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煒,史保權,劉彩霞,杜衛(wèi)祺,沈 勇,高 燕,符 婷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近20年急劇升高[1,2]。2011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公布的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2010~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世界范圍的流行性疾病[3]。糖尿病被WHO列為難治性的終身性疾病之一[4]。2型糖尿病患者除血糖異常外,往往同時伴有血脂、血壓等異常。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延緩疾病發(fā)展,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目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并不理想,飲食不合理是一個重要因素。糖尿病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治療和自我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5]。本研究旨在探討個體化膳食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體重指數(shù)(BMI)及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的影響,以利預防或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且因老年患者器官逐漸衰退,吸收功能也相應逐漸減退,適當增加蛋白質(zhì)攝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減少感染發(fā)生率,從而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質(zhì)量,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2015年4~10月從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中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正式公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6];患者能生活自理,能夠正常進行溝通交流;無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入組前均應用降糖藥物和(或)胰島素治療,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統(tǒng)計治療前1年發(fā)生器官組織感染情況(以醫(yī)院開具藥物治療為準)。按照入組前后順序?qū)?4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72例)和觀察組(68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42例;年齡55~74歲(57.3±6.21);病程(9.6±3.21)年;BMI(24.96±2.22)kg/m2。觀察組中,男28例,女40例;年齡55~75歲(57.5±6.25);病程(9.3±3.12)年;BMI(25.51±2.62)kg/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預前向所有患者講述接受糖尿病膳食營養(yǎng)的重要性。采集兩組基線資料并開始課程及個體化制定膳食方案后進行隨訪。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糖尿病膳食、運動指導。觀察組患者采用個體化膳食食譜指導。根據(jù)患者年齡、文化程度采用講解、圖片、錄像、幻燈等不同方式,對患者及家屬講解糖尿病膳食,內(nèi)容包括:①制定營養(yǎng)食譜:根據(jù)患者年齡、性別、實際體重、標準體重(超重、肥胖者適當減少熱量攝入,消瘦者增加熱量攝入)、飲食習慣、血脂、運動量(分為輕、中、重,根據(jù)活動量計算每公斤體重需要的熱量等)等綜合評估,規(guī)定患者熱量攝入及蛋白、脂肪攝入量[7],制定個人膳食食譜。②膳食原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zhì)含量分別占飲食總熱量50%~55%,20%~25%,20%~25%;比如體重偏低的患者碳水化合物進食量相對增多,約占1天攝入能量的55%,蛋白含量25%,以動物肉類為主;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脂肪、碳水化合物適當減少;高脂血癥患者采用低脂飲食,脂肪攝入約占能量攝入的20%,以植物油為主,減少肉類。碳水化合物包括面食、米、水果、淀粉類等,蛋白質(zhì)以豆類及動物性蛋白為主,脂肪攝入主要來源是肉類、干果及烹調(diào)油,以植物油為主,如花生油、豆油等;并補充蔬菜(每天約500 g)及礦物質(zhì)。食物采用稱重法定量,并記錄飲食情況,以備就診指導。③食物搭配:指導患者及家屬飲食搭配方法,講解食物交換份的交換方法(圖片講解及食物模塊)以及蔬菜水果的進食方法(比如烹飪方法、水果每次進食量)、時間(兩餐中間,還要根據(jù)個人血糖情況調(diào)整時間點及食量)及種類(根據(jù)水果不同進食量不等)。④建議患者家屬監(jiān)督并幫助執(zhí)行。根據(jù)監(jiān)測血糖、血脂情況調(diào)整治療并進行膳食指導,內(nèi)容包括:詢問患者膳食情況查看膳食記錄;及時糾正膳食不合理情況;講解糖尿病膳食原則、營養(yǎng)素搭配比例、指導食物交換份交換等。入組時統(tǒng)計入組前一年器官感染情況,治療一年后統(tǒng)計一年來患者發(fā)生器官感染情況。
1.3監(jiān)測指標 每2周來院1次,監(jiān)測FPG、2 hPG,詢問有無器官組織感染發(fā)生并進行記錄。每次10~15例患者參加。每3個月空腹查身高、體重、HbA1c、空腹胰島素(FINS)1次。每半年查血脂、肝腎功能1次。期間有重大疾病及不良事件發(fā)生者退出。計算BMI[BMI=體重(kg)/身高(m)2]、HOMA-IR(HOMA-IR=FPG×FINS/22.5)。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2.1隨訪 觀察治療1年,有122例完成隨訪。對照組72例中,10例失訪,1例患急性冠脈綜合征,1例患急性腦卒中均退出,完成隨訪60例;觀察組68例中,4例失訪,2例患急性腦卒中退出,完成隨訪62例。
2.2兩組治療前后HbA1c、BMI和HOMA-IR指標比較 見表1。治療前兩組HbA1c、BMI和HOMA-I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半年、1年后,兩組HbA1c和HOMA-IR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5);治療1年后,兩組BMI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5),兩組同期BMI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年后兩組比較,觀察組HbA1c和HOMA-IR低于對照組。
