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生
摘 ?要:因為新課標的提出,所以各種課程的教學內容有了新的修改,及教學目的也是有了新的改變,開始了各種科目的探究性學習。小學語文教學也是不例外的,小學語文的探究性學習是指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在學習中發(fā)現自己的問題,然后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究性學習進行詳細的闡述和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探究性學習 ?課題研究小組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9-0132-01
隨著新課標的提出,所以各種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也是有了新的改變,由原來老師“說”,學生“聽”的灌輸性學習逐漸轉變?yōu)橛蓪W生為主體的探究性學習。探究學習主要是在其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從個人生活及學習中入手,進行知識的掌握和學習。小組模式是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主要模式,通過自己學習所產生的經驗,形成自己獨有的思維模式及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等等,小組之間通過學習與合作,充分發(fā)現同學們的問題,以及問題的提出及解決能力。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水平,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目的是指在老師的教導下,通過學生的生活及老師的教導選擇性學習為主體,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的占據主體地位,不斷的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思考,這種學習模式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所以探究性的學習更加注重的不是學習的結果,而是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都是老師主動提出問題然后進行講解,學生主要就是聽及記筆記,這種教學效果很差,課堂的效率也很難提高,教學的氛圍不好,學生很難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如何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提出了探究性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不斷地提高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的參與,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問題的探討,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得到的知識,可以是課本上已存在的有形的知識,也可以是一種無形學習思維及習慣。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當直接給出正確答案及解析,應該讓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探討進而解決問題,實現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小學語文的學習不是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及全員參與是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特征。小學生由于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很強的好奇心,更具有很強的探究意識,尤其是碰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通過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及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根據現階段學生的興趣進行選擇,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這種模式不斷的激發(fā)學生去探索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是探究性學習的目的,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探討答案,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小組之間的學習,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團結合作。
體驗一詞廣泛的在新課標的要求中提及,可見體驗在新課標的教學目的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小學語文進行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去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體驗。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學生可以通過語文的學習,切實的體會到作者的真實情緒及感情,能有效的幫助學生陶冶自己的情操。比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時,可以利用合理的故事來引導出課本的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制定接下的學習內容,充分有效地調動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的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整個語文的教學中,學生隨著對情感的感知理解,從而對知識產生了從未有的情感體驗過程。
探究性學習是好比是科學研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嚴謹性的,但是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更多的情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學習到了知識,也學到了更多的新技能。探究性學習模式一般都是以小組學習為主,在這過程中需要老師引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小組,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進而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能力,獨有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探究性評價是指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和結果所做出的評價,能更加有利于學生的下一步探究活動,也能讓教師更加有效地看到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及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成果。在小學探究過程中,學生完成探究任務后,即使和教師目標結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是要更加積極地發(fā)現學生優(yōu)秀的一面,對學生的探究結果給予肯定,能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出更多的總結,對問題進行反思。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簡單化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豐富探究性學習的內容,需要切實的貼近生活,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課題研究小組,提高學生的團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獨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慣應用到探索性學習,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及成長中將會受益匪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應該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自己的成長過程,通過團體合作,讓學生收獲到更多的屬于自己的東西,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收得到更多的快樂。發(fā)現更多的新的事物,在實踐中貼近生活。這種探究性學習還需要我們所有老師一起完善。
參考文獻:
[1] 郭欣華.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15).
[2] 范麗君.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6(9).
[3] 姜柳華.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時代為學月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