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大眾化 中國夢 關系
作者簡介:多俊先,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社會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D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298
中國夢實質上不僅僅是國家夢,民族夢,最為關鍵的屬于人民的幸福夢。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夢清晰的將我國當前的發(fā)展需求與奮斗目標詮釋出來。這一夢想將我國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民族利益結合起來,使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關注中國夢的實現,投身中國夢的實踐。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生動詮釋——中國夢
中國夢的話語表述貼近人民群眾生活。自五四運動之后,我國諸多學者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化表達。陳唯實、艾思奇等人的一些著作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早期為其能夠從書齋向實踐提供了成功的經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是將晦澀的馬克思主義用通俗化的語言表達出來,以讓人們理解運用。毛澤東同志強調,“我們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馬克思主義,并不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理論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
近年來,黨和國家為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圍繞著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用人民群眾易于接受的表達方式,把關鍵文件和指示用貼近人民生活的語言表述出來,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這些接地氣的表述極大的提高了人民群眾對中國制度和中國道路的自信。歷史和實踐表明,只有讓馬克思主義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回歸到人民群眾的現實關切才能進一步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
中國夢的戰(zhàn)略目標直擊人民群眾的心靈。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教育、就業(yè)、醫(yī)療、環(huán)境問題加之西方和平演變戰(zhàn)略的沖擊等,嚴重制約和阻礙了中國的發(fā)展進步,降低了中國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獲得幸福的感受。面對這些現實問題,中國夢的戰(zhàn)略目標緊扣人民大眾的利益訴求將國富夢,民族振興夢以及人們的幸福夢巧妙的融合。馬克思始終強調,和利益相關的事物才是促進人民追求的動力?!八枷肴绻坏╇x開了利益就會讓自己出丑”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直都將人民的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只有切實維護人民的利益,才可能解決人民群眾的切身需求。中國夢的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需要立足于我國目前的發(fā)展國情,要了解我國的民心所向,要具備足夠的問題意識,以激發(fā)出人民群眾內心的共鳴,匯聚建設力量。
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依靠人民群眾的實踐。馬克思曾說過:“理論一經群眾掌握,就會成為物質力量?!?深刻表明理論只有與實踐的主體也就是人相結合才能迸發(fā)出巨大的物質力量。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中國夢的實現依靠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國夢給中國人民勾勒了一幅可望可及的美好愿景,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階段性成效,“一帶一路”建設順利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良好……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中國夢所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在的品格便是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里要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中國夢實現提供物質保障。
(二)中國夢的基本保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理論支撐。近代以來,無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還是“科技救國”“教育救國”都失敗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實,中國人民仍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中國共產黨運用這一強大的思想武器指導中國革命事業(y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歷史和實踐的經驗表明,馬克思主義既是理論又是方法,不可照搬照抄,不可固化僵化。近代中國取得的每一個成就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建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使用馬克思主義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法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實際上也是讓馬克思主義更加適用于中國的發(fā)展環(huán)境,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各項成績的取得,激發(fā)了中華兒女的信心,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理論支撐。中國夢以其濃厚的大眾情懷,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激發(fā)了中國人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夢作為共產主義理想在當下中國生動詮釋,其實現離不開理論掌握人民群眾的目標,只有正確的理論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從容應對追夢路上的機遇與挑戰(zhàn),順利推進中國夢的實現。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實現中國夢凝聚中國力量。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得到了更多大眾化的表達,更多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起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序推進,人民更加關心黨和國家的政策,更愿意參與政治生活,理論更加具有吸引力與親和力。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僅僅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在現階段的目標,全面小康惠及十幾億人口,那時國家經濟文化實力增強,重大民生問題有效解決,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長效進展。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依靠國家“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依靠“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fā)展理念,這些通俗化的表述讓全體中國人民看到了奮斗的希望。全國上下,各行各業(yè)全部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為中國夢的實現凝聚了中國力量。
中國夢是世界人民的夢。有人的地方就有夢想,世界歷史發(fā)展過程無不與夢想有關,有新航路開辟時期的“西班牙夢”“葡萄牙夢”,有后來者居上企圖瓜分全球的“英國夢”,更有如今充當世界警察,稱霸世界的“美國夢”……夢無大小,和諧至上。近年來,中國致力于國家發(fā)展,面臨著經濟總量較大,質量不高、產業(yè)轉型難等困境,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一些國家質疑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決心提出“中國威脅論”,抹黑中國國際形象,加劇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難度,面對這些質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一帶一路”合作倡議順應全球化趨勢,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從沿線國家與中國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中看出,中國的夢想與世界的夢想是一致的,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向全世界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主張,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國家共同合作,筑夢前行。
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實現中國夢屬于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兩者音聲相和。因此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實現中國夢一方面要重視理論宣傳讓理論更接地氣,擴大理論的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力。另一方面要強調實踐的落實有成效,提高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理論宣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中國夢一經提出,全國上下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信息化和媒體技術發(fā)達的今天,信息傳播快速便捷。當前,有必要利用新媒體這一平臺,線上線下齊頭并進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黨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
理論宣傳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同地域,不同群體接受信息的水平和能力不同,在宣傳過程中有必要結合受眾特點,增強宣傳內容的時效性。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要致力于分層引導。第一階段要為讓專家學者解讀理論提供平臺,讓理論更加通俗易懂,人民群眾方便理解;第二階段要使通俗化的理論產品實現廣泛傳播,提高理論的影響力;第三階段要為人民群眾發(fā)聲提供機會,讓理論在受眾主體范圍內形成認同。在這一系統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理論傳播手段和方式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順應信息傳播全球化的現實,適時創(chuàng)新,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全球化影響。讓理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遨游于每一片美好夢想的天空。
(二)社會實踐行之有效,眾望所歸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中國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發(fā)展過程依靠每個人的努力。目前我國主要矛盾集中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小美好關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黨和國家要堅持改革開放,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重要性,加強對公平正義的支持,要一直為民做事,為民謀利,推動社會前進發(fā)展。人民群在黨和國家的有效治理下切實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良好,社會更加和諧,人民利益得以更好的維護。國家政策符合群眾愿望,受到群眾擁護,實現中國夢的理論被更多的人民群眾從知道了解到廣泛掌握運用,真正實現了理論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黨和國家的社會實踐就是如此,人民群眾看不到實際變化,僅僅依靠理論的宣傳只是“空談”。因此,黨和政府以及農村的基層領導干部都必須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解決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使他們在理解理論的同時感受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帶給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求激發(fā)大眾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信心,加強理論對大眾的吸引能力,讓大眾對理論的認知程度不斷深入,最終達到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仰境界。在追求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各方面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大眾的參與,因此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展示這些成果,增強大眾社會建設的參與感。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實現中國夢的同時,每一社會個體參與社會建設,凝小聚大向夢想的下一階段出發(fā)。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是理論的終結,而是理論指導人民群眾進行社會實踐的必經之路。實踐永無止境,理論的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題中之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也不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終極目的,而是實現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高級階段——共產主義。逐夢路上任重道遠,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實現中國夢融合發(fā)展,共筑中華民族新的輝煌。
注釋: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孫紅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中國夢”[N].光明日報,2013-05-05(7).
習近平.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道路[J].黨建,2013(4):4-5.
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