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漢成 荊忠國 王星 周小爽 楊瀾
【摘 要】云南省在2017年引入易班,隨著云南省各高校易班發(fā)展中心的建立,易班在云南省的發(fā)展已具一定規(guī)模。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也越來越突出,本文以易班粘性為研究對象,淺析了高校易班工作存在的難點以及如何結合高校本身學科特色做好易班工作,抓住易班熊形象創(chuàng)建機會,大力營造文化氛圍,引入業(yè)務型剛性流量,長期提升易班流量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字】易班;粘性;學科特色;剛性流量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183-01
一、背景
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實施方案》,文件指出:將易班”建設成為集思想教育、教務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全國性大學生網(wǎng)絡互動示范社區(qū)。目前,已有1019所共建高校,320847個班級,13636782名師生加入易班。
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潮下,各學科、各類工作APP層出不窮,其初衷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做好痕跡管理。結合商業(yè)APP的學生信息泄露風險,易班在此背景下的推出貼合實際,針對痛點。
二、當前高校易班工作開展存在的難點
從2009年以上海為試點推廣易班以來,經(jīng)過近十年的發(fā)展,易班活躍度和用戶基數(shù)已經(jīng)相較于當初有了極大的發(fā)展,即便如此,目前易班的發(fā)展仍然面臨很多問題,有些甚至是高校自身層面都無法解決。主要分為以下方面:
(一)學生注冊率高,使用率低
易班目前的使用主體人群還是學生干部團隊和指導教師,一些高校基于易班平臺開展的校園文化等活動,在短期內會得到較大的關注,但更多的學生并未產(chǎn)生依賴度和好感度。
(二)APP用戶體驗還需提升
通過調研了解到易班APP目前存在網(wǎng)頁打開速度慢;功能菜單較為繁瑣等問題。由于用戶基數(shù)很大,提升用戶體驗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斷改進相關硬件設施及功能模塊。
三、開放性有待提升,內容限制較多
目前,基于易班平臺,如果需要實現(xiàn)更深程度事務性的功能,則需要學校投入一定資金,資金緊張的高校一定程度影響了易班的推廣力度。同時,學生個人的建設自主度欠佳,導致了官辦氣息濃郁,學生主觀上就較為抗拒。
四、針對易班平臺特點,結合學科特色提升粘性
(一)做好頂層設計,強化隊伍建設
2018年3月昆明理工大學印發(fā)了《云南省高?!耙装唷卑l(fā)展中心,昆明理工大學“易班”發(fā)展中心建設實施方案(2017-2019)》,文件指出,將在2020年前著力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個目標:
1.構建大學生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平臺;
2.構建校園網(wǎng)絡文化建設新陣地;
3.構建一支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能力的專業(yè)化隊伍;
4.構建服務管理學生的新領域。
學校建立了“學校易班工作領導小組—校易班發(fā)展中心—校易班工作站—學院易班工作分站”四級易班工作機制。由于易班在云南省各高校起步較晚,需在短時間內打造一支易班工作精英隊伍,故在各個學科特色不同的學校、學院,應建立“(學校)—學院—年級—班級”四級工作機制,配套學院教師、學生干部激勵機制;增大經(jīng)費投入和人員配備;開展各層次、各部門的易班工作考評;從制度、經(jīng)費上、獎勵上確保對易班工作的重視度與獲得感。
(二)分析學科特色,以易班人物塑造為契機,加強第一印象
易班不同于其他教學服務APP,它以自主設計的吉祥物為工作形象,強調各高校、學院在系統(tǒng)大框架下,自主設計“易班形象”和“小程序”,具有一定自由度。按照國家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2011年)》,我國現(xiàn)行有13個學科門類:理、工、農(nóng)、醫(yī)、文、史、哲、經(jīng)、管、法、教、軍、藝。每一所不同的高等院校,甚至綜合類大學的二級學院都有其所在的歷史、學科特色?;诖耍梢砸浴靶蜗笕宋飫?chuàng)建”為契機,以人物外形創(chuàng)作等活動為載體,打造易班品牌活動,擴大易班影響力與知名度。
(三)合理利用易班工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般情況下,各高校以“新生入學”為契機,大力開展入學教育活動、軍訓理論考試、防騙防盜宣傳等工作,充分引流,將易班的高校活躍度推至高點,這種開學季的“剛性流量”在開學季結束后,便會消失迅速消失。合理利用搶票、投票、評選這三個輕應用開展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爭取實現(xiàn)教學教務和思想政治管理事務的信息化。
(四)新媒體影響了青年的意識形態(tài),需融合大學生時代需求,推廣易班
新媒體使輿情更加復雜,影響了國家安全、政治信仰等。易班作為官辦平臺,有時會遠離學生,因此在努力傳播新時代正能量時,應迎合大學生需求,融合論壇、社交網(wǎng)絡、微博、郵箱等特性,加快內涵變革,品牌推廣。
(五)在智慧校園背景下,與其他部門聯(lián)動,整合資源,剛性引流
高校各部門會有不同功能的APP為師生提供服務,需由學校牽頭,統(tǒng)籌合理安排智慧校園建設進程,減少APP的個數(shù),提升信息流的效率和質量,將信息流集中管理,通過易班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
五、總結
以易班發(fā)展為契機,學校統(tǒng)籌做好頂層設計,重點抓住易班形象創(chuàng)建機會,結合高校、基層學院獨特的學科特性,進行文化氛圍營造,在活動長期引流的基礎上,引入業(yè)務型剛性流量,助力易班持久發(fā)展,提高信息流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