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富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發(fā)展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正在大力地開展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情感教育深化學生的情感體會,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新途徑,本文就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做出了簡單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小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切實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各位語文教師就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思想作為教學的重要部分進行。因為小學生剛步入校園,對于事物的理解和辨別能力比較差,通過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語文教育中的魅力,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能力。為了促進小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積極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仔細研究教學內(nèi)容,將二者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情感教學方法和素材,保證小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
一、情感教育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可以在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于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在學習的過程中,若是一味地面對枯燥乏味的文字性知識,學生很容易就會降低自身的學習興趣,分散注意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正確的定義語文學習,幫助小學生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情感教育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積極參加到課堂活動之中,與老師一起感受教學內(nèi)容。情感教育方法的出現(xiàn),能夠將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話語層面上升到思想層面,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逐漸降低對老師的恐懼心理,提升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提升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教師除了要提升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同時還要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思維能力, 保證小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和靈活的應用。而情感教育的引入,可以幫助小學生在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的同時,激發(fā)自身的主觀能動意識,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語文情感教育的實施,幫助小學生深刻的分析語文知識的思想情感,再結合自身在生活中的經(jīng)驗,對知識進行探索、對問題進行分析。情感教學為小學生營造出一個積極、創(chuàng)新的氛圍, 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會逐漸的感知到自主學習對自身發(fā)展的意義,養(yǎng)成好問、好學、好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動力。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小學生的思想情感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深入地實施情感教育教學模式,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教師就必須先激發(fā)起小學生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濃厚的文學感情的引導之下展開語文學習的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將原本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豐富、有趣的詞匯和語言表現(xiàn)出來?;蛘呤窃谡n堂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教學內(nèi)容以視頻、音頻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 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雙重感受下體會知識的思想感情。而且,小學生對于趣味性事物的好奇心強,若是教師可以充分抓住這一教學特點,為學生進行教學情境的渲染, 那么就會顯著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降低他們理解知識的難度,感悟語文知識的情感[1]。
例如,教師在進行《大禹治水》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直觀的體會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奉獻精神,教師可以以動畫、視頻等形式,將文章內(nèi)容通過信息化教學設備展示出來,讓學生在這種生動直觀的氛圍下體會文章的情感。當學生情不自禁,能夠將自己帶入到課文描述的故事中時,教師就要抓住機會,將課本中的重難點知識引出,幫助學生理解。
2.注重課堂導入,提升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
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情感教育模式的引入,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藝術性,以科學合理的方法將教學內(nèi)容和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讓語文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需求和學習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就應該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鮮明的情感主旨拉開課堂教學的帷幕。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需要教師注重其與教學內(nèi)容的相關聯(lián),不僅要明確地向學生表述出本節(jié)課的主旨,還要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地表達和質疑,以多元化的思維看待問題[2]。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平時在生活中與媽媽之間的互動以及自己對媽媽的感情。然后向學生說明本文中“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情節(jié),即為課堂教學埋下了伏筆,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課堂的最開始,以明確的態(tài)度和情感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具有很顯著的作用。
3.注重合作交流,豐富教學活動
情感教育不僅注重學生在知識方面的體會和感受,同時對于學生在人際交往以及思維觀念方面的發(fā)展要求也比較高。對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力量,提升人與人交往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以積極、熱情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就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逐漸的打開心扉,互相交流。例如,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學機會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交流探討,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題目,讓他們通過合作交流尋找最終的答案。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各位語文教師要充分結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和需求,對教學安排進行合理的設計。以科學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在情感教育之下開動腦筋、開放思維,提升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更樂于自主地去分析、感受,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尚景峰.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
(31):111+107.
[2]劉國軍.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9
(0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