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贛濤
摘 要: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的作文水平會對語文教學造成直接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作文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并針對小學作文教學開展生本教育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本教育
引言
對于小學語文作文來說,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還不具備成熟的思維能力,因此作文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難度,學生們常常表現出寫作時無話可說的情況。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會注重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并且會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使得學生只能夠被動的進行寫作學習,無法真正體驗到作文寫作的樂趣所在的,甚至還會出現厭惡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生本教育符合教學的需求,因此,探究生本教育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重要的意義[1]。
1、生本教育的概念
對于生本教育來說,主要是指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教育。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觀念要逐漸向以學生為本的方向轉變。通過生本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性以及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來挖掘學生的潛質,使得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地發(fā)揮,進而使其獲得更好的教育。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本教育是指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和手段,增強學生的寫作技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2]。
2、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2.1欠缺對學生生活的引導
從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會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傳授學生寫作知識和技巧上,以至于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生活的引導。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欠缺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也很難能夠從現實生活中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進而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甚至還會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效果。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套路,使得他們所寫作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很多學生寫作的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實感,作文中并沒有只的思想,還存在抄襲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太過于注重學生如何運用詞匯以及修辭手法,缺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表達情感,使得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感覺沒有內容可寫。
2.2欠缺人文教育
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是知識和人文相互統(tǒng)一的學科,通過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基本知識,還要借助語文學科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語文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體現出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生所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一個模式,各種套話、大話充斥在作文中,很少出現能夠和學生的自我認識非常貼切的文章,能夠反應其真實思想水平的文章,很多文章缺乏真實性和情感表達[3]。
2.3缺少對文學作品的導讀
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要對生活經驗進行積累,還需要閱讀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來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拓寬視野,從而能夠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過于注重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為了讓學生獲得高分,往往給學生傳授一些寫作套路,雖然這會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語文作文成績,但是會禁錮學生的思維,使得其降低了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對其以后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3、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本教育應用的措施
3.1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想要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需要將生活元素融入到寫作中,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寫作的內容,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積極的對實際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并將觀察到的內容滲透進寫作中,這樣能夠使寫作更具真實性。例如,教師布置學生以《美麗的秋天》為題進行寫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內,或是公園里觀察秋天的美。鼓勵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詞匯將秋天的美在作文中生動、形象的描述出來。此種方法,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作文的教學當中,利于其寫出生動且貼近生活的作文[4]。
3.2對學生加強閱讀訓練
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閱讀訓練中,教師的指導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圖書,利于其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儲備,使其審美及欣賞力能夠在閱讀中不知不覺獲得提升,進而提高其寫作水平。生本教學的引用,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并依據其年齡,選取與之年齡相匹配的作文范例,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參與閱讀訓練,既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又可激發(fā)其寫作潛能,是其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良好的閱讀能力,可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選取小學生普遍喜歡閱讀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作為閱讀訓練當中的書籍,指導學生模仿其寫作語言及模式,利于其作文思路擴展。
3.3對作文進行自主修改
想要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除了要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較高質量的寫作能力以外,還需要反復對寫作的文章進行修改。這樣才能夠保證寫作的質量。例如,郭沫若的《棠棣之花》,是其用了 25 年的時間才創(chuàng)作完成的。此期間,郭沫若對作品反復修改了無數次。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的語文教學目標已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核心。在生本教育中,除了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好注重對其自行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將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講述,使其對作文的修改產生重視。
4、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采取生本教育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要注重以生為本,尋找更多的生活素材,逐漸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習慣,并加強閱讀教學,促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能夠創(chuàng)作出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個性化的作文。
參考文獻
[1]王秀琴.芻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9+22.
[2]莊澤坤.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探討[J].中國培訓,2017(02):80+83.
[3]李倩.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135-136.
[4]王會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