2.3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前血脂各項指標比較,差異不顯著;治療半年后觀察組TC、TG、LDL-C均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5),且低于同期對照組;兩組治療1年后TG、LDL-C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5);兩組治療1年后同期血脂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bA1c、BMI和HOMA-IR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①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①P<0.05
2.4兩組治療前后FPG、2 hPG指標比較 見表3。治療前兩組FPG、2 hPG比較,差異不顯著;治療半年后觀察組FPG、2 hPG低于治療前和同期對照組;兩組治療1年后FPG、2 hPG較治療前明顯減低;治療1年同期兩組FPG和2 hPG比較,差異不顯著。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PG、2 hPG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①P<0.05
2.5兩組治療前后感染情況比較 見表4。治療前1年兩組感染率比較,差異不顯著;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年感染率低于治療前1年;對照組患者治療前1年及治療后1年感染率比較,差異不顯著。治療后1年兩組感染率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感染情況比較 [例(%)]
中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各器官系統(tǒng)均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衰退性變化。消化系統(tǒng)的變化也十分明顯,胃腸道平滑肌張力與括約肌功能降低,胃腸道排空速度減慢;70歲以上者較40歲以下者胃粘膜主細胞減少50%;胃酸分泌減少,老年人胃液酸度比青年人降低25%~38%;肝臟功能減退,表現(xiàn)為肝臟重量減輕,肝臟血流量減少,肝臟酶的活性減低;相應的內(nèi)臟如胃腸道的血流量也減少;這些都影響了消化系統(tǒng)消化吸收功能。伴有慢性病患者,消化吸收功能會減退明顯,尤其是脂肪、蛋白攝入偏少的人群可能導致蛋白質(zhì)缺乏,易造成消瘦、消化不良、記憶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易發(fā)生感染性疾病等,促使中老年人早衰和易發(fā)生腫瘤。糖尿病作為慢性病之一,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時,泌尿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感染風險也會明顯加大。糖尿病飲食控制是治療方法之一,蛋白攝入有攝食比率(15%~20%),而蛋白質(zhì)是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zhì)的參與,它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zhì)就沒有生命。本研究證實,個體膳食觀察組適量增加蛋白攝入、減少碳水化合物,對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更為有效,且免疫功能相應增強,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降低,且對BMI無明顯影響。
肥胖是糖尿病發(fā)病的誘因,也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謝紊亂,飲食治療是糖尿病及高脂血癥任何階段必不可少的措施[8]。目前認為,胰島素抵抗與冠心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9],它是貫穿多種代謝性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的主線,是連結它們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胰島素抵抗不僅對心肌能量代謝有明顯影響,也可使心肌細胞對游離脂肪酸的攝取和利用增加。由此不但加劇了心肌細胞缺血缺氧的程度,而且導致能量代謝的中間代謝產(chǎn)物在心肌細胞內(nèi)沉積,從而加劇心肌細胞的凋亡,加劇了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10]。血脂異常是血管病變的主要相關危險因素之一,胰島素抵抗是導致脂代謝紊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可使體內(nèi)與脂質(zhì)代謝有關的脂蛋白酯酶及肝酯酶的活性發(fā)生變化,引起血脂特別是三酰甘油的異常,從而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癥。
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經(jīng)膽固醇酯轉運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顆粒中膽固醇交換,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有研究顯示,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可以預測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個體化膳食既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又能有效控制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由此可減少冠心病乃至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綜上所述,個體化膳食治療可以使患者認識到飲食治療與控制好血糖、血脂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建立起科學膳食的觀念?;颊咦晕夜芾硪庾R明顯加強,提高了飲食治療的主動性及治療效果。膳食合理搭配,縮小糖尿病患者與健康人食物種類選擇的差異,消除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的誤區(qū),并且提高免疫功能,有利于臨床糖尿病患者遠期治療,從而有效預防或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