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影 邢永梅
摘 要:隨著課程教育更加深入的實施,教育工作者在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許多改革工作,目的是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用更加科學的方式來學習語文并吸收知識化為己用,保證了學習小學語文的有效性,本篇文章講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等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學習方法
在新時代的今天,學生已經不能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語文。為了讓學生更深入,更直觀的理解語文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就必須要做出改變。應該讓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師生溝通更加流暢,然而很多課堂的背后卻表現(xiàn)的不盡人意。作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小學語文課堂應該如何提高教學,接下來筆者將談談如何提高學習小學語文的有效性。
一、有效教學的前奏,準備充足的備課
1.研究教材,教師備課的實效性要得到提升。
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備課程度息息相關,特別是語文科目。教師對于課本的鉆研程度直接影響對課本的理解,所以作為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深入地去鉆研教材,正確的理解文章。這是教師要為自己設立的三個指標,并且這三個指標里不存在“爭取”“盡量”這些彈性詞,而是必須。利用業(yè)余時間提升教師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多看書籍。語文是一個涉及文、史、哲、藝甚至更多領域的學科,要求教師本身要有較高的文化底蘊,所以一有時間就多看看書,講課的時候總會用上的??磿纳娅C面要廣,不要帶著很強的功利性,覺得什么有用什么沒用,一個人積淀的多少在言談中和授課中總能體現(xiàn)出來,讀過書和沒讀過書、讀書多和讀書少的人是有區(qū)別的。
2.組織預習,學生在課堂的有效性要得到提升。
預習是讓學生自己想的過程,從中學生會產生自己的疑惑,帶著問題去聽課,和一邊聽課一邊預習,理解的深度將會完全不一樣,課后需要復習時間的長度也是不一樣。在別人指導下激發(fā)出的領悟力,和獨立探索的領悟力之間有著很大差異,前者是被動,后者是主動。之所以一再強調課前預習,實際上就是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探索的領悟力。學生的復習方式羅列出以下幾點。
(1)要學習的新內容先從頭到尾默讀一遍。
別小看這個內容,對新內容的默讀可以對新知識有個初步的了解,并在大腦里形成初步的認識。對于未來同學的學習,默讀本身也是必須鍛煉的一個內容。例如,在理解考試題目要求時,如何能快速地找到關鍵點全憑學生的默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所以,才把默讀放在第一位,默讀的重要性無可替代。
(2)標注出不認識或者不熟悉的字詞。
標注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對自己認為的難點進行再次理解和加深印象的過程。上課40分鐘很難保證低年級的學生能時刻專心致志,在預習階段標注好了重點詞語,即使有些分心,也會在老師講解這些字詞時留意記錄。
(3)大聲把課文讀兩遍。
朗讀的同時再次標出還不理解的詞句或者段落意思。這個階段也會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
(4)給課后重點的字組詞。
這個階段可以借助字典詞典等學習工具完成,不僅對重點詞句有了更深入的印象,而且使用學習工具也得到了鍛煉
二、有效教學的主曲,閱讀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小學的低段(一、二年級)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期,老師和家長不能因為疏忽,導致失去這個閱讀興趣培養(yǎng)的黃金期。學生在進入一個班集體后,如果老師把班級閱讀的氛圍營造起來,學生會對閱讀產生很大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營造班級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泡在故事里。每天固定一個“故事時間”,時長10-20分鐘,開展豐富的講故事活動。比如:聽老師講故事、故事娃娃、故事大王評選、故事媽媽活動(邀請家長來講)、好故事推薦活動。故事以經典的圖畫書為主,講故事的過程就是全班共讀一本大書的過程,圖畫書圖文并茂,把圖畫書制作成PPT,效果會更好。讓家長重視閱讀。通過家長會、班級QQ群、個別交談等家校溝通方式,向一年級的家長大力宣傳兒童閱讀的重要性,推薦家長的必讀書籍,如《朗讀手冊》《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權威書籍。倡議家長堅持給孩子睡前講故事,為孩子做好家庭閱讀的記錄,讓學生家長參與到班級的閱讀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huán)境。
三、有效教學的旋律,語文情境的設立
語文與其他的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之所以要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課文就是要進行語文情景的設立。根據當今中小學生作文來看,“寫景”作文應當是同學們畏難情緒最重、寫作難度最高的一個類型??梢姰斍敖逃那榫霸O立并不成功。有一些抒情的作品中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情景。作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來創(chuàng)設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語文情境,使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創(chuàng)新語文知識。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正處于各方面不斷形成和不斷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是對他們進行情感抒發(fā)教育,培養(yǎng)他們感性的一面的時間段。對于單純的學生,可以用音樂的方法來進行語文情境訓練。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魅力的同時,把同學帶入應有的,對應的情境中來。讓學生感受到詩詞歌賦中一座座山峰的雄偉,一條條川水的清澈。小學生生性好動,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精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為了改變他們這一現(xiàn)狀,同樣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為其創(chuàng)設一種讓他們感興趣的情景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將學習與學生愛玩的興趣聯(lián)系到了一起,將教學內容以一種學生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展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從而幫助他們理解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就是利用情境來學習語文的方式方法。
結語
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情景能力,讓學生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帶著問題去聽課,培養(yǎng)屬于自己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己可以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結合實踐,讓學生深入地去了解語文,這是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歸根到底,要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才不會在未來給人生留下遺憾。
參考文獻
[1]胡華杰.奏響有效教學的旋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A].寶應縣桃園小學.2010.
[2]周琳芳.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A]榆林市第十一中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