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子》是日本無產階級女性作家宮本百合子的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作品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原型,講述了主人公伸子一步步地突破父母與婚姻的枷鎖,最終獲得獨立的坎坷歷程。本文立足于女性學的角度,通過分析伸子戀愛、結婚、離婚的經(jīng)歷,得出自我的確立與擴張始終貫穿著伸子這一形象的結論。
一、宮本百合子與《伸子》
宮本百合子本名中條百合,1900年出生于東京的一個中產家庭。父親精一郎是大正時代著名的建筑家,母親葭江是一位才媛。富裕的家庭使她一方面接受到歐美獨立自主思想的熏陶,另一方面卻又受困于中上流階層的家庭情操教育。這種家庭教育對百合子的作品《伸子》也有影響。這部作品是百合子以自己的婚姻經(jīng)歷為原型而創(chuàng)作的私小說風的小說,被渡邊澄子評價為宮本百合子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小說《伸子》發(fā)表后,百合子以版稅為基金前往革命后的蘇聯(lián)旅行,深受無產階級的影響,其后的作品也帶有無產階級色彩,如《播磨平野》《風知草》《道標》等。值得肯定的是,百合子也是九·一八事變后唯一的一位非轉向的無產階級女性作家。
二、自我擴張的愛
主人公“伸子”是一位資本家的長女,生活富裕,接受高等教育,卻被母親想法的干涉。她母親多計代是一位生命力旺盛卻由于時代和境遇的原因無法實現(xiàn)自己抱負的女性。因此,她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女兒身上,甚至把自己的價值觀也強加給女兒,因而造成母女矛盾不斷升級。人如其名,伸子是一位想要伸張自己個性的大小姐,為逃出母親的枷鎖,她借父親工作調動之便與父親一同赴美。父親對于伸子來說既是一位有力的庇護者,也是她憧憬的目標。與其他女生不同,伸子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要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
赴美不久,伸子就結識了一位比他年長15歲的男人佃。二人在一個留美日本人聯(lián)歡會上邂逅。佃相貌平平,衣著也不時尚,但不知為何,伸子感到他的側臉上有一種“至今為止所見過的男性們都沒有的東西”。與伸子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成對比,佃的境遇十分悲慘。他出生后即與生母死別,20多歲時跟隨傳教士來美,而立之年仍在為一門古老的語言而不得不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他一步步成功地掠奪了伸子的心。
有一天,伸子散步時,問他自己周邊的日本人像什么。佃回答是“狼”。狼是什么動物?它表面上看上去溫文爾雅,實際上一有空隙就會立刻發(fā)出攻擊,極其兇殘。如果說佃的回答是為了讓伸子遠離其他留美日本人的話,那么他如何否認自己不是其中之一呢?對他的行動逐一檢點,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他一直像狼一耐心等待,伺機而動。不知什么時候起,他成了父女的熟人,開始經(jīng)常出入她們居住的酒店。之后,伸子的父親病倒,他也悉心照顧,“在賓館的房間里度過的時間變得比在別的什么地方花費的時間都要長”,以至于當伸子的父親都有送客之意時,他絲毫不打算離開,而是說如果自己忙的話,自己會告辭。如此這般,伸子一步步地掉入他設的圈套。在病院他的一吻徹底攻破了伸子的心理防線,使伸子覺得到了不和佃結婚不行的地步??紤]到佃和自己的差距,伸子選擇了主動告白。
為什么處處比佃優(yōu)越的伸子會對他感興趣呢?對此,百合子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道,“或許是被他那特別寂寞,仿佛得不到滿足的樣子而吸引;又或許是對他而立之年卻為研究而不得不過著窮苦的生活感到同情;又或許是因為自己是充滿活力,反而對黑暗的他產生了興趣”??傊?,起初佃對于伸子來說就像一個未知的“他者”一樣,引起了她的注意。即便佃衣著寒酸,性格陰郁,在社交場合是一個“不太自信的伴侶”,她都執(zhí)著地相信愛情會改變他。當父母、朋友告訴她佃是一位偽君子時,她仍執(zhí)意結婚。她提出了兩個非常大膽的結婚條件。第一是即使結婚也想要繼續(xù)工作,第二是結婚之后不要孩子。因為她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當母親的準備,而且不知為何也覺得佃與她心中理想的“父親”的形象似乎不符。佃一一同意,而且表示“即使拋棄自己,也要成就你”。聽到他的告白,伸子第一次從他身上感受到了男子氣概。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出身優(yōu)越的伸子對卑微的佃的感情并非仰慕,而是建立在積極的自我意識、激昂的自我擴張之上的。
三、毅然決然的離婚
結婚后,伸子百無聊賴,除了睡覺之外沒有別的事可做,甚至連購物、做飯也是佃親力親為,幾乎被寵上了天。但是,佃和伸子缺少精神上的交流,婚后連一本雜志也沒碰過。對此,伸子感到十分恐懼,害怕自己會習慣于這種生活?!叭怂曫B(yǎng)的野獸一樣,無論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都能適應的話,就會失去興趣、熱情,成為和最初想要成為的人完全不同的人”,她時常感到“異常地孤獨”以及“近乎絕望的寂寥”朝自己襲來。兩人的需求和目標太過不同,伸子根本無法從佃身上得到精神上的交流,于是漸漸地對佃產生了厭惡之情。
然而,離婚也需要相當大的心理準備。伸子首先要考慮到離婚后的生活。當初不顧父母極力反對與佃結合,她不愿再回去,也不愿意再回到母親的束縛中,就像“不管蛇怎么受傷,都不會鉆進去年的蛻皮中”一樣,她無論如何都不愿再回到父母身邊,而選擇到鄉(xiāng)下的祖母家去小住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她與未來的無產階級詩人素子相識。素子有自己的家和工作,十分獨立。伸子從她那里得到了從佃身上無法得到的精神上的交流,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為了變成理想的自己,伸子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婚。對于她來說,離婚誠然悲痛的,但只要能夠得到解放就是值得的。
四、結語
掙脫父母的懷抱走向沒有祝福的婚姻殿堂,伸子原本以為選擇的是愛情,沒想到還是會被束縛自我。選擇離婚雖然預示了愛情與婚姻的失敗,但是對伸子來說是她重新確立自我,重新燃燒起生活熱情的新起點。追求自我獨立的精神始終貫穿著伸子這一形象。正如渡邊澄子所說的,有著“像北海道牛奶所養(yǎng)殖的細胞一樣豐富、旺盛”生命力的伸子這一形象也促使著當今世界上沒有真正解放的女性“反思自我,追求自我”。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作者簡介:毛彩麗(1994-),女,山東菏澤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