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技不斷進步,社會不斷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被應用于各大行業(yè),教育行業(yè)也引入了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可以將老師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與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學習數學學科比較困難,再加上學生沒有比較好的思維活力,使得數學學習更加困難,因此將信息技術融合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將信息技術融合于初中數學教學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深度融合
由于新課程標準的到來,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將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學思想,教學理念都進行一定的改革,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提煉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數學學科對學生的空間思維力要求比較高,將信息技術融合于初中數學課程中,可以很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深度融合的定義
深度就是要全面、徹底、深入,將信息技術無縫連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彼此互不分離、互相滲透。結合初中數學課堂的改革,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合于初中數學課堂中,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體現學生主導地位的同時,也可以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作為教學標準,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以提高。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改掉以往傳統(tǒng)死板的教學模式,避免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從而更大程度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深度融合的真正意義。
2.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深度融合的意義
大多數學校都將信息技術引入了課堂中,然而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融合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課堂積極性,對于初中生這個年齡階段而言,他們對外界事物產生著很大的好奇,因此老師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利用信息技術,讓數學課堂變得形式多樣,不再單一枯燥。學生以另外一種方式學習知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知識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對課堂模式更加喜愛。比如當老師在講解八年級“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尋找素材,比如,生活中具有軸對稱特性的圖形,通過生活實例的引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老師通過色彩斑斕的圖形可以極大程度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很快融入到數學學習中,并且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學生可以很快找到圖形之間存在的規(guī)律,從而推進老師課堂進度。如果面對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與問題,老師可以用動態(tài)或者視頻的方式給學生觀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抽象的知識,從而理解得更快,可以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內容。
3.將初中信息技術與數學深度融合的具體措施
3.1提高數學老師的信息技術使用技能
初中數學老師自身信息技術使用技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融合教學效果的好壞,如果一個數學老師自身都不能夠很熟練地操作信息技術,那么他的融合教學課堂必定是失敗的,不能夠只是會用幻燈片,不能夠只會下載資料,這些操作都太過于簡單,不能夠很好地開展融合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沒有太大差別。因此,初中數學老師應該加強自身的使用技能,平時需要多多訓練,培養(yǎng)自身更多的操作技能,學??梢詾閿祵W老師開展相關技術操作研討會,并且可以請來專業(yè)的技術人員,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操作,學習更多的操作技能,從而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融合教學模式進行得更好,更好地開展融合教學課堂,可以輕車熟路地對學生教學。
3.2由原來的老師教授轉變?yōu)樽灾鲗W習
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中,往往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臺下記筆記,這種方式太過于被動,學生只是被動性地接受知識,并沒有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對于數學學科而言,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思維活力,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比較高,因此大部分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比較困難,特別是對于女生而言,有的女生已經放棄了數學學習。以往的教學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不利于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融合,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這一目標,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對學生的長久發(fā)展有很大的意義。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主要分為兩種目標,第一種是行為性目標,鼓勵學生勇于思考、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第二種目標是過程性目標,也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而融合教學這種模式可以很大程度實現這兩種數學教學目標。
3.3老師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老師開展課堂的依據,也是進行深度融合的依據,比如在初中信息技術電子表格數據的分析與統(tǒng)計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設置為自己所處城市的空氣質量,在網上收集相關空氣質量數據,并且通過對數據的計算與分析,讓學生從中找尋規(guī)律,發(fā)現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是什么,并且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夠提高空氣質量,從而保護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像以前單純的講課,既讓學生學習到理論知識,又學習操作技術,將老師的課堂質量大大提升,并且教會學生需要愛護環(huán)境。又比如在數學課學習平移時,老師可以在機房的機器上安裝幾何畫板,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本節(jié)內容學習,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信息技術,不再像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再只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模式,利用信息技術,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將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3.4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初中教學課堂中,老師往往只是強調與證明知識,并沒有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顧及學生的感受,因此當學生面臨一些比較抽象性的知識時,他們就不能夠很好地掌握與理解。而信息技術可以有效避免這一現象,信息技術通過視頻、音頻的方式展示知識,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抽象的概念與圖像,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如老師在進行七年級《角》一課教學中,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往往都是老師講課給學生,口頭講述抽象性的概念與圖形,學生不能夠充分理解與掌握,使得學習效果大大降低,然而采用信息技術融合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這一狀況,可以利用視頻將角的變換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4.結語
本篇文章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融合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展開了討論與研究,先是闡述了深度融合的概念,再分析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深度融合的意義,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課堂積極性,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抽象的知識,更容易掌握理解知識,因此提出了初中信息技術與數學深度融合的具體措施,首先要提高數學老師對信息技術使用的熟練度,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操作,更好地開展融合課堂教學。第二,老師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學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第三,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不能夠再像以往那樣,老師只是證明知識,沒有關注學生自身的學習體驗與感受,需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以上措施可以很好地開展深度融合教學。
參考文獻:
[1]劉冰. 技術與學科共舞——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深度融合的研究[J]. 新課程(中學), 2017(10).
[2]陸秋珍. 學科間相互整合 ——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學科深度融合的研究[J]. 數學大世界(下旬版), 2017(9).
[3]許瓦木. 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芻議[J]. 新課程(中), 2019(4).
作者簡介:姓名 :呂秉委;出生: 1992年3月;性別 :男;籍貫:貴州六盤水市;最高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初級;研究方向:中學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