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yè)大學 藥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4)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和微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表明:腸道內(nèi)定居的菌群被認為是與宿主協(xié)同工作的一種類似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群體,能促進健康,但有時會引發(fā)疾病,具有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個體差異性[1]。而在環(huán)境因素中,膳食因素在調節(jié)腸道菌群組成中起著關鍵作用。前期文獻報道,改變膳食模式會影響腸道菌群的結構[2]。最近,在大量臨床樣本和動脈粥樣硬化易感小鼠模型中研究發(fā)現(xiàn):小腸微生物代謝膳食磷脂酰膽堿、膽堿和左旋肉堿產(chǎn)生TMAO,促進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進程[3-8]。該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受到國內(nèi)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膽堿是機體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人體肝臟和肌肉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種營養(yǎng)素[9-10]。膳食膽堿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獲得,如紅肉和雞蛋,但也可以化學合成。然而,在生活中,特別在西方膳食模式下,人們會攝入大量高膽堿食物。目前,關于高膳食膽堿與健康小鼠腸道微生態(tài)之間的聯(lián)系卻鮮有報道。
因此,筆者建立1%的膳食膽堿健康小鼠模型,應用宏基因組測序及相關測定方法,研究高膽堿飲食對腸道菌群及代謝的影響,以期進一步探索膽堿生理功能,為人們合理、健康的飲食提供參考。
20 只SPF(無特定病原體,Specific pathogen free)級健康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體重(20±2) g,購自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責任公司,寄養(yǎng)于浙江工業(yè)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動物房;1%膽堿飼料購自上海福貝世亨實驗動物飼料有限公司,成分見表1;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均購自Sigma-Aldrich;小鼠脂多糖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鋅和鐵標準品購于國家有色金屬和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
表1 小鼠飼料營養(yǎng)成分Table 1 Nutrient contents of mice fodder
20 只C57BL/6J小鼠飼養(yǎng)于晝夜交替環(huán)境中,實驗用水和食物均采用高溫消毒滅菌。小鼠適應環(huán)境一個星期后,隨機平分成兩組,即正常組(CK)和1%膳食膽堿組(CHO)。CK組小鼠不做處理,攝入普通飼料;CHO組每天飼喂含1%的高膽堿飼料。每周記錄小鼠體重,觀察小鼠成長情況。在實驗前后分別收集新鮮小鼠糞便,-20 ℃保存?zhèn)溆?。實驗周期?0 d,處死前禁食12 h,眼球取血,脫頸處死,血液樣品存于-20 ℃下待用。
收集CK和CHO組實驗前后每只小鼠200 mg糞便,同組混合,共4 個樣本。即對照組(CK組)和膽堿組(CHO組)分別在0 d和60 d收集的小鼠糞便。利用E.Z.N.ATMMag-Bind Soil DNA Kit試劑盒從糞便中提取混合宏基因組DNA。
首先將提取得到的腸道DNA進行PCR擴增和純化回收,然后利用Qubit 2.0 DNA檢測試劑盒對回收的DNA精確定量,以方便按照質量比1∶1等量混合后測序。
1.4.1 原始序列數(shù)據(jù)
Illumina MiseqTM得到的原始圖像數(shù)據(jù)文件經(jīng)CASAVA堿基識別分析轉化為原始測序序列,其中包含測序序列的序列信息以及其對應的測序質量信息。
1.4.2 數(shù)據(jù)預處理
Miseq測序序列中含有barcode序列,以及測序時加入的引物和接頭序列。首先需要去除引物接頭序列,將成對的序列拼接成一條序列,然后按照barcode標簽序列識別并區(qū)分樣品得到各樣本數(shù)據(jù),最后對各樣本數(shù)據(jù)的質量進行質控過濾,得到各樣本有效數(shù)據(jù)。
1.4.3 去除嵌合體及非特異性擴增序列
在PCR反應過程中,會由于延伸不完全產(chǎn)生一些嵌合體,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一些非特異性擴增序列。為了保證信息分析質量,必須對其進行剔除。使用Usearch去除預處理后序列中非擴增區(qū)域序列,而后對序列進行測序錯誤校正,并調用Uchime進行鑒定嵌合體。隨后,再將去除嵌合體的序列與數(shù)據(jù)庫代表性序列進行Blastn比對,低于閾值的比對結果被認為是靶區(qū)域外序列,并剔除掉該部分序列。
1.4.4 腸道菌群組成的生物學分析
