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游曼清,羅林城,魏海龍,王宋平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社區(qū)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zhì)炎癥,在全球范圍內(nèi)死亡順位居第八位,是最常見的住院病因之一,也是65 歲以上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病因[1]。有研究表明,≥65 歲的人群占因肺炎住院總?cè)藬?shù)的75%,占死亡總?cè)藬?shù)的90%[2]。老年人由于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減退,咳嗽反射下降及肺泡彈性降低,使老年CAP患者常出現(xiàn)重癥,且常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3],加之地域差異、人群構成及檢測手段不同等,導致各地區(qū)老年CAP 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各異。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CAP 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為改善老年CAP 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樂山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老年CAP 患者299 例,均符合《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 年版)》[4]中的CAP 診斷標準:(1)近期新出現(xiàn)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癥狀加重,并出現(xiàn)膿性痰,伴或不伴有胸痛;(2)發(fā)熱;(3)肺實變體征和/或聞及濕啰音;(4)白細胞計數(shù)(WBC)>10×109/L 或<4×109/L?;颊吣挲g≥65 歲。排除標準:(1)合并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zhì)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癥及肺血管炎等肺部疾病者;(2)伴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3)確診為肺結(jié)核或非結(jié)核分枝桿菌感染者;(4)醫(yī)療護理相關性肺炎者。
1.2 觀察指標
1.2.1 一般資料、臨床特征 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腦血管疾病及低蛋白血癥發(fā)生情況,體質(zhì)指數(shù)(BMI)<18.5 kg/m2或>28.0 kg/m2,機械通氣、吸入性糖皮質(zhì)激素(ICS)及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使用情況;臨床特征包括發(fā)熱、呼吸困難、全身乏力、意識改變、多個肺野受累、低鈉血癥、低鉀血癥、氧合指數(shù)<300 mm Hg(1 mm Hg=0.133 kPa)。
1.2.2 CURB-65 評分 CURB-65 評分表評價CAP 嚴重程度[4],內(nèi)容包括意識障礙、血漿尿素氮>7 mmol/L、呼吸頻率>30 次/min、收縮壓<90 mm Hg 或舒張壓<60 mm Hg、年齡>65 歲;總分5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死亡風險越高。
1.3 病原菌檢出情況 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5]對病原學標本進行質(zhì)量控制,痰液以平均低倍鏡視野下鱗狀上皮細胞<10 個、白細胞>25 個為合格,具體如下:使用接種環(huán)挑選合格痰標本中帶膿性和/或帶血部分,按三區(qū)劃分法同時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麥康凱平板中均勻涂成薄片,放于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中,35 ℃,18~24 h 后觀察菌落及染色鏡檢,篩選出呈優(yōu)勢生長的可疑致病菌,按照稀釋法接種于PC33/NC50 細菌鑒定及藥敏板中,置于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測試系統(tǒng)中進行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血液及胸腔積液的培養(yǎng)皿置于全自動血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進行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以作為無菌標本。采用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CLSI)2016 版推薦的美國典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ATCC)獲得的標準菌株作為質(zhì)控菌株。
1.4 分組 根據(jù)住院期間是否死亡將所有患者分為存活組(n=269)和死亡組(n=3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老年CAP 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臨床特征、住院時間及CURB-65 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COPD、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發(fā)熱、呼吸困難、全身乏力、多個肺野受累、低鈉血癥、低鉀血癥發(fā)生率,BMI<18.5 kg/m2及使用ICS、PPI 者所占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活組患者腎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癥、意識改變發(fā)生率,BMI ≥28.0 kg/m2、使用機械通氣及氧合指數(shù)<300 mm Hg 者所占比例,CURB-65 評分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病原菌檢出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病原菌檢出結(jié)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19,P=0.020);其中存活組患者檢出兩種及以上病原菌者所占比例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表1 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預后作為因變量(變量賦值見表3)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BMI ≥28 kg/m2、CURB-65 評分是影響老年CAP 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若一個國家60 歲以上人口超過10%或65 歲及以上人口超過7%則表明該國家已步入老齡化社會[6]。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7 年底我國內(nèi)地65歲及以上老年人為2.4 億,占總?cè)丝诘?7.3%,且老年人口數(shù)量仍在不斷增長,由此可見,我國已經(jīng)是一個老齡化國家。老年CAP 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應引起社會重視[7]。本研究選取樂山市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其患者數(shù)量多且來源于各個區(qū)縣,可間接反映樂山市老年CAP 情況。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臨床特征和CURB-65 評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clinical features and CURB-65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患者病原菌檢出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esult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變量賦值Table 3 Variable assignment
表4 老年CAP 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in elderly with CAP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存活組患者病原菌為兩種及以上者所占比例低于死亡組,提示多種病原菌感染不僅使老年CAP 肺部病灶復雜嚴重,還可導致多種肺外并發(fā)癥,如膿毒血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及急性心血管事件[8],進而導致病死率增加。TENG 等[9]研究結(jié)果顯示,混合感染的CAP 患者使用機械通氣及入住ICU 的可能性更大,同時也是預測住院期間CAP 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是由于混合感染導致初始經(jīng)驗性抗生素難度增大,此外,反復大量應用抗生素使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導致出現(xiàn)高度耐藥,最終使混合病原菌感染患者預后欠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存活組患者BMI ≥28 kg/m2者所占比例低于死亡組;BMI ≥28 kg/m2是老年CAP 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與MAHENDRA 等[10]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有研究表明,高BMI 與CAP 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呈負相關,其會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降低免疫細胞的應答及細胞因子的活性,增加患者對細菌、病毒及真菌的易感性[11]。但也有研究表明,高BMI 是CAP患者預后的保護因素,主要原因如下:(1)高BMI 患者更能適應CAP 發(fā)生時的高分解代謝;(2)高BMI 患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高,故其更有可能及時尋求并接受最佳的抗感染治療[12-13]。因此,BMI 與CAP 預后的關系仍存在爭議,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存活組患者CURB-65 評分低于死亡組;CURB-65 評分是老年CAP 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研究表明,CURB-65 評分表是評估CAP 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簡單工具,對CAP 患者30 d 內(nèi)病死率預測準確性較高[14]。CURB-65 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并發(fā)癥越多,病情越重,預后越差[15-16]。
綜上所述,BMI ≥28 kg/m2、CURB-65 評分是老年CAP 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因此對伴有上述情況的老年CAP 患者應加強管理及早期干預,積極通過接種疫苗、降低高危人群BMI 等以改善老年CAP 患者預后。
作者貢獻:楊揚進行試驗設計與實施、資料收集整理、撰寫論文并對文章負責;游曼清、羅林城、魏海龍進行試驗實施、評估、資料收集;王宋平進行質(zhì)量控制及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