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姣姣
設計理念:
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吸收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因此教學設計我堅持以生為本,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同時在課堂活動和知識建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以期實現(xiàn)對學生學科德育的滲透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課程標準:
評述國家之間合作、競爭與沖突的實例,印證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
教材分析:
《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單元第八課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對國際關系的內容、形式及其決定性因素進行闡述,是第一框《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內容的延伸,也為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jīng)過快一年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學科素養(yǎng)。但是學生社會閱歷淺,參與政治生活實踐少,理論知識積累不夠,對抽象的理論難以深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合作探究,使學生在合作中構建知識,升華情感,以達到知情融合。
教學目標:
(一)政治認同
通過理解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明確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的原因、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明確國家利益至上的政治認同。
(二)科學精神
通過分析中韓兩國交往中合作和沖突的典型事例,說明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分析為什么要維護我國國家利益以及如何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三)法治意識
增強學生的法治思維和法治觀念,明確各國維護國家利益必須在國際法的規(guī)則和要求下進行。
(四)公共參與
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地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教學過程:
(一)課前時政演講(5-7分鐘)
教師活動:關注世界,關注生活,我們先進入今天的時政演講。
學生活動:兩個學生上臺演講
師生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針對演講內容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會用所學知識分析時事熱點要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鍛煉學生搜集和提取信息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導入
教師活動:作為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中韓兩國在多個不同領域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如今這種關系卻發(fā)生著轉折,那么中韓兩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聚合分離、親疏冷熱的關系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學習今天的新課,第八課第二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三)新課
過渡: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各國交往日益密切,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作為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構成了多種不同形式的國際關系。我們就以中韓關系作為一個縮影,一起走進和了解國際關系。
【探究一:中韓交往】(10分鐘)
教師活動:播放微課視頻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
教師活動:簡單總結微課內容,引導學生結合中韓交往發(fā)展史回答問題。
1.中韓之間的交往說明什么是國際關系?
2.中韓交往體現(xiàn)了國際關系哪些形式?
3.舉例說明中國與韓國在國際交往中涉及到國際關系哪些方面的內容?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后展示答案。
教師活動:結合學生答案和微課視頻中的案例分析3個問題。(學生3個問題分別回答完,一起知識總結。)
設計意圖:以直觀、形象的微課形式呈現(xiàn)中韓兩國交往發(fā)展史,代替教師生硬的“背書”,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節(jié)省課堂時間;由中韓關系切入國際關系,由點到面,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
探究一小結:
知識點一:國際關系內涵
(1)含義:國際關系指國家之間(中韓、中美、朝韓、美俄)、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英法德與歐盟、各國與聯(lián)合國、亞投行、G20)的關系。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這正是說明在國際社會中,主權國家是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
(2)基本形式: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競爭、合作與沖突。競爭是最普遍的形式,它與合作相伴隨。中韓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經(jīng)貿往來是一種合作,也是一種競爭,不僅是經(jīng)濟國防的硬實力的競爭,也是文化、教育等軟實力的競爭。沖突多表現(xiàn)為武力,比如曾經(jīng)的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
(3)內容:國際關系按照不同的方面,有最活躍的政治關系,比如中韓兩國外交活動,有貿易往來上的最基本的經(jīng)濟關系,有交流學習的文化關系,還有組織軍事演習的軍事關系等等。
過渡:中韓自1992年建立外交關系以來一直保持高度合作關系,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合作隨著韓國部署薩德出現(xiàn)暫緩?;氐綄氲膯栴},作為中韓關系的轉折點,薩德究竟是什么?它是導致中韓之間合作與沖突的根本原因嗎?
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答疑解惑
(五)課堂討論
教師活動:假如你是時事評論員,結合本課所學,你認為中韓關系該何去何自從呢?
學生活動: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發(fā)言(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立足本國國家利益)
設計意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所學,分析時政熱點話題;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六)習題處理
(八)教學反思
1.優(yōu)點:課堂氛圍活躍,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內容目標達成,重難點知識時間分配和突破都積極有效等;
2.不足:在具體設問問題上應該更具針對性和突破性,加強知識點間的邏輯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