眾多序列按其序列間的距離進行聚類,然后根據(jù)序列與序列間的相似性當作域值分為操作分類單元(OTU),一般域值的序列相似性設定為0.97,則被認為可能屬于屬。對處理后序列進行物種分類,采用的軟件為RDP classifier,RDP classifier是基于Bergey’s taxonomy,采用Na?ve Bayesian assignment算法對每條序列在genus水平上計算其分配到此rank中的概率值,一般概率值大于0.8,即RDP分類閾值,則說明此分類結果可信(測序片段長度<250時可適當調低此值到0.5,如只測V3,V6,V4區(qū)。Bergey’s taxonomy分為6 層,它們依次為域(domain)、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本實驗主要在門綱目科屬水平上進行優(yōu)勢菌群的分析,探索1%膽堿飲食對小鼠腸道菌群組成的影響。
取100 mg糞便樣品置于10 mL離心管中,加入1.6 mL去離子水溶解,渦旋振蕩2 min,加入0.4 mL體積分數(shù)為50%的硫酸溶液和1.5 mL乙醚,250 r/min的搖床中搖晃45 min,然后3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于干凈的試管中,加入10 mg無水氯化鈣脫水,過0.22 μm濾膜,乙醚定容至1 mL進樣安捷倫氣相色譜。
色譜條件如下:色譜柱為菲羅門ZB-FFAP色譜柱;程序升溫條件為100 ℃保留2 min,8 ℃升到240 ℃保持10 min后230 ℃運行10 min;進樣口溫度250 ℃;FID 350 ℃;以N2為載氣,流速為1.69 mL/min。
采用小鼠(Mouse)脂多糖ELISA檢測試劑盒,操作如下:1) 室溫平衡20 min后從鋁箔袋中取出所需板條;2) 設置標準品和樣本孔;3) 標準品孔各加不同濃度的標準品50 μL,樣本孔先加待測樣品20 μL,再加樣本稀釋液30 μL,空白孔不加;4) 標準品孔和樣本孔中每孔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的檢測抗體100 μL,用封板膜封住反應孔,37 ℃水浴鍋或恒溫箱溫育60 min(空白孔不加);5) 棄去液體,吸水紙上拍干,每孔加滿洗滌液,靜置1 min,甩去洗滌液,吸水紙上拍干,重復洗板5 次;6) 每孔加入終止液50 μL,15 min內(nèi)于450 nm波長處測定各孔的OD值。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測定糞便中微量元素鐵和鋅的質量分數(shù)。1) 稱取60 mg干燥后的糞便,加入5 mL 體積分數(shù)為65%的硝酸和2 mL高氯酸過夜;2) 隔天樣品在電爐加熱礦化至冒白煙顏色澄清,然后澄清液轉移至容量瓶,去離子水定容到25 mL,過膜備用;3) 空白組制備方法同樣品(不加入糞便);4) 建立標準曲線:用去離子水稀釋標準品制備0.1,0.5,1,2,5 mg/L的標準品溶液。
兩組實驗的定量數(shù)據(jù)結果用均值±標準差(SD)表示。統(tǒng)計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7軟件進行T檢驗分析(GraphPad software, La Jolla, CA)。P值小于0.05被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圖1所示,各組小鼠的體重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加,行動活躍,被毛平整光滑,飲食情況無明顯變化并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保持健康,說明長期攝入1%膽堿飲食對小鼠健康沒有顯著影響。
圖1 小鼠體重隨時間變化圖Fig.1 Body weight of mice changes over time
腸道菌群由上萬億個典型的不致病的共生微生物組成,在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11]。腸道菌群組分和功能的改變在慢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有重要作用,維持腸道菌群組分的平衡穩(wěn)定是決定宿主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1%膽堿飲食對健康小鼠腸道微生態(tài)的作用研究較少,因此,筆者探索了1%膽堿膳食對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
2.2.1 膳食膽堿對小鼠腸道菌群門水平組成的影響
由圖2可知:實驗前后各組小鼠門水平上腸道菌群主要的優(yōu)勢菌為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厚壁菌門(Firmicutes)和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它們的豐度占總菌屬80%以上。低豐度的菌群包括軟壁菌門(Tenericutes)和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處理60 d后,CHO組厚壁菌門豐度增加,擬桿菌豐度降低,提高了厚壁菌豐度與擬桿菌豐度的比值,而CK組趨勢則相反。由各組處理前后門水平菌群豐度變化可知,1%膽堿膳食能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組成。
CK—對照組;CHO—膳食膽堿組;1—實驗處理前;2—實驗處理后。圖2 膳食膽堿對小鼠腸道菌群門水平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choline diet on gut microbiota on phylum level
2.2.2 膳食膽堿對小鼠腸道菌群屬水平組成的影響
