之間無延遲的互動;另一方面,針對錄制完成的課程視頻,教師需要對學生留有思考余地,更加注重引導性,并及時對收集到的問題進行反饋。
4.3 思政慕課需要不斷提升課程質量
現階段,我國思政慕課由部分知名高校進行主導,然而慕課的制作卻并未體現出教師的原有水平,慕課課程的呈現與傳統(tǒng)課堂有著一定的差距,這需要教育主體對此不斷進行改進。第一,在主題方面選取典型有趣的切入點,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問題進行正確解讀;第二,注重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運用現代視角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承與發(fā)展,保證學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認同;第三,授課更富有激情,及時調整授課狀態(tài),以更為激情飽滿的態(tài)度進行課程錄制。
[參考文獻]
[1] 毛維國,任鳳琴,王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慕課教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3):93-97.
[2] 崔鵬.慕課平臺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7):59-62.
[3] 張靜.慕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中持續(xù)發(fā)展的困境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4):82-87.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習近平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
[5] 屈桃.論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教育思想[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70-72.
[6] 毛俊.習近平關于青年的重要論述的主要內涵及價值旨歸[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