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冰
【摘 要】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模型建構的范圍非常廣泛,適當的化學模型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有助于學生們更好地學習化學,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本文針對高中化學的教學,闡述了化學模型建構在化學教學中使用的重要性,以更好的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基于此,提出構建模型的方法,同時對瑣碎的知識進行了科學的整合,通過論述和例子進行了比較具體的說明。
【關鍵詞】模型建構;建構主義;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22-0192-02
在目前的高中化學教育中,學生常常無法很好的記憶一些知識點,而通過模型建構的這種教學方法的出現,可以很好的改善這一問題,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1? ?模型建構的概述
高中化學知識中有許多抽象知識點,如氧化還原反應、原電池原理、電解原理等較難理解,如何教學才讓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那么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化學模型,建立起具體的知識體系框架。所謂模型建構就是通過建立認知模型,將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構成要素等之間的相互關系具體化,并利用模型去解釋這些抽象的化學知識與化學現象。對于教師而言,模型構建能使得教師快速地將知識點傳遞給學生,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抓住核心知識點。
2? 模型建構在化學教學中重要性的具體體現
2.1? 重視模型建構中的建模思想,抽象知識具體化
建模思想就是把研究對象的一些不重要的細節(jié)去除和舍棄,留下主要的因素,建立起本質的聯系,再將主要特征抽象出現,最后整合在一起,從而在觀念上得到認知結構的思想解放,它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并借以符號、線條、圖形的方式表達出來。我們知道,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當講到有關于結構的知識點時,一般都會借助一些物品作為教具去展示,幫助學生去了解不同的空間結構,學生通過對模型的觀看,基本上可以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這在教學上是很好的突破。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模型是籠統(tǒng)來講的,也就是說,指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看見的實物。如可以把氫氣還原氧化銅的這個例子看成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一個具體模型;可以把銅鋅原電池看成是一個原電池原理的一個具體模型;可以把電解氯化銅溶液看成是電解原理的一個具體模型等。同樣也可以將酸的通性看作一個抽象的知識,把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當作一個抽象的模型,這樣就可以充分的體現一些理論,用抽象的東西去理解一些問題。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抽象問題的建立,在最初的時候,可以去建立比較具體的東西,因為抽象知識學生會很容易忘記,但具體化的東西卻可以方便記憶,根據具體的東西去驗證一些知識,可以和學生的認知相互協調。對于一些聯系比較小的知識,就可以建構抽象的模型去表達,把零碎的知識代入到模型中,符合學生的一般認知特點。
2.2? 模型建構教學方法的轉變,拓展學生知識框架
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受到高考的影響,教學時間少,任務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的化學教師的教學反思,也使得學生變成只是單純的接受知識,而沒有去思考,探索更好學習化學知識的方法。而模型建構教學方法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知識框架,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因此,在化學的模型建構教學中,化學教師要知道轉變教學方法。如要允許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學習,即讓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與之相關的選定概念框架;圍繞該問題的典型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這些問題將會構建出一個人知識框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發(fā)現了自己的問題,形成主動性、知識性、知識性的培訓體系[1]。在教學中應圍繞思路與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將思路和方法的建構過程與知識的傳授融合在一起,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建立抽象模型。如在“鋁及其化合物”的學習中,教師首先按照物質的類別,如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等幫助學生將鋁化物建立一個聯系,然后再通過分析這些含鋁的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等幫助學生建立一組抽象模式,使得學生有個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3? 重視已有知識框架,延伸建構模型的知識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物具有感性的理解,會形成自己的經驗和觀點。雖然有些觀點是不合理的,甚至有可能是錯誤的,但最基本的知識是生活的經驗,并不是隨機的。化學教師應重視學生已有知識框架,在離開知識角色學習之前必須注意現有的知識,用現有的知識建構新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知識。為使學生所知道的原有知識有用武之地,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之后通過做相應的化學實驗,讓學生小組之間討論,最后得出結論。
在學習氧化反應的時候,其實不難發(fā)現,每個學生都會感覺這個板塊很難,所以好多的學生當學完這個內容的時候,就像沒有學過一樣,還是不能理解這個內容。在這個教學板塊中,筆者選擇了學生會比較容易理解的具體模型去引導[1]。之所以這樣做有兩個原因,第一,這個例子在初中就出現過,自然科學里有提到。在這一塊內容上,學生是有印象的,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第二,這個例子與氧化還原有關,是氧化還原的內容。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我做出了許多努力,學生在學習中知道了氫氣還原氧化銅這一反應中,什么是還原劑,什么被還原。在這基礎上告訴學生氧化還原反應是對立的,也是統(tǒng)一的。兩者是同時存在的,兩種現象當然也是同時存在。同時,從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角度去給出判斷的方法,之后再做一些引導,學生就會很順利的想到結果。同理,根據氧化銅在被還原后銅元素化合價是會降低的,不難判斷出氫氣在反應中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同樣銅是氧化銅被還原后得到的產物,可以叫做還原產物,其在化學反應前后化合價是降低的。水是氫氣被氧化后的產物,叫氧化產物。最后引導學生從化合價角度對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進行總結。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具體模型把抽象的內容和知識點變得具體起來,使學生理解起來沒有阻礙。
3? ?結語
總之,在教學知識點時,要注意到學生是否會構建一些模型,幫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夠不夠好,這樣的關心一定會有比較好的作用。同時,模型建構教學方法是智慧的結晶,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只要恰當的去使用它,就可以發(fā)揮好處。所以在未來的教學中,還需要繼續(xù)努力。
【參考文獻】
[1]周燕.淺談模型的構建對高中化學解題的積極意義[J].理科考試研究,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