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至13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局和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承辦、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協(xié)辦的第六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在銀川舉行,會議主題為“構建新時代對外傳播新格局”。中宣部部務會議成員、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wèi)民在開幕式發(fā)表主旨演講,外交部前副部長、清華大學戰(zhàn)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等發(fā)表大會演講。本刊特刊登上述演講,并選登部分優(yōu)秀論文,以饗讀者。
自2009年以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已經連續(xù)成功舉辦了五屆。十年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熱情參與下,研討會已成為我國對外傳播領域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高端理論研討會,成為理論研究服務對外傳播實踐的重要交流平臺。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本屆研討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召開的一次全國性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一、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宣傳工作的新理念新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大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引領外宣工作取得開創(chuàng)性、歷史性成就。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等場合多次對外宣工作作出重要論述。關于總體任務要求,強調要把“展形象”作為使命任務,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關于講好中國故事,強調講好中國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要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關于對外話語體系,強調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更加鮮明地展示中國思想、提出中國主張。關于中華文化走出去,強調要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關于外宣工作創(chuàng)新,強調要把握大勢、區(qū)分對象、精準施策。要創(chuàng)新宣傳理念、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加強平臺、隊伍建設,匯聚更多資源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宣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刻,不僅是做好新時代對外傳播實踐的思想指南和行動綱領,并且對于對外傳播的理論研究和學術探索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導意義。
二、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當前外宣工作處于歷史上最好時期,同時也面臨最大壓力。這既是對外宣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指出了所面臨的重要任務和復雜形勢。
從全球層面來看,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不穩(wěn)定不確定性因素復雜交織。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人類的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聯(lián),各國的利益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度融合,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但同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持續(xù)蔓延,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霸凌行徑肆虐。人類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全球性挑戰(zhàn)。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國際格局從事實上的“一家獨大”到多種政治經濟力量共同發(fā)展的重大轉變,是現(xiàn)代化發(fā)展突破西方路徑、從一元向多元的重大轉變,是中國從順應時代、跟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重大轉變。身處這樣的大變局和大時代,我們對外傳播工作者要保有“亂云飛度仍從容”的戰(zhàn)略定力、國家站位、全球視野,從各種亂象中看清實質,從歷史維度中把握規(guī)律。
從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來看,正在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于我有利和不利的因素相伴相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所強調的,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隨著中國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中國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全球治理,成為世界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動國際關系發(fā)展的一個帶有關鍵性、根本性的動因。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輿論傳播力、話語塑造力、制度感召力和形象親和力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硬幣總有兩面,發(fā)展起來了,就會有“樹欲靜而風不止”的紛擾。當前,我國發(fā)展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和輿論環(huán)境日益錯綜復雜,特別是美國對我在貿易、科技領域挑起摩擦、大力施壓。一些西方國家散布“銳實力”等錯誤論調,在涉藏涉疆、涉港澳臺等問題上對我攻擊發(fā)難,損害我國際形象。應該看到,中國越是走向世界舞臺中央,西方勢力對我的遏制將會越激烈,我國面臨復雜輿論環(huán)境的態(tài)勢將是長期的。
