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庚
探索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問題和對策,是培育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關鍵,對恩平市關心僑鄉(xiāng)下一代的工程建設有著重要意義。下面筆者就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的現(xiàn)狀和原因以及應對的策略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現(xiàn)階段未成人逆反心理及其所產生問題的現(xiàn)狀和影響
(一)現(xiàn)階段,我市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現(xiàn)
第一,為我獨尊,我行我素,聽不進去父母的言語,甚至惡語相向,或與父母打“冷戰(zhàn)”,個別更是離家出走或以死要挾。
第二,厭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完成作業(yè),并經常擾亂課堂秩序,個別學生更是以敢挑戰(zhàn)教師為榮。尤其在農村中學和市的普通中學,中學生頂撞老師的事件頻發(fā)。
第三,暴躁,自我控制能力差,不遵守紀律,喜歡拉幫。2019年1月5日,某兩所中學的學生因小矛盾而約架,最終導致1名學生被刀刺而死,不得不引社會深思。
第四,盲目追求時尚行為,以非主流的行為作為生活的樂趣。未成年人缺乏對信息的鑒別能力,抽煙、喝酒、紋身、男孩子留長頭發(fā)、染色頭發(fā)、廣交網友、迷戀電子室、飆車,人性的扭曲現(xiàn)象不斷出現(xiàn)。
(二)現(xiàn)階段我市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影響
逆反心理是未成年人不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這種不成熟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關鍵看教育者如何進行積極的引導。
1.家庭不和睦
許多原本很和睦的家庭因為出了一個逆反的孩子,家長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處理子女的問題,整日工作不好,吃不好也睡不安穩(wěn),嚴重一些的則導致了夫妻關系緊張、父母與子女關系緊張,甚至家庭關系走向破裂。
2.師生不理解
有些具有逆反心理的中學生由于對老師有成見,故意在課堂上搗亂,背后議論老師的不是,從而必然激化師生間的矛盾。
3.人際關系不和睦
有逆反心理的未成年人一般不愿與大多數同學交往,往往自成一派,小團體意識較強。為了尋求心理平衡,調節(jié)失落心理,他們很容易走向社會去尋找所謂的哥們,從而沾染上不良的社會習氣。
4.影響學校、社會的發(fā)展
部分未成年人的自律意識不強,經常違反學校紀律,甚至參與打架斗毆等事件,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極大地損害了學校的聲譽。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容易導致斗毆行為和社會治安管理的復雜,甚至產生了違法犯罪,對社會的和諧產生一定的危害。叛逆的心理,加上各種因素的潛移默化影響,使未成年人不學無術,缺乏上進的心,文化素質落后。
二、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一)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是產生逆反心理的主觀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未成年人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出現(xiàn)了一種脫離成人的傾向,逆反心理就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他們做事喜歡自作主張,往往嫌父母和老師管得太嚴、太羅嗦,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二)家庭因素
家長的生活方式不當或行為不端。我市人民參與賭博和打“六合彩”的活動過多,已經給孩子樹了不良的榜樣。
溺愛導致子女心理扭曲,缺少必要的父母的關愛和教育,產生叛逆。恩平的經濟比較落后,許多家長忙于生計,產生了推卸性家教,使未成年人子女缺乏與家長的感情溝通。另外,我市留守兒童問題嚴重,留守兒童容易形成“妒忌心理、孤僻性格”。
家庭環(huán)境惡劣。大量的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心理留下痛苦的創(chuàng)傷,形成孩子“仇恨心理”“報復心理”。
(三)學校教育和管理不當的影響
我市的學校教育水平落后,學生基礎知識和素質較低。教師教育方式不當,過分控制學生的行為使學生感到壓抑。學校監(jiān)管不力,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進行及時的幫教處理。教育思想不端正,由于升學的壓力,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導致部分學生厭學思想嚴重。
三、引導和調適未成年人叛逆心理的對策
(一)家長:內修素質,外塑環(huán)境,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家長要改變過去教育子女為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等狹隘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第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注重自身良好形象。父母親要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傳給孩子,使孩子終生受益。
第三,加強與子女的溝通理解,尊重、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子女的成長,化解“愛的代溝”。
第四,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和內容,培養(yǎng)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圍。作為家長要注重未成年子女的全面教育,加強子女的道德和法律丶教育,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創(chuàng)造一種健康、和諧、高尚、高雅、向上的家庭氛圍。
(二)學校:協(xié)調配合,發(fā)揮整體合力,彌補家庭教育缺失
1.完善家校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好教育平臺
針對留守兒童,學校、老師和同學要適時地多關心他們,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幫助他們在集體活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調整他們對家庭與社會的種種不良情緒。
2.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
切實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培育良好的校風,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三)社會:加強政策制度干預、法治建設和媒體宣傳,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
第一,我們也應當切實運用法律手段制裁沒有能力或者不愿承擔監(jiān)管和教育孩子責任的“瀆職”家長,讓家長擔當和強化對未成年人的管教責任。
第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吸資引業(yè),減緩出國打工現(xiàn)象,為未成年人營造溫暖的港灣。
第三,充分借助板報、宣傳欄、墻報以及報刊、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媒體,通過新聞報道、理論文章、專家點評、群眾討論等多種形在全社會掀起關注、關心教育、關注未成年人成長環(huán)境和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第四,打擊社會的賭博風氣,宣揚積極向上的馮如精神,培育形成新一代的新恩平人精神,用健康文明的思想文化占領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還未成年人一個積極文明進取的思想境地。
四、結束語
我市未成年人逆反心理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從學校、家庭到社會都要關
注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實踐證明,在青春期常見的逆反心理經過合理的調適、疏導,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轉化,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