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彤
摘 要:本文以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開展安全教育的意義為切入點,展開具體分析,并以此為依據(jù),提出師生相互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需求;運用情境教學法,將生活案例與知識內容相結合;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等幾方面重要舉措。希望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能夠注重安全教育工作的探討與研究,為創(chuàng)新道德與法制教學方式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 道德與法制教學 安全教育
引言
近年來兒童安全事件不斷發(fā)生,其中綁架兒童、拐賣兒童和校園欺凌事件的增長概率比較顯著。此外,網(wǎng)絡安全、環(huán)境安全、食品安全和青少年預防毒品教育也不容忽視。隨著我國教育制度不斷變革,更加要求教師、家長和學校之間要緊密合作,注重保護小學生的安全,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小學《道德與法制》教材從一年級起至六年級,每冊教材都有相關的內容進行安全教育。本文從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開展安全教育的意義入手,展開闡述,對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如何滲透安全教育的重要舉措展開深入探討,希望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一、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開展安全教育的意義
小學生是國家開展教育工作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對于國家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期間,要逐步滲透安全教育內容,這樣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學生在從幼兒階段過渡到小學階段時,陌生的環(huán)境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學習成績的提升,往往會忽視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制度不斷變革的影響下,要求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這樣既能提升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又能避免發(fā)生小學生被騙被傷害的現(xiàn)象,使學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證,這是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二、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重要舉措
1.師生相互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需求
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行為活動上還是在心智上都不夠成熟,小學生接觸的事情比較少,被家長保護的比較好,導致很多小學生不具備自我保護意識[1]。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中,要用真情實感與小學生進行交流,通過有效交流,能夠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幫助,這樣便于教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
教師要準確傳授安全教育的知識,讓小學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保護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對小學生進行有效提問,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對安全問題進行探討,這既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提高安全教育的效率。
2.運用情境教學法,將生活案例與知識內容相結合
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長期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F(xiàn)階段,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在不斷創(chuàng)新。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要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F(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如一名小學生課間覺得好玩,把自己的頭伸進走廊的欄桿里拔不回來;兩個孩子追打造成一名孩子摔倒受傷,后續(xù)治療以及醫(yī)藥費等讓兩名家長鬧到法院;兩個五年級學生上山迷路,途中遇到別人不知道求救,七天后才被找回;學生放學后到水邊玩耍溺亡等。教師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與安全教育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預見危險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師也可以改編一些故事進行教學。比如我在滲透校園欺凌教育內容時,對教學情境進行塑造。
(1)劉洋拿著籃球在籃球場上玩,這時六年級有幾個學生向他走來要強劉洋的籃球。這時,劉洋感受到不好的事情要發(fā)生了,劉洋假裝很害怕的樣子,特別諂媚地跟這幾名學生說教室里還有一個新的籃球,并要把這個籃球送給他們,說完劉洋就向教室跑去 。
(2)在小學生放學時,五年級二班的學生小明被班級中的多個學生圍在男廁所中。這幾名學生要求小明交出自己身上全部值錢東西[2]。小明不知所措地說“都藏在班級柜子中”。小明一邊說一邊向著辦公室跑去。
教師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將生活中的案例與校園欺凌的實際內容進行有效結合,準確列舉了相關案例,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以上幾個案例的分析,同學們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的、哪些做法是正確的?”
3.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不同,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活動,運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展開安全教育?,F(xiàn)階段,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不斷發(fā)展進步,教師可以將教育內容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進行有效融合。教師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學校+家庭”等模式,使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教師教育、家長教育等因素進行全面結合,進一步形成全完善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讓小學生時時刻刻都活動在三方的監(jiān)管范圍內。與此同時,教師在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教師要將互聯(lián)網(wǎng)與多媒體進行結合,讓學生從多角度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識內容。
如我在教學《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一課,我先讓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什么是毒品?毒品都有哪些?毒品有哪些危害?學生通過查找并打印出來與全班同學交流。課堂上我還利用多媒體播放了禁毒和戒毒所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毒品的危害、了解禁毒的相關法律,收到了較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滲透安全教育,是教師培養(yǎng)小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舉措。在道德與法制教學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教育主體,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運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安全內容進行有效結合,為提升小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李永恒,李云文.如何在小學開展網(wǎng)絡安全教育——關于小學生網(wǎng)絡安全教育的教學設計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06):38-40.
[2]戴鳳亭,韓曰川.優(yōu)化內外部環(huán)境,打造生態(tài)文明特色校園——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實驗小學生態(tài)文明教育紀實[J].環(huán)境教育,2018(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