由圖3可知:在屬水平上,各組豐度較高的菌主要為毛螺桿菌NK4A136組(LachnospiraceaeNK4A136 group)、幽門螺桿菌屬(Helicobacter)、厭氧支原體屬(Anaeroplasma)、擬桿菌屬(Bacteroides)、另之菌屬(Alistipes)和葉桿菌屬(Phyllobacterium)。其中,與CK組相比,1%膽堿飲食干預后毛螺桿菌NK4A136組和另之菌屬豐度增加,屬于有益菌,與腸道抗炎相關[12-13]。圖3中顏色深淺代表實際樣本菌群豐度高低。
圖3 膳食膽堿對小鼠腸道菌群屬水平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choline diet on gut microbiota in genus level
2.2.3 膽堿飲食處理對TMAO相關菌的影響
小鼠糞便菌群16s RNA基因組經(jīng)PCR擴增之后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分析了膳食膽堿處理后TMAO產(chǎn)生相關菌的豐度變化,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膳食膽堿對TMAO產(chǎn)生菌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choline diet on TMAO producing bacteria
由圖4可知:與CK組相比,高膽堿膳食顯著增加厚壁菌門、梭菌目(Clostridiale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豐度,降低擬桿菌門、擬桿菌目(Bacteroidales)的豐度,而對變形桿菌門和顫桿菌克屬(Oscillibacter)豐度影響小。膽堿作為機體日常必需的一種營養(yǎng)素,廣泛存在于雞蛋、紅肉和魚肉中。前期無菌小鼠和人體實驗研究表明,厚壁菌門和變形菌門與TMAO產(chǎn)生相關[14]。而Cho等發(fā)現(xiàn)健康志愿者攝入TMAO前體食物后,可造成體內(nèi)厚壁菌門增加和擬桿菌門缺乏,其與TMAO產(chǎn)生相關[15]。在本研究中,高膽堿飲食可顯著增加厚壁菌門/擬桿菌門豐度的比例,這與以往的報道相一致。同時,梭菌目、瘤胃球菌科、梭菌屬(Clostridirales)、顫桿菌克屬(Oscillibacter)以及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的豐度與血漿TMAO水平具有相關性[16-18]。梭菌目被認為含有代謝膳食膽堿生成TMAO的CutC/D基因[19]。在本研究中,1%膽堿飲食對TMAO相關菌豐度的影響與前期研究報道一致。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高膽堿飲食能提高腸道TMAO產(chǎn)生菌的豐度,具有促CVD產(chǎn)生的風險。
SCFA是腸道菌群利用宿主不易消化的糖類、蛋白或內(nèi)源性底物等酵解而產(chǎn)生的重要代謝產(chǎn)物,其組成和總量可以間接反應人體厭氧菌的數(shù)量和代謝情況,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20-21]。以往研究揭示:SCFA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包括供能、促進脂肪和糖代謝、改善腸道微循環(huán)、抗炎和免疫調節(jié)的作用[22]。在本研究中,1%膽堿飲食對糞便SCFA的影響如圖5所示。與CK相比,CHO組乙酸質量分數(shù)顯著增加,而丙酸、丁酸和戊酸的質量分數(shù)沒有顯著差異。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對于健康小鼠,高膽堿膳食能促進乙酸的產(chǎn)生。圖5中*代表P<0.05。
圖5 糞便中短鏈脂肪酸質量分數(shù)Fig.5 The contents of SCFA in mice feces
鐵和鋅是兩種人體重要的微量營養(yǎng)元素,其在腸道內(nèi)被吸收,轉運到肝臟、肌肉和血液利用,而后通過糞便、尿液和汗水排出。如圖6所示,相對于CK組,CHO組顯著增加糞便Fe的質量分數(shù),而Zn的質量分數(shù)沒有顯著性變化。早期文獻報道:體內(nèi)低水平的Fe能提高與其他毒性金屬作用的敏感性,保護機體健康[23]。本研究CHO組小鼠糞便中Fe的質量分數(shù)增加,說明高膽堿膳食促進體內(nèi)Fe的排出。圖6中*代表P<0.05。
圖6 膳食膽堿對糞便微量元素的影響Fig.6 Effects of choline dietry on trace nutrition elements in feces
LPS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高水平的細菌LPS會從腸腔進入血液引起體內(nèi)毒素血癥和全身性的低度炎癥[24]。腸黏膜屏障是腸道健康的生物屏障,能阻止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如LPS。由圖7可知:CHO組小鼠血漿LPS濃度顯著降低。最近Zhang等研究報道,補充0.5%的膽堿能明顯改善孕婦血清LPS和炎癥水平[25-28],筆者研究結果與前期文獻相類似。1%膽堿飲食對腸黏膜屏障具有保護作用。圖7中*代表P<0.05。
圖7 血漿LPS濃度Fig.7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LPS
1%高膽堿飲食可影響健康小鼠腸道微生態(tài),其作用表現(xiàn)在正負兩個方面:1) 1%高膽堿飲食能提高腸道抗炎相關菌毛螺桿菌NK4A136組的豐度,增加糞便中SCFA含量,并降低血漿中LPS的水平,起到保護腸黏膜屏障作用;2) 1%高膽堿飲食提高了TMAO相關產(chǎn)生菌厚壁菌門、梭菌目、瘤胃球菌科的豐度,具有增加CVD的風險。因此,如何合理、安全地利用膽堿將是未來重要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