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甜
【摘要】從明末清初開始,揚琴就已經傳入中國。新中國成立之后,揚琴藝術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發(fā)展。應該說,整個中國的揚琴經歷過很長的改良期和繁榮期。在多次改良之后,不僅揚琴的結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音色和音域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揚琴逐步繁榮的這個時期,揚琴的綜合技藝也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就揚琴音域質地的改良進行了全面的研究。
【關鍵詞】中國揚琴;音域質地;改良研究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世界性的樂器,揚琴一直都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中國的揚琴已經在世界揚琴三大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發(fā)展到現在,揚琴已經逐步融入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體系之中。應該說揚琴的改革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甚至會關系到揚琴的傳承和發(fā)展[1]。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國揚琴在演奏方法、音域品質和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多變化,并逐步形成了規(guī)模化的生產,在世界揚琴界內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中國揚琴改革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劣勢
(一)中國揚琴改革發(fā)展的優(yōu)勢
源于國外的揚琴在傳入中國之后發(fā)生了幾番變化,現在已經成為了廣大民族樂隊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樂器。揚琴本身也在民族彈撥樂器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在沒有專門指揮的隊伍中擔任重要的角色。雖然民族樂器的種類有許多,但是由于揚琴本身的音色較為廣泛,又顯得非常優(yōu)美,所以能夠和其他類型的民族樂器形成合奏。揚琴不但能夠發(fā)揮很好的伴奏作用,甚至也能夠發(fā)揮良好的獨奏作用。
(二)中國揚琴改革發(fā)展的劣勢
揚琴從最初開始不斷地接受改革,從而出現了402揚琴精品。雖然402揚琴在演奏的過程中表現出許多優(yōu)勢,但是整體卻還是表現出重大的局限性,整個“402揚琴”的高音區(qū)域僅限于a3的音域之內,不僅限制了獨奏曲目和樂隊合奏的發(fā)展,而且整個揚琴音區(qū)內部的排列不太規(guī)律,使演奏技能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出來,也就會直接影響演奏的質量。目前,雖然402揚琴的制作工藝不斷精進,音色的質量越來越高,但是整個音域拓展和音位排列的過程沒有不存在任何的變化,整個402揚琴制作的過程中存在著眾多負面的因素,所以我國揚琴改革的任務仍然顯得較為艱巨。
二、中國揚琴改革發(fā)展現狀
揚琴是從西方國家傳入中國的一種樂器。起先源于波斯和伊拉克等地區(qū),后來又傳入西亞和東歐等地區(qū)。雖然揚琴從明末就已經傳入我國,但是在經過幾百年的變化之后,中國本土文化也正在不停地熏陶。應該說,其演奏的工具和演奏的風格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應用的范圍也更加廣泛,但是我國的揚琴還保持著傳入時的形態(tài)。
從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國內的民族文化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國內也進入了系統(tǒng)化改良和工業(yè)化生產的時期,位于北京的中央廣播文工團不斷地將傳統(tǒng)的“雙八型小揚琴”改良為“雙十型小揚琴”,在這個基礎上也逐步向著大二度和橫向五度的排列方向改良。在實際改良的過程中,通過加寬琴碼之間的距離來使音域變得更加寬廣,不僅整個琴體的結構變得更加協(xié)調,而且揚琴的型號也變得越來越多。之后甚至研制出了新式的“小轉調三排碼揚琴”和其他類型的揚琴。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樂器生產工藝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也就研制出了新式的“401型揚琴”和“402型揚琴”。在這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制出新式的揚琴。
