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英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寫作能力不僅是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體現,而且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現,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表現。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科中的主體內容,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chuàng)造。學生閱讀所獲取的知識只有通過反復的寫作實踐才能得到鞏固和檢驗。如果把閱讀和寫作分離開來,學生要獲取知識就是天馬行空,緣木求魚。閱讀是為了更好地寫作表達,寫作是閱讀知識的鞏固和發(fā)展,閱讀與寫作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把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其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一、抓住閱讀文本中關鍵句子或經典的段落,讓學生進行擴寫
把閱讀與擴寫結合起來就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一種培養(yǎng)過程。在擴寫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先從一句話開始,漸漸地過渡到一段話,最后再到一篇文章。盡量鼓勵學生利用閱讀知識,展開想象的翅膀或運用擬人、比喻、夸張、排比等閱讀中學習到的寫作技法,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對象。如在學習了《我變成了一棵樹》后,可以讓學生說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情等進行想象性的寫話,來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調控語言的能力。
二、以閱讀文本為導點,讓學生依據現實文本進行的續(xù)寫
對于一些文章情節(jié)生動,故事性強的文章,我們可以稍加指導,讓學生在原文的基礎上繼續(xù)寫下去。這時學生的寫作欲肯定很強,寫起來也會十分順暢。
三、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品析詞句來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細節(jié),運用優(yōu)美的語句來表達
1.學習課文句式仿寫
如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仿照寫漓江水的特點句式,寫一段話。課文中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好像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教師可引導學生仿寫:“秋天的風真涼啊,涼得讓你感覺到了一絲寒意;秋天的風真柔啊,柔得讓你感覺好像用手在撫摸;秋天的風真香啊,香得讓你感覺到果實累累的豐收景象。”
2.創(chuàng)設語境描寫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蔽覀円囵B(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身邊的美,引導他們品味身邊美好的事、物、景等,并且善于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自己體會到的美景真實地表達出來。
3.聯系課文讓學生補寫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補寫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號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續(xù)寫。
4.創(chuàng)設語境進行改寫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語文素養(yǎng),適時地引導學生積累、練說、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牽線鋪橋。
四、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品析人物形象來培養(yǎng)學生寫作中的選材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碰到對人物事例的分析,因為人物事例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形象或情感。一個感人的形象,可以激發(fā)起千百萬人向善至上的崇高信念;一個丑惡的形象,能讓千百萬人痛斥丑惡,憎恨虛假,必然會誘發(fā)情感的產生,從而萌發(fā)一種學習人物內心的美好激情與行為。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人物的形象分析,可以從人物的刻畫或人物的事例去分析,引導學生明白豐滿高大的形象,要有典型的事例或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來支撐,才能打動人,這要求學生在平時的素材中要善于選材。要讓學生懂得,習作時不能拿到籃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兩點:所選擇的事物須和自己的心靈有溝通之處,外物和內情碰撞,才可能閃現火花,否則,物與情隔離,思路就阻塞,難以呈現新穎的思想。如此我們在寫作選材時刻要注意選材的典型性、新穎性、真實性等,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學生的選材就與以往的大不一樣,如可以通過獨特的視角來選一些平凡的小事典型反映父愛或母愛了,而不是千篇一律是生病了送我上醫(yī)院此類事例了。
五、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賞析文章的結構美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構思能力
課文篇幅有長有短,根據不同的文體,他們的構思各為不同。有的篇幅雖短但構思巧妙,細細琢磨,會別具一種玲瓏剔透之美,能給讀者留下寬廣的想象空間;有的構思巧妙會令人回味無窮,有的構思起伏跌宕,出乎意料;等等。我們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賞析文章的巧妙構思來引導學生寫作。如在執(zhí)教《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通過寫獲得成功的事例一波三折,曲折生動,像這樣跌宕起伏的故事構思,我們也可以將其中的方法指導《生活中的啟示》等習作。我們可以盡可能將文章構思特色與我們生活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構思能力。
六、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悟出文章的主旨來培養(yǎng)學生寫作中深刻的立意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悟出文章的主旨,還要結合學生的一些體驗來引導他們寫作。如執(zhí)教《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我們不僅僅讓學生知道在成長中會遇到許多的事情,不會一帆風順,更需要讓學生知道,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但不管怎樣,在酸甜苦辣中,你要勇敢地前進,無可阻擋地前進,只有這樣,人生才能像彩虹一樣美麗。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平凡的事情中,注意悟出一些生活的小哲理。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都很好的揭示出了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聯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是接受,寫是表達。葉圣陶早年他曾言及兩者關系;“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閱讀與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其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讀”與“寫”的結合點,對學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導;進行讀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寫能力,能以讀悟寫,以讀帶寫,就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