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醫(yī)院(454000)楊定憲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醫(yī)院(454000)楊淑玲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0例皰疹性口腔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組,各60例。對照組女28例,男32例,年齡8個月~6歲,平均(3.08±1.80)歲。觀察組女26例,男34例,年齡9個月~5歲,平均(3.34±1.63)歲。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無顯著差異(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給予常規(guī)抗病毒、退熱、補充維生素、飲食清淡等對癥治療。持續(xù)治療3~5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瀉心湯合銀翹散加減,藥方組成:大黃5g、黃連5g、黃芩10g、二花10g、連翹10g、豆豉10g、荊芥10g、竹葉5g、薄荷5g、柴胡10g、升麻8g、大棗20g、炙甘草5g、甜菊1g。隨癥加減:便干、苔黃、面赤、口臭者加地黃6g、知母6g、生石膏(先煎)15g。水煎取汁,根據(jù)患兒年齡加減劑量,1劑/d,分3次口服,持續(xù)治療3~5d。
1.3 療效標準 痊愈:體溫復常,口腔皰疹、水腫、黏膜充血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顯效:體溫接近正常,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體溫有所降低,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各項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或加重??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觀察指標 ①療效。②癥狀改善情況,包括退熱時間、口腔皰疹愈合時間。③不良反應,包括腹脹、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瘙癢等情況。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較對照組76.67%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組退熱時間、口腔皰疹愈合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附表。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腹脹1例,惡心1例,發(fā)生率為3.33%(2/60);對照組食欲減退4例,瘙癢2例,嘔吐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33%(8/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27,P=0.048)。
小兒皰疹性口腔炎初期主要是口腔局部充血,存在圓形濾泡,而濾泡發(fā)生破裂后可引起淺表性潰瘍,從而導致劇烈疼痛感、流涎明顯,還可能出現(xiàn)頦下、頜下淋巴結腫大等現(xiàn)象,加之患兒通常伴有發(fā)熱現(xiàn)象,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脫水、酸中毒等病癥,對患兒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1]。
祖國醫(yī)學認為,皰疹性口腔炎屬于“熱毒口瘡”、“口舌生瘡”等疾病范疇,其基本病機主要在于外感風寒,熱邪引動,于表位相爭,由于膝理致密,造成衛(wèi)氣郁而不宣,從而惡寒發(fā)熱,頭身重痛等癥狀。因此,主張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為其主要治療原則。本研究采取瀉心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皰疹性口腔炎患兒,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退熱時間、口腔皰疹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可見瀉心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兒童皰疹性口腔炎,療效顯著,可加快癥狀改善。主要在于瀉心湯合銀翹散藥方中大黃、黃連具有清熱燥濕之效;黃芩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二花、連翹可清熱解毒;荊芥可開皮逐邪;竹葉可清上焦熱;薄荷具有解毒透疹、疏散風熱之效;柴胡可疏散退熱;豆豉、升麻具有清熱解毒、發(fā)表透疹之效;大棗可養(yǎng)血安神、補中益氣;炙甘草可滋咳潤肺、補脾益氣、緩急解毒,諸藥合用共奏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效[2]。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瀉心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兒童皰疹性口腔炎,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附表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
附表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
組別 例數(shù) 退熱時間 口腔皰疹愈合時間觀察組 60 2.04±0.47 3.12±1.37對照組 60 2.83±0.60 4.55±1.02 t 8.029 6.485 P 0.000 0.000
綜上可知,瀉心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兒童皰疹性口腔炎,療效顯著,可加快癥狀改善,減少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