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具有鮮明時代性的學科,正是因為它的操作性,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會有些困難。隨著新課程改革,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加強課堂互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互動是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本文將淺析高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師生互動
互動式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和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平等交流,生生之間互動也可以促進合作,加強集體意識,符合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它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能。
一、了解學情,以人為本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尊重學生的地位,這就要求老師要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狀態(tài),才能真正的切合學生實際設計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被學生接受,教學過程才能真正實現雙向互動,避免教師的單項輸出。所以信息技術老師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分析把握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調整課程進度。比如在學習《Excel的基本操作》這一節(jié),學生在初中的階段應該有所涉及,所以檢測一下學生是否會輸入數據,拆分合并單元格、增添底紋這些,來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根據檢測結果安排課程,熟悉的地方就一掠而過,重點講解學生陌生的知識點。
二、設置疑問,創(chuàng)設情境
疑問是研究的開始,牛頓在蘋果落在他頭上的時候如果沒有困惑為什么蘋果會落地,就不會有萬有引力定律了。因此,老師要在課堂的實施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為學生提供探究條件。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習起源于思考,而思考的根源在與疑問,一個人只有有了困惑,才會有探究的動力。老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就意味著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適時地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尋找答案,獲取知識,問題的設置難度要得當,太簡單的問題缺乏詢問的必要性,不利于課堂的有效性,過于困難的問題會挫敗他們的積極性,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所以要在適當的時機提出適當的問題,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生活情境中出發(fā),設置貼合生活的問題。老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水平,有針對性的提問。每個班級都會有接受程度比較快的,相反,就會有學習程度比較慢的。所以老師再提問時,比較難的問題不要刻意去為難學生。在設計問題時,盡量考慮到大家的均衡水平,鼓勵大家積極回答,當他們看到其他相同程度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受之鼓舞,覺得自己應該也可以。老師下次提問時予以鼓勵,他們也會積極地參與,這樣的課堂氛圍會更加的和諧。
三、建立關系,增強情感
其實最好的師生關系是亦師亦友,在課堂中,老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路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解疑答惑。在課堂外,老師是學生的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可以傾聽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傾聽他們在人際關系中的迷茫。只有老師和學生建立了這樣良好的情感紐帶,學生才能從心里接受老師,進而接受老師的這門課,才會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若師生之間缺乏情感的依賴,兩者之間存在著隔閡,是無法建立有效的溝通的。這就要求老師要關心愛護所有的學生,注意學生的情感波動,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積極給予鼓勵,化解他們的壓力,在他們獨自完成較為困難的任務時,要肯定他們,增強他們的信心。老師要提升個人的素養(yǎng),增強自身的魅力,用自身的獨特性感染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知識之前先建立信賴關系,這樣推動課堂互動,可以消減阻力。
四、課堂討論,小組活動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老師因其專業(yè)性對于學生的引導是很必要的,但并不是說像趕鴨子上架一般,一直在后面催促著學生,強迫著他們的學習。這樣的師生地位是不平等的,學生沒有參與感,課堂更像是老師的“獨角戲”,觀眾并不配合,老師上課的積極性也受其影響。這也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老師要轉變自身的角色,要從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人人參與”的感覺。這種氛圍的形成需要老師引導,尤其強調學生的自學能力?!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老師不可能總是為學生安排好一切,這樣是不利于他們全面發(fā)展的,所以他們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需要老師格外重要。例如在課堂運用探究性學習策略。他們是課堂的主角,注重合作探究。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時候可能會陷入瓶頸,無法前進,自己無法有效的解決問題時,運用合作探究就比較有利。學生的思路可能會比較單一,小組合作就可以碰撞新的火花,你有一種想法,我有一種想法,兩人交換就有兩種想法,學生們這樣可以借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大家可以通過交流融合產生一個最優(yōu)的答案,在此過程中,他們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與同伴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團體意識。老師要學會適當的放手,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指導,同時在課程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之間共有的問題,進行總結,這樣的師生互動會更加有效。
結語
互動式教學突破原來的教學模式,老師不在是高高向上的講說者,而是同學學習路上的陪伴著,兩者之間的鴻溝被打破了,構建一種雙向互動、循環(huán)平等的課堂模式。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型的科目,它的難度就比較大,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會遇到很多阻礙,這就很需要師生的互動。這種互動教學可以促進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老師的積極性也可以被提升,自然會更加熱情的講解新課,同學也會受此感染,更加努力的融入課堂,師生良性互動,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效能。
參考文獻:
[1]張素梅.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10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