從當前國際傳播格局來看,新媒體新技術呈現(xiàn)裂變式發(fā)展,互聯(lián)網給國際傳播帶來巨大變量。當前,我們正面臨人類歷史上最為深刻的信息革命。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yè)革命正在萌發(fā),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迅猛發(fā)展,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深刻調整,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交流交融交鋒產生的影響前所未有,給信息傳播的形態(tài)、方式等產生的影響前所未有。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移動應用、社交媒體、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新業(yè)態(tài),既給我們開展對外傳播帶來新課題新挑戰(zhàn),也為我們加速“彎道超車”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媒體融合是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順應全媒體發(fā)展大勢,提升傳播力影響力,已經成為對外傳播理論與實踐的時代課題。
三、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對外傳播工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
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持續(xù)深入。近年來,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對外傳播,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之江新語》《擺脫貧困》等著作的海外出版發(fā)行,受到國外讀者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成為國際社會認識中國、解讀中國的重要窗口。我們精心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重要主場外交活動和多邊會議的對外傳播,精心配合習近平總書記高訪組織對外交流活動,以對外報道和人文交流活動等形式,集中宣介習近平總書記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思想,展現(xiàn)總書記大國領袖、人民領袖的形象和風采魅力,取得顯著效果。
二是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明顯提升。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利用出訪、出席國際會議和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宣介中國理念,闡述中國主張,講述了許多膾炙人口、打動人心的中國故事。這些故事具體而生動、通俗而深刻,蘊含思想智慧、文化力量,拉近了與外國受眾的距離,展現(xiàn)了良好的中國形象。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示范引領下,我們媒體和各相關部門、機構講故事的能力和水平也穩(wěn)步提升,著重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增進了外國受眾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
三是傳播渠道和手段日益多元豐富。我們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精心組織開展發(fā)布活動,現(xiàn)在國務院新聞辦一年舉辦新聞發(fā)布會近200場,各地各部門每年舉辦新聞發(fā)布活動數(shù)千場,高頻次高質量地發(fā)布權威信息,回應國內外關切,向世界說明真實的中國。我們大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央主要媒體海外傳播矩陣日漸完善,中國聲音已經能夠傳到世界各地。新聞網站、政府網站、外宣網站以及微信、微博等各類新媒體在國際傳播中不斷匯聚潛力、激發(fā)活力。此外,越來越多的地方、企業(yè)、民間團體加入到國際傳播的隊伍中來,通過自身的行動和話語,展示好中國的貢獻、中國的形象。
四是中華文化走出去力度進一步加大。當前,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正以日益活躍的身姿,共同撐起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格局。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等重點工程,讓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走向國際。“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歡樂春節(jié)等文化交流活動,在國外掀起體驗中華文化魅力的熱潮??鬃訉W院、中國文化中心、中國館等中外文化交流的機制化平臺,讓中國人民文化追求、審美品位、生活方式,持續(xù)走進海外民眾的日常生活。
五是中國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形象穩(wěn)步提升。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在世界上路越走越寬,朋友圈越來越大。近年來,我們的媒體、智庫及高校機構,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在平等對話、交流互鑒中,密切了聯(lián)系,深化了合作,結下了深厚感情。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連續(xù)六年發(fā)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8年,海外受眾對中國國家形象的打分從5.1分上升到6.2分,分值逐年穩(wěn)步提升。很多其他國家的民調機構同期發(fā)布的調查均顯示,海外民眾越來越看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看好中國未來的發(fā)展。
四、開創(chuàng)新時代對外傳播新局面的著力方向
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地位相比,與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現(xiàn)實需要相比,與國內外民眾對中國的期待相比,我們的大國形象還有落差,我們的國際話語權還偏弱,我們對外傳播的能力和水平還有較大差距。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使命更加重要光榮、任務更加艱巨復雜。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論述,總結近年來對外傳播工作的經驗和不足,我體會,可以著力在以下幾方面下更大功夫。
一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放在引領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啟迪意義。許多國家將這一重要思想作為讀懂當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窗口,期待從中找尋解決世界面臨共同難題的關鍵鑰匙,獲得既能加快發(fā)展又能保持自身獨立性的重要啟迪。宣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外傳播工作的首要任務,更是我們做好對外傳播工作的根本所在、底氣所在、力量所在。我們要堅持把這一重要思想的對外傳播貫穿到謀劃和組織開展各項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精益求精地做好總書記著作的多語種翻譯出版和推廣發(fā)行工作,借助各類平臺加強總書記思想的對外傳播闡釋,引導和幫助國際社會更好了解、理解中國發(fā)展理念和發(fā)展道路。
