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463000)許時樂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由于血管發(fā)生堵塞造成血液無法正常流入大腦導致腦組織發(fā)生損傷的一組疾病[1]。本研究探討了腦卒中患者采用自我效能理論護理對其上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86例。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60~83歲,平均年齡(71.42±2.34)歲;觀察組男27例,女16例;61~84歲,平均年齡(72.05±2.78)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宣教、康復訓練等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方案上實施自我效能理念護理,步驟如下:①健康宣教:定期開展疾病相關(guān)知識的專題講座,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②目標建立: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及易于實現(xiàn)的小目標,增強患者康復的決心;③康復交流會:每周開展康復交流會,邀請康復較好的病友帶領(lǐng)患者進行半個小時的康復訓練,并給予患者鼓勵語言,樹立早日康復的信念;④心理干預: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建立正確的康復理念,避免不良情緒影響康復效果。⑤儀器治療:根據(jù)患者康復情況借助偏癱治療儀治療,操作步驟如下:患者取舒適體位,在患者不同穴位放置電極,進行刺激,頻率為50Hz,每15s一次,刺激時間為4s,1次/d,20min/次。
1.3 評價指標 ①上肢運動功能:采用簡化運動功能評價量表(FMA)關(guān)于上肢評定部分進行評估,最高得分66分,采用三級評分,患者得分情況與上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呈正相關(guān)。②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對其進行評估,分值在0~100分,且患者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越好。③自我效能:采用腦卒中自我效能感問卷(SEFQ)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13個條目,滿分130分,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強則得分越高[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FMA、Barthel指數(shù)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FMA、Barthel指數(shù)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FMA、Barthel指數(shù)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自我效能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SEFQ評分對比分別為(65.14±6.92)分、(63.85±7.53)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EFQ評分為(116.47±5.62)分,高于對照組的(101.45±6.71)分(P<0.05)。
附表 兩組患者FMA、Barthel指數(shù)評分對比(分,±s)
附表 兩組患者FMA、Barthel指數(shù)評分對比(分,±s)
組別 FMA評分 Barthel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3) 14.89±2.84 32.78±14.31 31.61±6.72 51.91±6.83觀察組(n=43) 14.28±2.76 48.53±13.72 31.29±6.34 65.72±7.53 t 1.010 5.204 0.227 8.908 P 0.315 0.000 0.821 0.000
自我效能護理主要是指個體在完成某一種行為時所產(chǎn)生的信念,強調(diào)人的自主意識對行為的控制能力。自我效能護理于患者住院后,通過定期開展疾病知識講座的方式,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同時采用不同的解壓方式,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并為患者建立具有針對性的短期目標,引導患者記錄其康復情況,以提升患者自身自我效能感;康復交流會的定期開展,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復訓練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康復訓練中,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進而改善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上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及自我效能感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自我效能理論護理對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日?;顒幽芰Α⒆晕倚芫鸬揭欢ǖ母纳谱饔?。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理論護理應用于腦卒中患者中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