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艷
摘要: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是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新的重大歷史命題,湖南省堅持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在平安建設方面取得了的較為突出的成績。十九大報告在加強和創(chuàng)新新社會治理領域,提出要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處在社會轉型期,湖南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社會治理,通過構建多元化的社會治理主體,能動化的社會治理機制,法制化的社會治理方式,信息化的治理手段等措施,提升平安湖南建設水平。
關鍵詞:社會治理;平安建設;創(chuàng)新治理
中圖分類號:C9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9-0006-02
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是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新的重大歷史命題,在《決定》中指出:“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fā)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笔糯髨蟾嬖诩訌姾蛣?chuàng)新新社會治理領域,提出要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這一論述,將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最終落腳點放在了“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
美國經濟學家?guī)炱澞奶岢隽擞忻摹皫炱澞那€”,他認為,在經濟發(fā)展過程開始的時候,尤其是在國民人均收入從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時,收入分配狀況先趨于惡化,隨著經濟進一步發(fā)展,收入差距逐漸縮小,最后達到比較公平的收入分配狀況。庫茲涅茨轉折點代表著人們對經濟發(fā)展的關注從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的轉折。能否越過庫茲涅茨拐點,是一個國家能否擺脫“中等收入陷阱”,躋身高收入國家的關鍵。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fā)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敏感期。這一階段,經濟容易失調、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容易時序、發(fā)展容易掉進“中等收入陷阱”。2018年,我國人均GDP月9900美元,湖南省人均GDP約8000美元。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湖南社會經濟發(fā)展同樣要也經歷“成長的陣痛”。
近些年來,湖南省堅持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在平安建設方面取得了的較為突出的成績。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大幅提升,幸福感也持續(xù)增強。然而,當前我們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要提升平安湖南建設水平,還需要不斷完善社會治理。
一、構建多元化的社會治理主體
(一)發(fā)揮好社會組織的協(xié)同作用
社會組織因其形成和運作的志愿性、自主性、公益性和公共參與等特點,使其在社會治理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不僅可以協(xié)助政府解決教育、養(yǎng)老、救災、關注弱勢群體等社會問題,還可以對政府無力管理的領域進行規(guī)范,協(xié)調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矛盾,以及人民內部的矛盾,引導廣大民眾合理反應訴求,引導民眾有序的政治參與。如何才能發(fā)揮好社會組織的協(xié)調作用,其一,抓重點領域。目前,湖南省的社會組織數量非常少,規(guī)范行業(yè)的行業(yè)商會類組織、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類、公益慈善類組織都還很欠缺,所以,要集中優(yōu)勢資源,扶持這些與社會發(fā)展、和諧穩(wěn)定聯系最直接的社會組織。其二,抓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湖南省現在持證的專業(yè)“社工”不足以推動社會工作服務向標準化發(fā)展,專業(yè)人才隊伍的建設很重要。其三,抓好黨建工作。要更好地在社會組織中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鞏固我們黨的群眾基礎、組織基礎。其四,抓社會地位?,F在社會組織的地位普遍比較尷尬,公信力不強,公眾認可度不高,要想讓社會組織真正成為政府與公眾間溝通的好橋梁,讓社會組織的地位凸顯出來是很重要的。在一些重大行業(yè)決策、公共決策中,一定要征求和聽取相關社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讓社會組織的社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二)發(fā)揮好基層發(fā)組織的自治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xiāng)社區(qū),社區(qū)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被鶎幼灾问巧鐣髁x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層群眾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的重要方式?;鶎幼灾蔚闹攸c在于城鄉(xiāng)社區(qū)的自治,當前很多社區(qū)實踐的“四議兩公開”的工作方法,讓廣大群眾參與公共安全視頻查看、值守的“雪亮工程”建設,建立“村民說事”制度、建立縣、鄉(xiāng)、村協(xié)商民主體系等一些做法都真正實現了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商,也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民意、民智、民權,這都是值得借鑒的。還有湖南省首創(chuàng)的,在縣、鄉(xiāng)兩級全面鋪開婚姻家庭糾紛專業(yè)調解組織建設,為群眾及時化解“家務事”的做法也是值得廣泛推廣的。通過有效發(fā)揮基層發(fā)組織的自治作用,夯實湖南平安建設的根基。
