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狄金森被譽公元前7世紀西方最杰出的女詩人,她具有較強的思辨能力,精神世界較為豐富,她創(chuàng)作的詩歌能將事物描述的更加具體。狄金森在描述意象的同時將自身的情感體現(xiàn),表達對自然、對生活的態(tài)度。狄金森的意象描述是一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只有深入理解狄金森的思想方法,才能真正從詩歌作品中讀懂狄金森的精神思想。
關鍵詞:詩歌意象;狄金森;解讀
作者簡介:錢莉(1979.1-),女,漢,陜西安康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1
一、狄金森詩歌作品
艾米莉·伊麗莎白·狄金森(1830~1886)是一名美國女詩人,出生在馬薩諸塞州的小城,少年時熱愛旅行。在25歲時就拒絕與人溝通,在只屬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創(chuàng)作,不是在自由影響下做出的決定,而是由于她當時所生活的環(huán)境帶來的限制。狄金森的詩歌作品內(nèi)容較為豐富,題材不受限制。且存有1775首詩歌。狄金森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獨具一格,從她的詩歌匯總中可以看出,狄金森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使用大量的破折號,而她詩中的破折號可以代替標點符號。狄金森的創(chuàng)作才華直到美國現(xiàn)代詩興起時才被發(fā)掘,在她的作品中,她喜好運用大量的意象去表達自身的感情,通過自然意象、死亡意象、家園意象向讀者傳遞她對自然的尊重,對死亡的中立態(tài)度,對理想家園的向往。自身主觀意識寄托在意象中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從而使狄金森的作品內(nèi)容更加豐富[1]。
二、狄金森詩歌作品中的意象解讀
(一)作品中的自然意象
狄金森對自然的描寫具有生動化的特點,讓人能感受到自然家園的真實存在,使讀者眼前一亮。在狄金森的詩歌作品中,通過對自然各種事物意向的運用,更進一步從詩歌中建立完整的自然世界。她的詩歌作品以自然世界作為主體,由于她本身的日常生活接觸到的自然事物較多,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往往將自身的意識帶入其中,像生活中常見的蟋蟀、花草樹木、陽光、空氣等,都可以用來詩歌創(chuàng)作。而狄金森在運用自然意象時,直接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表達,同時這也是迪金森的一種美好期望。狄金森本身希望人與自然能和諧相處,能相互尊重。希望人能堅守自身的道德,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同時,尊重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而狄金森所表現(xiàn)出的詩歌思想,正是通過對自然意像的描述,使讀者能更加深入了解詩人所表達的真實含義,并能將作品中的思想與本身意識相融合,與自然和諧相處。狄金森所接觸到的自然事物較多,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運用的自然意象也隨之增多,再加上它本身對人與自然之間的理解,能使她的作品更加深刻,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
(二)作品中的死亡意象
狄金森通過利用死亡意象創(chuàng)作詩歌作品,由于狄金森本人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到家人離世。在悲傷的思想影響下,狄金森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因此,狄金森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中,包含著她對死亡的理解與認識。在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態(tài),死亡并不代表結束,也可以說成死亡代表一種開始。而狄金森的死亡意象大多數(shù)來源于自身經(jīng)歷。比如,通過“葬禮”進一步描述死亡,同時也運用“死神”、“死者”等意象,進一步探討死亡與生命。而狄金森的思想態(tài)度與上述觀點相同,認為死亡是一種輪回,是一種新的開始。正是由于她對死亡持有一種中立的思想,進而影響她的詩歌作品,比如在《因為我不能停下等待死神》詩歌作品中,死神以一種和藹可親的形象出現(xiàn)在讀者印象中,原來死神也與常人無異,活著的人也可以被死神打動。狄金森在不同的作品中,對待死神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既有對死神的期待,又能被死神感動。狄金森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思想,同時也明確了她對死亡的態(tài)度,認為人要想獲得永恒的靈魂,只有經(jīng)歷肉體的毀滅,才能進入輪回,從而明白生命的意義。狄金森所擁有的死亡意象不再是恐怖的形象,以一種平和與常人無異的形象出現(xiàn)在詩歌中,讀者在閱讀詩歌作品過程中,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所表達的精神境界[2]。
(三)作品中的家園意象
從狄金森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家園意象應用的最多。之所以家園意象直接影響狄金森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是由于狄金森在家里度過的時間較多。她在25歲時就已經(jīng)閉門不出,因此她最常使用房間這一家園意象,狄金森認為家是心靈的歸屬,房間能給與狄金森安全感。狄金森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對家園的描述豐富,在《安居雪白光亮的屋子》詩歌中,運用“房間”這一意象,將“房間”擬作死后的棲身之居,讀者能感受到詩歌帶來的安靜。詩歌也體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的感悟。而在《離家多年的我》作品中,狄金森通過詩歌創(chuàng)造一個神秘的家園,這里遠離塵世能感受到花草樹木,是狄金森所期望的理想生活。
三、結束語
狄金森作為影響美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者,她在詩歌中所運用的意象,屬于她創(chuàng)作的一種方式,通過意象描述進一步將自身的情感表現(xiàn)。同時帶領讀者進入到只屬于狄金森的精神世界。狄金森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多種不同含義的意象應用,進一步詮釋它對自然,對生命,對自我的認知,同時展現(xiàn)自身的生活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張躍軍.詩歌翻譯新模式——讀《棲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詩歌讀本》[J].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2018(02):83-92.
[2]張雯.狄金森詩歌作品中的意象解讀[J].語文建設,2016(3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