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慧
摘要:小學教育向來強調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動和主導作用,新課標要求下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旨在達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活躍課堂氛圍。但結合我國小學教育一線單位的教學實踐來看,我國的小學課堂學生參與率并不高。本文就將這一現(xiàn)象剖析其產生的原因,并從提出解決方案為重點,做出如下闡述。希望能夠對小學教育帶來錦上添花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shù)學教學;參與率
小學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階段,結合我國小學教育大綱理念,小學教育要以提高的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為目標。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離不開課堂教學活動的耳堵目染。因此,在小學課堂上,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精力和眼神關注的焦點集中到課堂上,在多年教學實踐證明,這不是一項簡單的教學任務,需要老師多花費心血,多操心學生的上課變化,強化教師的責任感,真正將學生帶入課堂,使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
1 當前我國小學課堂學生參與率現(xiàn)狀剖析
結合筆者多年的執(zhí)教經驗、多個小學學校的調研考察以及有關的專業(yè)教育研究機構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小學存在著學生課堂參與率低,課堂回答問題不積極,學生與老師課堂生互動較少,課堂氛圍沉悶,更嚴重的老師與學生的師生關系緊張等教學現(xiàn)狀。至于我國數(shù)學課堂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筆者看來,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1)數(shù)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數(shù)學知識點相對抽像,邏輯性更強,較為枯燥,對于小學生來說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2)數(shù)學課堂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整體性的教學策略,很難去重視個別學生的掌握程度,老師講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生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不盡如人意。(3)小學老師要求較為,在課堂上較為嚴肅,這與學生的愛玩嬉戲打鬧的性格沖突。以上幾點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主觀或者客觀現(xiàn)象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否愿意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
2 提高小學學生數(shù)學課堂參與率的方法策略
2.1引導學生提前預習,在課堂互動中積極參與
老師帶領學習的效果不如學生本身的自學效果好。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多自主預習,通過自學掌握課堂教學知識點,可以預習未學的課程也可以在課下自學已經學過的尚掌握不扎實的數(shù)學知識點。在預習中對知識點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和把握,融入自己的思考,對于不懂得知識點進行圈化,在課堂上老師講解時集中注意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對于老師的提問,學生就有充分的思考的而余地,做到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再也不會被老師的問題難倒而退縮不前。
2.2利用好課堂前預備時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 學校通過會有上課前的預備鈴階段,這個時間大多都為上課前三分鐘,一節(jié)課的課前三分鐘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利用好一天六節(jié)或者八節(jié)課的課前三分鐘,利用好每個月每個學期的課前三分鐘,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提升是相當明顯。因此,在小學課堂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課前三分鐘的時間,老師提前進入課堂,在學生下課玩耍之余提前幫助學生穩(wěn)下心神,集中注意力進入上課狀態(tài)。如在上課前可以舉出與課堂知識點相關的有獎問答,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思考,上課提問時積極回答出自己觀點的學生進行獎勵。
2.3通過有效的提問,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
學生參與課堂程度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多少和積極與否。老師在上課前,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進行把握,對課堂提問的問題進行編排,要求做到一個問題有一部分學生能夠參與回答,問題不能太過于簡單喪失提問的意義,也不能太過于有難度,增加了學生回答問題的門檻。
2.4適當實施課堂反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所謂課堂反轉就是學生與老師變換角色,學生成為在課堂講解的一方,老師在一旁聆聽。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完全實施課堂反轉,那么教學秩就會出現(xiàn)混亂,因此老師在實施課堂反轉時要適度把握。如在數(shù)學課后習題的講解中,通過課堂提問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時,老師就可以邀請這位學生上臺勇敢的為大家介紹自己的解題思路,積極的表現(xiàn)自我,提高課堂參與,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要多鼓勵多表揚這樣的學生,做到每位學生都能夠上臺演講。
2.5及時進行課堂總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數(shù)學知識點較為瑣碎,要想牢牢的掌握,有效的復習必不可少。老師在教學中,在課堂上多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復習。在一節(jié)課講課內容結束時對講的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講解,已達到強化鞏固記憶的效果。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對講過的知識點進行串講,帶領學生進行復習鞏固。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由于學科本身的特點,在課堂上出現(xiàn)學生參與興趣不高,課堂氛圍沉悶的想象是一種正常的教學問題,不可避免。而身為老師需要做的就是講將這種不好的現(xiàn)象盡可能的減輕,通過上述的幾種方法,在教學中積極的貫徹落實,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活躍數(shù)學課堂氛圍,使數(shù)學學科成為學生熱愛的學科,提高我國的數(shù)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朱琳.談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英語教師,2016(13):43-45.
[2] 張曉偉.淺談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254.
[3] 李志霞.淺析新課程下提高小學學生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校園英語,2018(9):93.
(作者單位:北海市銀海區(qū)龍?zhí)缎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