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471000)劉亞輝
腦白質髓鞘化延遲可與其他疾病并存,也可單獨存在,該種疾病臨床癥狀的表現與患兒受損位置、范圍、程度等具有不同的表現,該種疾病通過神經影像學進行的診斷結果表明[1]。以下對腦白質髓鞘化延遲癥狀采用磁共振成像分析的結果以及患兒臨床表現、生命體征情況進行簡要分析。
1.1 基本數據 選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腦白質髓鞘化延遲患兒400例,其中女性患兒132例,男性患兒268例,最小年齡1個月,最大年齡13周歲,(5.26±2.56)周歲為患兒年齡的均值,根據患兒年齡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其中實驗組患兒小于等于2周歲,共300例,參照組患兒大于2周歲,共100例。該400例患兒病史可以分為宮內感染、早產、營養(yǎng)不良、膽紅素腦病、宮內窘迫史、患兒母親妊娠高血壓等多種情況。該種疾病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運動障礙、與他人交流較少、發(fā)育遲緩、不會獨立行走以及翻身、吐字不清、視或者聽覺等感官具有嚴重障礙,并且患兒具有抽搐以及行為異常等癥狀。經過檢測,患者有一側或兩側上肢、下肢肌張力以及肌力降低或增高情況,手部屈曲半握拳等姿勢異常。臨床診斷結果表明,患兒具有嚴重語言發(fā)育、運動發(fā)育、智力發(fā)育、中樞性協調發(fā)育障礙、腦發(fā)育不良或者遺傳代謝性腦部疾病等癥狀。兩組患兒臨床各項基本數據,經分析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兒家屬全部知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均簽署相關知情文件,本次研究經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
1.2 方法 該兩組患兒均采用超導磁共振儀,自旋回波序列進行成像,采用T1WI[突出組織T1弛豫(縱向弛豫)差別]與T2WI[突出組織T2弛豫(橫向弛豫)差別],對患兒行橫斷位、矢狀位、冠狀為進行全面檢測,患兒如果出現無法配合檢測的情況,可在檢查之前給予患兒0.5ml/kg水合氯醛(生產廠家:廣西南寧百會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45021078)口服或灌腸,或者肌注苯巴比妥3~5mg/kg(生產廠家: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3021167)肌肉注射進行鎮(zhèn)靜[2]。
1.3 效果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兒腦白質髓鞘化檢測的評估標準,對患兒腦部區(qū)域進行檢測,主要包括顳葉深部的白質、小腦中腳、枕、小腦半球、頂、腦干、額、內囊、視放射、丘腦、半卵圓中心、胼胝體等12個區(qū)域進行評定[3]。
1.4 統計學分析 將兩組患兒臨床各項數據均輸入SPSS21.0軟件中,兩組患兒臨床表現以及磁共振成像結果均以率(%)的形式表示,行X2檢驗,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1 兩組患者病史情況 實驗組與參照組病史,實驗組患兒宮內窘迫90例、膽紅素腦病15例、早產30例、生產史不詳95例、足月產40例、營養(yǎng)不良5例、先天性心臟病4例、宮內感染5例、患兒母親妊娠高血壓6例;參照組患兒宮內窘迫20例、足月產30例、膽紅素腦病10例、早產10例、生產史不詳25例、營養(yǎng)不良5例,實驗組與參照組患兒病理當中,病史主要以宮內窘迫、膽紅素腦病、早產為主,其中實驗組患兒分別為33.33%、5%、10%,參照組患兒分別為20%、10%、10%。
2.2 兩組患兒臨床表現對比 實驗組與參照組患兒臨床表現,兩組患兒運動障礙以及感覺障礙對比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他指標對比組間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對比
2.3 兩組患兒磁共振成像檢測結果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患兒磁共振成像檢測結果,實驗組患兒影響正常30例,占總比10%,參照組正常20例,占總比20%,數據對比X2值為6.8571,P值為0.0088,實驗組患兒異常270例,占總比90%,參照組異常80例,占總比80%,數據對比X2值為6.8571,P值為0.0088,實驗組與參照組患兒磁共振成像檢測結果,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導致患兒發(fā)生腦白質髓鞘化延遲的因素具有很多種,患兒宮內窘迫以及膽紅素腦病和早產是導致患兒發(fā)生該種情況的主要因素,其中宮內窘迫也是導致患兒腦部損傷的重要原因[4]。通過磁共振成像對患兒腦白質發(fā)育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分析導致患兒與同齡兒童發(fā)育具有延遲情況,可能與患兒自身髓鞘發(fā)育較晚有關,并且患兒膽紅素未經過結合進入患兒腦部組織,極易導致患兒出現嚴重腦部組織損傷,從而影響患兒髓鞘的生長發(fā)育[5]。
此外,患兒妊娠期間患有高血壓疾病,也是導致患兒腦部組織發(fā)育異常的重點原因,并且早期宮內感染等先天發(fā)育異常,臨床上發(fā)現其對患兒造成的損傷也較大。通過影像學能夠對患兒病因以及病情進行全面檢測,排除患兒因其他因素造成的異常發(fā)育情況,這可能與磁共振檢測技術也具有重要關聯,因為通過肉眼識別患兒腦白質發(fā)育情況,所受的主觀因素較大,無法進行全面定位,極易導致出現誤診和漏診情況。
綜上所述,近些年我國對腦白質發(fā)育的研究具有良好的進展,能夠對患兒臨床實際變化與影像功能區(qū)的檢測影像進行互相連接,但對于該種檢測,還需不斷研究新型觀點以及加強實際理論基礎,從而獲取統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