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探究課。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借助于古代數(shù)學名題,引導學生利用猜測法、列舉法、假設法、代數(shù)法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經(jīng)驗和能力,讓學生通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經(jīng)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shù)學探索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jié)構特點,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滲透化繁為簡的思想。
3.感受古代數(shù)學問題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結(jié)構特點,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那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吧。(課件出示謎語1,生猜公雞;出示謎語2,生猜兔子。)
謎語1 ? ? ? ? ? ? ? ? ? ? ? ?謎語2
頭戴大紅帽, ? ? ? ? ? ? ? ?紅眼睛,白皮袍,
身披五彩衣, ? ? ? ? ? ? ? ?短尾巴,長耳朵,
好像小鬧鐘, ? ? ? ? ? ? ? ?愛吃青菜和蘿卜,
清早催人起。 ? ? ? ? ? ? ?走起路來蹦蹦跳。
(猜一動物) ? ? ? ? ? ? ? ? (猜一動物)
師:你們猜謎語的本領可真高呀,你們對這兩只小動物熟悉嗎?它們有什么異同點呢?
生:雞有2條腿,兔子有4條腿。
生:雞和兔子都有一個頭、一個身子。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兩種小動物是相當熟悉,今天我們研究的內(nèi)容就和它們有關。(板書:雞兔同籠。生齊讀。)
二、探究新知
(一)化繁為簡
1.(課件出示情景圖及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師:哪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道數(shù)學題?
(課件出示譯文。)
師:你們能從題中得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雞兔共35個頭,雞兔共有96條腿。
師:題中還隱藏了什么已知條件?
生:雞有2條腿,兔有4條腿。
師:不錯,你有一雙非常銳利的眼睛,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任何信息,這對我們解決問題有很大幫助。
師:已知條件找到了,你們能很快解決這道題嗎?
(生沉默或回答不能。)
師:是啊,數(shù)字大了很難解決,為方便研究,我們可先從簡單問題入手,那我們就化繁為簡,把數(shù)字改小些試試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懂”題意,挖掘隱含條件,為探究解題方法和思路做好準備。
(二)探究解法
1.學習列表法。
(1)呈現(xiàn)例題1: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shù),有8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生齊讀。)
(2)分析條件
師:讓我們再來梳理一下,題目已知的條件是——
生(齊):條件有:雞和兔共8只;雞和兔共有26條腿;雞有2條腿;兔有4條腿。
師:所求的問題是——
生(齊):求的問題是雞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3)尋找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解決它呢?
生:26÷4=6……2,所以兔有6只,雞有1只。
師:同意嗎?為什么?
師:看來這道題用普通的方法很難解決了,那我們怎么辦呢?
師:如果只從“雞和兔共有8只”這個條件出發(fā),你能否大膽發(fā)揮想象,猜一猜雞可能有幾只?兔可能有幾只?(讓學生充分發(fā)言。)
師:可能的情況很多,怎樣才能知道哪一種符合題意呢?
生:可以分別計算出腿的條數(shù)。
師:好,那我們就來列出雞兔所有可能的只數(shù),并分別計算出腿數(shù),看看能否找到問題的答案。請同學們兩人一小組合作完成,看看哪組做得又對又快,注意要按順序填寫。
(學生填寫下表并匯報。)
師:你們同意嗎?你們大聲地告訴老師這道題的答案是——
生(齊):雞3只,兔5只。
師:同學們真不錯,為自己鼓鼓掌!像這樣,按順序地算出所有的情況,進而找到問題答案的方法,我們稱它為“列表法”。(板書:列表法。)當然,我們列表有時可能從中間開始列,有時數(shù)據(jù)相差大了也可跳躍式列表。
師:讓我們觀察一下表格上的數(shù)據(jù),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生:從左往右看,兔越來越多,雞越來越少,腿的總數(shù)越來越多。
生:增加一只兔,減少一只雞,腿數(shù)會增加2。(課件演示。)
師:想一想,如果要增加4條腿,怎么辦?減少6條呢?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用列表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題目中的數(shù)據(jù)太大呢?列表法還合適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序填表,訓練學生有序思考。同時,還滲透了極端思想,對表格首尾兩欄的理解,順理成章引出了“假設法”,也正因為這兩欄才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假設,溝通了列表法和假設法之間的聯(lián)系。
2.探究假設法。
(1)利用畫圖法理清思路
師:如果從最特殊的情況出發(fā),假設籠子里全是雞,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出示課件。)
(學生試著畫圖理解題意,并匯報結(jié)果。)
師:老師想知道為什么會少了10條腿?
生:把兔算成了雞。
師:哦,把兔算成了雞,腿就少了,所以要把雞換成兔。那為什么要換5只呢?
生:因為每換一只會增加2條腿,要增加10條腿就需要換5只。
師:對,10里面有5個2。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
師:剛才我們又用畫圖的方法解決了這道難題,看來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遇到困難時,畫圖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2)感受假設法的列式表達
師:剛才的思考過程能否用算式表示出來呢?我們一起來完成怎么樣?(課件演示。)
師:假設全是雞,一共有——
生:8×2=16(條)。
師:那么腿少了幾條?
生:26-16=10(條)。
師:能只增加兔的只數(shù)嗎?
