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媛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鐘面的認識》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猜一猜,好朋友是誰?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就藏在下面這個謎語里,請猜一猜,好朋友是誰?
出示謎語:“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響沒有嘴,它會告訴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請你猜一猜,好朋友是誰?(先讓學生猜一猜,再用多媒體揭示謎底:鐘表)
2、聽一聽,好朋友的聲音。
師:聽,好朋友正和同學們打招呼呢?。ǖ未?、滴答)我們也用它的語言,跟它打招呼好嗎?
和好朋友打好招呼,你們想不想認識它、了解它呢?(引出課題一一認識鐘表)
設計意圖: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片的時間,雖然這些知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驗基礎。為此,新課伊始,我先是由猜謎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再讓這個朋友"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讓學生與這個好朋友打聲招呼,學生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進而使學生產生迫切地想認識、了解這個好朋友的強烈愿望。
二、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鐘面
(出示課件“鐘表超市”)師:我們來到一棟小木門口,一起敲敲門、進去參觀吧。??!這原來是一個鐘表超市,多么琳瑯滿目的鐘表?。?/p>
請?zhí)暨x一個鐘表仔細觀察。這個鐘表的鐘面是什么形狀?上面有什么? (圓形鐘面、有兩根針、數字、一條條的短線)
這兩根針有區(qū)別嗎?它們走得一樣快嗎?(一根針又細又長、另一根針又粗又短。長針走得快,短針走得慢。)又長又細的是時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鐘面上的一條一條的短線,數學上稱為刻度線,這些刻度線把鐘面分成了多少個大格?(12大格)仔細看看大格里面還有什么?(還有小格)仔細觀察鐘面上有哪些數字,它們是怎樣排列的?(有1至12的數字,它們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轉圈排列的。)
2、初步認識整時
我們剛才跟好朋友打了招呼,又近距離看了看它的“相貌”,想不想再進一步了解它呢?
(多媒體出示“媽媽叫麗麗起床”的主題圖)早上媽媽正叫麗麗起床,看看墻面上掛著一個什么?(掛鐘)你能讀出上面的時刻來嗎?(7時)你是怎么讀出來的?分針指向幾,時針指向幾?小朋友,請你用小手指,指一指、說一說。
3、撥鐘游戲
師:請拿出鐘面學具,同桌一個撥鐘面學具,另一個說出時刻。這些整時時刻你是怎么讀出來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共同點?(學生互相討論后歸納出: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4、認讀整時時刻
多媒體出示三個整時時刻。
請先讀出下面三個時刻,再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說一說你的方法吧!
5、學習第二種表示法
(1)學習電子表示法
剛才我們看到的麗麗起床的畫面中,麗麗家還有什么也能告訴她時刻?哦,床頭柜上還有一個電子鐘,也能告訴她時刻(7:00)。這種表示方法你見嗎?你在哪里見到過?(在手機、電子表和電腦上)這是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法,叫電子表示法。幾時先寫上幾,然后寫上兩個小圓點,最后寫兩個零。
(2)讀一讀
請你讀出下面手機、電子表和電腦上的時刻。
(3)寫一寫
(多媒體出示6個鐘面。)你們還想比一比嗎?兩種整時表示法你都會寫嗎?下面六個鐘面分別表示什么時刻?你會用兩種表示法表示出來嗎?寫在練習本上。
6、重點觀察兩個特別的整時時刻
上面的6個鐘面,你覺得哪個鐘面比較特別?(6時和12時)特別在哪?(讓學生說一說)
下面的兩個謎語分別說的是幾時?
時針、分針成一線,請問這是幾時整?(6時)
時針分針重疊了,請問這是幾時整?(12時)
7、欣賞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
我們一起來欣賞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多媒體出示名言)欣賞了這些名言,你感悟到了什么?(時間是很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
8、應用
作為小學生該怎樣珍惜時間呢?那就是要合理利用時間,安排好一天的學習和生活。這是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教材第85頁),這些時刻他在做些什么?他的一天安排的合理嗎?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合理安排時間,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設計意圖:在“初步認識整時”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示“母親叫孩子起床”的情景圖,幫助學生認識鐘面。學生每天都會經歷媽媽叫自己起床的過程,一看到這幅圖,就會聯(lián)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就會很自然的去認識鐘表上的時刻。將掛鐘與電子鐘表示的時間方式對照出現(xiàn),幫助學生學習整時時刻的兩種表示方式。
在“撥鐘游戲”環(huán)節(jié),同桌一個撥鐘面學具,另一個說出時刻。再讓學生想一想,整時是怎么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在“應用”環(huán)節(jié),以向小明學習安排有計劃的一天作為引導,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xiàn)實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時間的習慣。
三、綜合應用
1、安排周末時間
(課件出示出示“丁丁的周末”)師:時間和事情都是有順序的,接下來我們看看丁丁的周末是怎么安排的?(請學生把丁丁周末的事情和時間時刻重新安排)小朋友們真厲害,不僅能準確認讀鐘面,還會根據事情發(fā)展的順序,通過分析選擇合適的時刻。你們的周末是怎么安排的?請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說一說。
2,學習順時針和逆時針
鐘面上1至12的數字,它們是按從小到大轉圈排列的,他們轉圈的方向,是順時針方向。分針和時針都是按順時針方向運轉的。與順時針方向相反的方向是逆時針方向。兩種方向,你都能用手比劃出來嗎?
(多媒體出示四個鐘面)下面四個鐘面,一小時后是幾時?一小時前又是幾時?
你知道一天有幾個9時嗎?為什么?(因為時針一天要走兩圈,所以每個時刻都會出現(xiàn)兩次)
3、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設計意圖:通過幫助丁丁把周末的事情與時間進行排序,使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時間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事情的發(fā)展是有順序的。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周末是怎么安排的,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通過了解一天有幾個9時,使學生初步了解一天鐘面上的時針要轉兩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四、小小設計家
請你當個設計家,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最喜歡的鐘表,涂上顏色,并在下面寫上時間。
設計意圖:在“小小設計師"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當個小小設計家,在小組內畫一畫,寫一寫,然后由小組長向全班學生展示作品。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確實能夠讓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五、課后拓展
你知道古人的計時工具有哪些嗎?請在課后通過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在“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課后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古代的計時工具。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