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進行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全體師生的共同需要。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創(chuàng)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方法已在數學課堂中被越來越多地采用,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對情境教學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究。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07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06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課程標準和教材的不斷改革與完善,教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學方法也逐漸從傳統(tǒng)的圍繞書本講解向創(chuàng)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轉移。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重要理念,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已成為一線教師進行數學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完善,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建立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質疑問題,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互動參與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成為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新一代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一、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數學來源于生活,將情境創(chuàng)設貫串于課堂始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數學問題的由來,不應直接將正確答案告訴學生,而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思考問題。教師在講解問題方法時,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一種方式,而應該尋求更多的解答方式,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方式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變”就是指教學過程中對典型的問題從多個角度,通過多層次的推演和變化,對學生進行有目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問題的多變性、新奇性,促使學生透徹理解和掌握相似數學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與本質屬性,由此培養(yǎng)學生,使其思維具有更好的靈活性。例如通過學習“變化的量”體會什么是變量:“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發(fā)生變化,如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在變,我國的人均收入、生產總值等都在變化,像這樣的會變化的量,我們都稱為變量?!蓖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互相關聯的變量,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往往一些量的改變會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變,比如身高的改變會引起體重的改變,購物時單價或數量的改變,會引起總價的改變。這樣的例子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變化的量?!?/p>
通過這種“多變”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對學生發(fā)揮思維潛力起到了潤滑油、催化劑的作用,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積極調動起學生的手、眼、腦等感官參與到對新知的主動探索中,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吸收并鞏固知識。
二、創(chuàng)設有沖突的質疑情境
質疑是學生動腦筋的一種表現方式,思考是生命的靈魂,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思考和探索,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并精心策劃教學內容,營造適合思考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搭建探索的平臺,以求解決問題的形式,轉變教學思路,結合實際設計出更精彩的教案。根據學生過往學習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制作有效的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捕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隨機引導。把數學問題與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密切聯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頭腦解決實際問題,將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在生活中。
三、創(chuàng)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
現階段問題和探究已經開始占據數學課程的重要位置,問題是數學的核心,決定了數學學習的思維方向和動機。一般情況下,數學問題的提出依據的是數學教材,沒有目的性的提問只會更多地浪費教師和學生的時間。因此,要想數學課堂上發(fā)揮重要的提問作用,就必須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入性的研究,了解每一章節(jié)教材所要闡述的教學重點。在適當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并可以利用所學知識來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研究時,首先要明確每一章節(jié)知識的難點和重點,對于學生的知識點掌握要求也要明確,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會對知識點進行分解式的講解,讓學生可以更容易地掌握數學學習中的重難點。還要發(fā)展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數學學習方式。應該針對學習的實際情況來布置數學作業(yè),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投入地學習。這樣做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有效地打開學生的思維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教學過程由教師指導變?yōu)閷W生自主,實現互動交流,人人成為實踐者、觀察者、探索者;讓他們在探索中實現個人的自我表現欲望,達到了教師設置問題的目的。
總之,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新課改教學標準明確強調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實踐重要性,基于小學生生活經驗不夠豐富,愛玩、好動、坐不住等特點,情境創(chuàng)設能有效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切合生活實際變得更加形象化,將生活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參考文獻:
[1]吳光聯.淺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人生十六七,2017(23).
[2]李芳芳.“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華少年, 2017(10).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黃小燕(1986.3— ),女,漢族,廣西欽州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