生:不能,那樣就不是8個頭了。
師:那就只能把一只雞換成一只兔,這樣腿的條數(shù)會增加——
生:4-2=2(條)。
師:那么我們要換幾只才能把少算的10條腿補上呢?
生:10÷2=5(只)。
師:5只是誰的只數(shù)?那雞呢?
生:5只是兔,雞是8-5=3(只)。
師:怎樣區(qū)分后面雞、兔的只數(shù)?
生:假設全是雞,腿必定會少,應該要用5只兔子去換出5只雞,所以先算出的是兔。.
師:非常好!假設全是雞,先算出來的是換進去的兔子的只數(shù)。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說一說。
師:我想問, 4-2=2這一步中已知2,求出2,不是多此一舉嗎?
生:不是。因為4-2=2表示的是多出的腿,與雞有2條腿不一樣。
師:哦,同是2,意義不一樣,所以這一步不能省,明白了嗎?
(3)假設法的簡單應用
師:我們剛才用假設全是雞的方法求得了答案,那么能否假設全是兔來解決呢?
生:能。
師:那就請同學們自己先獨立完成,完成之后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
(師指名說解題思路,并用課件配合展示。)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這位同學做得多好,說得多棒,讓我們夸夸他。
(4)教師小結(jié)
師:剛才我們從假設都是雞或者都是兔出發(fā),進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個方法,我們把它叫做假設法。這是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一種基本方法。(板書:假設法。)
師:在列表的基礎上,我們想到了用假設法。如果假設全是雞,先求出的是兔子;如果假設全是兔,先求出的是雞。為了大家能夠記得更牢,老師把這個過程編了一個順口溜,請看——(課件出示。)“雞兔同籠并不難,設雞算出兔,設兔算出雞,設雞設兔全由你,結(jié)果正確你第一?!?/p>
【設計意圖】假設法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在理解“為什么假設全是雞,得出來的是兔”這一教學難點時,精心設置了“如果把兔看作雞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這樣一個問題,步步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生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腳數(shù)比實際的少是因為每只兔少算了2只腳,所以少的腳數(shù)就是兔的腳數(shù),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此難點。
三、拓展應用
1.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原題。
師:對于剛才的題目,我們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它解決了。那我們現(xiàn)在能解決《孫子算經(jīng)》中的原題了嗎?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法呢?為什么?(課件出示《孫子算經(jīng)》中原題。)
(生獨立解答,師指名說想法。)
師: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夸夸他吧!
2.了解古人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
師:同學們,這是一道讓大名鼎鼎的孫子都感到棘手的難題,卻被我們四年級的同學解決了,真是不簡單。那你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孫子及古人又是怎么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嗎?
(課件展示古人解決問題的方法。)
3.實際應用問題。
師:“雞兔同籠”的問題并不僅僅局限在解決與動物有關的問題上,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課件出示:全班42人去公園劃船,一共租了10條船。每條大船坐5人,每條小船坐3人。大船、小船各租了幾條? )
師:這道題屬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想一想,這里的已知條件相當于“雞兔同籠”問題中的什么?
師: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解決這道題嗎?今天老師把這道題留給同學們回家獨立去解決。
【設計意圖】教師讓學生感受“雞兔同籠”問題的變式,認識到“龜鶴”問題、“租船”問題等均是“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雞兔同籠”問題的實質(zhì),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雞兔同籠”成為這些問題的模型,滲透建模的思想。
四、全課小結(jié)
師:一節(jié)課的時間總是很短暫,在這短短的四十分鐘里你們有收獲嗎?
(生談收獲。)
師: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希望你們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歸總結(jié),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鞏固了“雞兔同籠”問題的教學模型,使之真正成為個人經(jīng)驗并能加以應用,深化對假設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認識,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意識。
反思:
“雞兔同籠”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學會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緊貼教材,合理使用。
教材中向?qū)W生介紹了列表法和假設法。因為列表法是解決問題時最常用、最一般的方法,從數(shù)學層面上講,列表法這一解決問題的策略具有廣泛性,我想這也正是教材采用它的真正目的,做到了“授之以漁”。
2.尊重學生,找準起點。
“雞兔同籠”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大,要突破難點就要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學生的困難在于如何應用“列表法”進行逐一舉例,通過表格發(fā)現(xiàn)“雞兔同籠”問題中所蘊含的規(guī)律。因此,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引導學生經(jīng)歷逐一舉例和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有了這一鋪墊,本課難點就迎刃而解。
3.方法教學,注重引導。
數(shù)學教學實質(zhì)上是方法的教學。課上,我注重給學生滲透學習方法:解決問題嘗試猜測;遇到難題化繁為簡;觀察數(shù)據(jù),先分后總;探尋規(guī)律,注重合作。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的參與能幫學生解疑釋惑,促進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
反觀整節(jié)課還存在些不足:
1.多媒體課件雖然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了假設法的思維過程,讓復雜問題簡單化,但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只是停留在直觀、表象這一層面,沒有真正地理解其算理,只有少數(shù)學生將這一思考過程內(nèi)化為自己的一種解決這類知識的模型。
2.時間的掌控有待加強。本節(jié)課為了讓學生充分地探索與體驗,在時間上有些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