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夢琦
摘要:朗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于也是學生加深對于知識理解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出于對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的思考,論文對朗讀教學的積極意義進行探索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和策略,以期實現朗讀教學對于小學語文學習和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積極意義;建議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朗讀在3個學段中的要求分別做了規(guī)定:“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顯示了新課程提倡的“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1]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積極意義
朗讀作為一種常見的語文閱讀方法,其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教師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引導學生進一步鉆研文本,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流利地朗讀有助于學生把握課文字詞的含義,理清文章結構。讀準字音,理解詞語是體會文章情感,抓住文章中心的重要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則需要學生融入自己體會的情感,進行表達。在學生體驗情感時,有感情地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情感教育。
其次,教師指導朗讀可以間接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語句,培養(yǎng)語感,學習作者運用詞語的方法和技巧,體驗字、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情感,加強對字詞、語句以及文本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不同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差異和效果,體會同一個字詞在不同語句環(huán)境中的表達效果。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對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最后,正確地朗讀教學也是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可以有效實現個人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古詩詞中的平仄押韻,句式對仗;現代美文中的起承轉合,節(jié)奏意境。這些都必須綜合使用多種閱讀方法,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文字文章中的音樂美、韻律美。在這其中,朗讀是極其重要的方法之一,通過標點的停頓,節(jié)奏的把控,以及語速的調整等來表現出語句中的韻律。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更直接地領悟到語文的音樂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有待提升之處
(一)課堂朗讀教學有待進一步重視
現在語文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較多,教學重點傾向于字詞的理解和文意的解讀,課堂中的朗讀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比較匆忙,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容易忽視學生朗讀能力對于理解文章的意義。同時,現在的班級人數較多,學生個體存在的問題較多,教師難以全面準確了解學生到底讀得如何。缺少恰當的反饋,給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帶來困難。
(二)教師指導朗讀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小學語文教師朗讀水平良莠不齊,自身的朗讀水平有限,不能給予學生及時、到位、準確的閱讀指導。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較為模糊。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朗讀引導不夠到位,個別問題的解決還有待完善。在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和積極到位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朗讀的積極性[2]。
三、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建議及策略
(一)重視基礎拼音字詞學習
拼音是學生認識和讀出漢字的基礎、前提和保障,拼音學習的好壞與學生朗讀的速度、準確度和連貫程度是緊密聯(lián)系的[3]。因此,教師應注意對學生拼音的教學,注意強調學生中容易出錯的讀音,比如平翹舌音,聲調的讀法等問題,教師要對學生的發(fā)音進行正確的指導,讓學生多讀,多練習,練習是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同時,準確掌握字詞的發(fā)音和語調,注意發(fā)音難點的指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及語音語調。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真實情感
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朗讀者情感體驗的表現,是讀者和作者心靈碰撞的激發(fā)。所以,在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準確地進行朗讀指導,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運用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文章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轉換角色和身份去分析作者心中所想,更深的感悟文字間所表達的情感,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達到朗讀效果,促成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讀出學生的獨特感受。
(三)采用有效恰當的朗讀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要進行準確的評價,要立足學生的發(fā)展,給予具有提升意義的評價。不僅要說學生“讀得好”,還要具體說明“哪里好”,運用準確的詞語進行評價,例如,字詞發(fā)音準確、讀的有感情。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朗讀情況,指出學生朗讀要注意和有待提升的地方。針對性的評價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具有重要的意義,有感情地朗讀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所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極其必要,這也更加要求教師學會有效的朗讀評價。
(四)制定恰當的朗讀目標和朗讀層次
針對學生認知起點,注重朗讀指導的層次性、漸進性和規(guī)律性。[4]新授課文要把握好4個朗讀層次:1.讀音準確,完成朗讀首要難題;2.讀文流利,初識文章主要內容;3.讀文有情,培養(yǎng)有朗讀情感;4.熟讀記憶,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考慮到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同,所以學生的朗讀目標要有所差別,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朗讀能力來確定不同的朗讀目標,讓學生能夠開展適合自己的朗讀。而且教師要引導學生依據朗讀層次,一步步地加強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五)建立學生朗讀學習互幫互助小組
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力量,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生因個體差異會在朗讀中遇到不同的問題和障礙,教師很難做到一一解答,面面俱到,這使教師的朗讀教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這時,教師幫助學生建立朗讀學習互幫互助小組就是有效化解這一困境的方法之一。在學生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就自己在朗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在發(fā)揮每個人的智慧,大家集中思考后,教師再對依舊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會更具有針對性,也使學生學習記憶更加深刻,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可以就自身的朗讀學習心得進行交流和分享,以及朗讀不同類型的文章的方法和有關知識,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角。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方式和策略去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重視教師在學生朗讀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給予學生準確充分的評價和指導,運用多種形式和方法,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朗讀學習興趣和能力,充分發(fā)揮朗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積極作用,也基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理念,讓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感、讀中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均衡發(fā)展的個人素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周曉英.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現狀及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9(08):110.
[3]王步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81.
[4]隋本忠.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朗讀教學[N].發(fā)展導報,2019-03-19(021).
[5]孟海云.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名師在線,2019(23):35-36.
[6]李俊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7]孫文安.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及其高效實施路徑[J].學周刊,2019(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