三、中國601揚琴音域質地的最新改良
正如上文所說,402揚琴擁有較大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改良,主要可以將402揚琴改良成601揚琴。
(一)1601揚琴的音位改變
應該說,601揚琴和其他揚琴有著顯著的區(qū)別,主要可以通過擴展音域來改良601揚琴。601揚琴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就解決氧氣高音區(qū)和低音區(qū)排列的問題。這樣的排列使601揚琴在演奏過程中變得更加規(guī)律和統(tǒng)一,并使整個演奏的過程變得更加完整。601演奏的高音區(qū)演奏過程會得以明顯增強。例如,如果只是采用402揚琴來演奏B調中高音區(qū)內部的八度音時,可以只是演奏do、re和mi,并在演奏的過程中保持縱向平行移動的方式。在演奏其他八度音的過程中,其動作的方向和距離都不會呈現很強的規(guī)律性,也就會使整個演奏的過程變得極為不順利。所以,即便是有扎實功底的演員來演奏601揚琴,也需要很長的一個適應過程。圖1顯示了402揚琴音位和601揚琴音位的不同。
402揚琴: 平 上平移 上平移 右上平移 上平移 上斜移 右上斜縮移 左平移 上平移 外交式左下斜移 斜上移
601揚琴:平 上平移 上平移 左下平移 上平移 上平移 上平移 左下平移 上平移 右上平移 上平移
隨著揚琴的改良,新研制的601揚琴內部有六排琴碼。左邊新高的琴碼存在13柱,左邊三中的音碼存在11柱。左邊次中音碼存在11柱,再加上其他柱碼,整個601揚琴總體由65柱碼組成。
另外,雖然601揚琴延續(xù)使用了402式揚琴的二五式排列法進行設計,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卻采用了內部擴展和外部補充相互結合的策略。這樣,在演奏601揚琴的過程中,其高音區(qū)就會相互銜接演奏,并由原來的縱向移動改為橫向移動。所以,在真正改革之后,揚琴的左半部分會疊加一個很小的高音,演奏者在演奏601揚琴的高音區(qū)時,就會顯得較為容易,整體演奏的難度也會減小,演奏的速度則會大幅度增加。
(二)601揚琴音域質地的改變
應該說,整個601揚琴在改良的過程中,其音域質地發(fā)生了有效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相比402揚琴,601揚琴內部增加了25個同音異位音,從而使演奏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進行移動。大家如果采用統(tǒng)一的手法進行演奏,則可以有效地弱化不同音階之間的差異,使整個演奏的手法變得更加統(tǒng)一;第二,相比402揚琴,601揚琴內部的音域可以擴展得更大。本身可以由大一組的B音擴展到小四組的f音。整個內部的E2到f4的音階排列都顯得較為齊全,所以整個601揚琴的最低F音就能夠繼續(xù)向下擴展五度,最高的音階則可以從a3擴展六度。
(三)601揚琴的核心技術
目前,601揚琴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其核心技術正不斷取得突破,甚至在設計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大家在設計601揚琴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系列不可回避的核心技術問題。在最初制作601揚琴的過程中,大家并沒有有效的數據更好地進行參考,所以在實際設計和調整的過程中,大家需要通過掌握如下幾點技術來設計601揚琴:第一,可以有效地確定38mm琴碼技術標準,從而保證601揚琴的質量;第二,可以采用S型的活動滾板來有效地起到“山口”的作用;第三,注意在設計改造的過程中有效地取消變音槽;第四,注意在設計601揚琴的過程中有效地保留移動的滾珠,從而調整其音量;第五,可以在設計601揚琴的過程中,將原有的設計工藝都改造為“立柱嵌入式琴碼”。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先研究揚琴音域質地的改良??梢钥闯?,音質和音色一直都是揚琴改革的核心。在實際改良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能夠突出原有民族風格的音色,另外一方面則要從創(chuàng)作、作曲、指揮、演奏和其他教學方面都形成一個整體。當然,在將來我們也需要重視揚琴制音器安裝設計、琴鍵選擇和琴弦配置等一系列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強.論當代揚琴的新發(fā)展[J].黃河之聲,2017(5):29-33.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中國揚琴音域質地改良的初步研究(項目編號:CY20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