(三)發(fā)揮好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
平安既是治國者的宏大理想,也是老百姓的樸素追求。社會治理本質上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平安建設與每個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要努力提高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其一,要積極引導。利用一些重大活動的安保工作,引導人民群眾發(fā)揮主人翁的精神,讓老百姓加入到平安志愿者、義工、群防群治建設的隊伍中來。其二,要暢通渠道。暢通渠道的關鍵就是多培育一些社區(qū)服務類的社會組織,讓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訴求得到及時、準確的反映。群眾的意愿和訴求有地方表達和傾訴,并且能得到回應,群眾才愿意參與。其三,要提高實效。公眾參與的衡量標準不應該是有多少人參與,而應該是在多大程度上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要保證公共決策能真正體現民意,真正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把廣大人民群眾發(fā)動起來,真正讓他們成為維護社會治安的“千里眼”、“順風耳”。
二、構建能動化的社會治理機制
構建能動化的社會治理機制,從源頭上強化治理。其一,要加強民生的改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檢驗社會治理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群眾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們要通過改善民生,壯大中產階層的比重,逐步把湖南省的社會結構建設成更加穩(wěn)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其二,要加強誠信建設。誠信建設不僅需要外在的制度約束,更需要內在的心理自律。從外在的制度約束角度,要推進守法誠信。一是將誠信教育與普法教育相結合,形成誠信守法的長效機制。二是加快建立基于公民身份證號碼的信任根制度,建立統(tǒng)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相關實名登記制度。三是要加強對守信者的鼓勵,對失信者的嚴懲。從內在的心理自律角度來看,構建“禮治”的熟人社會對于誠信建設很重要。費孝通先生在其20世紀40年代寫的《鄉(xiāng)土中國》中認為,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彼此熟悉,信用的確立不必依靠正式的契約和國家權威,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熟人社會自發(fā)的形成了社會規(guī)范,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社會自治。其三,要加強心理服務。要實現心理健康全覆蓋,做到“每個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全面提升心理健康素質,培育良好的心態(tài)。其三,是要完善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預防風險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僅做好前端風險評估,評估現有的風險預警能力,還要建立全過程、無縫隙的監(jiān)管體系,變被動為主動,讓事故止于風險。
三、構建法制化的社會治理方式
依法治理,首先要培育全面法治觀念。讓法治成為一種全民信仰,讓群眾有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觀念。盧梭曾經說過: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敝挥行纬扇裥欧ㄊ胤ㄓ梅ǖ姆ㄖ涡叛觯桨埠辖ㄔO才有堅實可行的思想基礎。然而道德作為社會的“軟治理”手段,沒有道德約束的社會治理絕非善治,要將德治融于法治之中,作為法治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內核,為社會治理確定正確的價值取向。要把握好法治硬手段與德治軟手段的結合,在化解矛盾糾紛、調節(jié)利益關系方面,應注重用軟的手段,在關系人民群眾健康、生命、財產、隱私安全等方面,必須用硬的手段治理。因此,堅持依法治理的同時也要強化道德約束,做到軟硬兼施。
四、構建信息化的治理手段
構建信息化的治理手段重點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打造“技防湖南”,二是凝聚“網絡正能量”。其一,打造“技防湖南”, 首先,要建好基礎,筑牢平安湖南的網底,實現視頻監(jiān)控全覆蓋,并與信息平臺聯網。其次,要用出效果。建的目的在于用,要全面采集信息,特別是對人、組織、場所等各類基礎信息和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群眾需求等動態(tài)性信息的及時采集,及時錄入。要擴大數據整合共享,打破部門、地域限制,在安全保密前提下,開展更大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及時跟進解決,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再次,要科學研判。注重數據挖掘,學會用數據說話。在數學建模、預警分析、檢測評估等方面大膽嘗試。通過各種實用性數據分析模型,準確預測社會穩(wěn)定形勢的變化。其二,要凝聚“新媒體正能量”。關鍵是要發(fā)揮好政務新媒體的作用。現在比較常用的政務新媒體主要有:政務網站、政務微信、政務微博幾種方式。其中,政務微博是主要的問政和行政的手段。政務微博“把最邊遠的民生,拉到最近的案頭”,解決民生問題,引導社會輿論,加強社會監(jiān)督,為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吉炳軒.全面提升社會管理水平 建設平安和諧幸福龍江[J].求是,2011(11):25-27.
[2] 張康之.論新型社會治理模式中的社會自治[J].南京社會科學,2003(9):39-44.
[3] 劉愛軍,段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改善民生與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思想[J].理論探討,2018(1):16-21.
[4] 李 輝,蔡 靜.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亟待提升[J].人民論壇,2017(5):76-77.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