二是更加突出把實效作為對外傳播始終把握的重要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對要增強對外宣傳效果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更加突出實效在開展外宣工作中的重要性?,F(xiàn)在對外傳播的體量規(guī)模上去了,但在效果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們要強化目標意識,把各項工作的組織與要實現(xiàn)的目標緊密聯(lián)系。既要有宏觀的長期目標,也應該有年度的中期目標。涉及到每次重大對外報道組織、每場重大活動設計,應該設置好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比如,在國家形象問題上,我們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明大國形象、東方大國形象、負責任大國形象、社會主義大國形象”的宏觀要求,研究確定各時期的中期目標,進而再設計好各領域、各部門如何開展具體工作的具體目標。為了切實取得效果,我們在組織相關活動時,要精心研究制定如何實現(xiàn)工作目標的具體舉措安排,避免為搞活動而搞,不只追求聲勢,不能搞“一錘子買賣”,要有精耕細作、久久為功的定力和韌勁。要更好地開展效果評估工作,使其成為工作的“風向標”和“導航儀”。
三是更加突出把自信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理念。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的自信。在對外表達上,一方面大大方方地做,從容不迫地講。同時,自豪不自滿,堅持不回避矛盾,不回避問題。我們要堅持平等待人,開放包容、客觀平實、真誠親和,既要講我們的發(fā)展成就,也要講我們的問題不足;既要講結果、講成果,也要講過程、講挑戰(zhàn);既要堅持原則、敢于發(fā)聲,又要注重表達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與世界平等對話、理性對話、深度對話,在與世界的對話中充分體現(xiàn)出自信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四是更加突出把加強針對性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滿足國外受眾需求是對外傳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堅持深入、科學、細致地分析研判國際輿情,真正找準不同受眾的不同需求,才能選準對外傳播的內容、手段和渠道。當前,我們對外傳播的針對性、差異性還不強,還存在工作粗放、精準度差的問題,區(qū)別對待、靶向施策還不夠,技巧性、藝術性還不高。有些工作存在低水平重復的情況。這要求我們切實解決好分眾化傳播、精準化傳播的問題。要深入推進一國一策、分眾化傳播的研究和組織實施,要以問題為導向,明確不同對象的思維特點、文化傳統(tǒng)和信息需求,然后再有針對地策劃需要傳播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傳播方式,扎扎實實地實現(xiàn)我們對外傳播的目標和效果。
五是把回應關切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任務。要積極主動地對外介紹我們的宏觀理念、改革舉措,同時要更加敏銳地洞察國際社會對我們的關切,及時回應國際輿論聚焦的涉華熱點問題。系統(tǒng)梳理外界存在誤解的老問題,及時研究國際輿論關注的新問題。在回應關切時,要注重做好議題設置,擺事實、講道理,該闡釋事實的闡釋事實,該亮明態(tài)度的亮明態(tài)度,該宣示立場的宣示立場。要注重敘事角度和話語姿態(tài),開展有效的互動,實現(xiàn)澄清事實、解疑釋惑、加深了解,讓真相跑在謠言前面,讓理解和尊重代替偏見和傲慢。
六是把文化交流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手段。我們要看到,在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中,文化傳播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傳播,是提升一個國家影響力、感召力的基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深刻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我們要在對外傳播中,著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和品牌活動,潤物無聲地展現(xiàn)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傳播當代中國蓬勃發(fā)展的多彩文化。要尊重不同國家在現(xiàn)實國情、發(fā)展模式和社會制度上的差異,堅持相互尊重、交流互鑒,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七是把創(chuàng)新發(fā)展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動力。做好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創(chuàng)新。要擺脫慣性思維、路徑依賴,在傳播的理念、渠道方式等各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高度重視新技術新媒體在對外傳播工作中各個領域的應用。要創(chuàng)新融合傳播方式,催生大量高質量融合媒體產品,以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產品進行對外傳播。特別是在“智能+”時代,依托人工智能技術革新,大力發(fā)展智慧傳播,切實提高傳播覆蓋面和有效性。要重視媒體、智庫合作傳播,著力開展對重點地區(qū)、重點國家、重點媒體和智庫的工作。充分發(fā)揮調動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及智庫等各方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更好地實現(xiàn)借嘴說話、借船出海、借力傳播。
理論創(chuàng)新是實踐創(chuàng)新的先導,總結多年來對外傳播工作的經驗,其中一條就是注重理論創(chuàng)新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希望大家抓好關鍵性問題研究,重點圍繞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入、持續(xù)研究,多關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zhàn),提出破解方案。希望大家聚焦熱點性問題研究,針對不同時期國際涉華關注,加強對國際形勢動態(tài)的研判,加強區(qū)域國別研究,主動提出議題設置建議,提出解決思路。建議大家推動前沿性問題研究。針對國家對外傳播當前和中長期發(fā)展提前設計,主動調研,將研究工作做在前面。通過對我國對外傳播情況和國際輿論發(fā)展態(tài)勢的密切關注、科學評估,為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夯實理論根基。
作為研討會的主辦單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一如既往推動和支持對外傳播理論研究,推動理論研究與實踐的良性互動、相伴而行。我們非常愿意為各位專家學者的學理研究提供更多服務和保障,為業(yè)界同仁的工作實踐提供更多指導和協(xié)調。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相互啟發(fā)、互學互鑒,為開創(chuàng)新時代對外傳播工作新局面提出更多真知灼見,提供更多方案舉措。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未來幾年,我們還將先后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對于對外傳播工作者來說,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大有可為。讓我們一起努力,更好地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好中國形象,弘揚好中華文化,為新時代中國的蓬勃發(fā)展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
(本文根據(jù)作者在第六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整理,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