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娟 何曉娜
【摘? 要】目的:觀察追蹤方法學在靜脈治療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6月期間我科接收的30例行靜脈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另選取2018年7月—12月期間接收的30例患者為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引入追蹤方法學,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靜脈治療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應用追蹤方法學,可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
【關鍵詞】靜脈治療;質量管理;追蹤方法學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4-0235-01
靜脈治療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對多種疾病的治療有著較為明確的治療效果。但在靜脈治療的護理實踐中,護理服務的質量一直是業(yè)內的關注熱點。護理期間,相關并發(fā)癥以及護理不良事件(如固定不規(guī)范等)的發(fā)生,將可直接影響到患者方對科室護理人員的信任度以及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诖?,我科對靜脈治療的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于2018年開展了追蹤方法學的應用實踐工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我院重癥醫(yī)學科2018年1月—6月期間接收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2018年7月—12月期間接收的30例患者為觀察組?;颊呒{入標準:(1)診斷病情后,明確靜脈治療方案;(2)不存在嚴重的器官實質性損傷;(3)無精神疾病與意識障礙。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46.5±7.2)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46.8±6.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在靜脈治療期間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具體包括靜脈治療的常規(guī)健康宣教,心理干預,患者病情的觀察以及并發(fā)癥防治方法的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追蹤方法學,具體策略如下:
(1)挑選科室中業(yè)務能力相對較高的護士組成護理質量的追蹤檢查小組;
(2)借助隨機抽樣的方式,從科室內需要進行靜脈治療的患者群體中抽取1例患者,系統(tǒng)性分析其病情診斷結果以及對癥治療方法的實施效果,并由護士全面負責患者靜脈治療期間護理工作以及靜脈質量的實時監(jiān)測;
(3)個案追蹤期間,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以及靜脈治療效果等進行綜合評估,并由追蹤檢查小組對護士進行訪談,訪談內容主要為護士對患者病情變化以及護理風險的掌握情況,以及可采取何種措施降低患者的護理風險以及并發(fā)癥風險;
(4)由追蹤檢查小組組織相關責任護士對患者家屬進行訪談,了解患者在靜脈治療護理期間的舒適度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建議;
(5)重視科室護理質量的追蹤,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明確質量追蹤的重點,如留置針的維護等,并了解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或者不足,據(jù)此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與護理管理方案;
(6)以個案追蹤的成果為基礎,展開系統(tǒng)追蹤,一旦追查到護理問題,即分析其是屬于個人問題的范疇還是屬于系統(tǒng)問題的范疇,并追究其原因,如出現(xiàn)管道維護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時,調查相關責任護士對管道維護知識的知曉情況以及科室的培訓工作、考核工作是否嚴格落實,并追究護理問題的發(fā)生原因;
(7)在每月護理質量管理會議上,由追蹤檢查小組反饋質量追蹤的結果,并就檢查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護理問題、護理缺陷以及發(fā)生此類現(xiàn)象的具體原因進行匯報,調整后續(xù)追蹤工作的方向。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分析,當P<0.05時,即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在靜脈治療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護理服務的質量與護患關系的發(fā)展以及患者疾病的治療等皆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近年來,相關的文獻資料就靜脈治療護理質量的管理對策展開了分析,如王海云[1]就規(guī)范化管理的效果進行了實踐,孟楊[2]等就路徑式檢查模式的臨床價值做了探討。此外,追蹤方法學的應用也是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
為切實提高靜脈治療的護理質量,我科結合追蹤方法學的相關理論、方法以及靜脈治療的護理實踐、護理需求等內容,制定了基于追蹤方法學的靜脈治療護理質量追蹤方案。從本次研究的結果,該方案明顯降低了患者的并發(fā)癥風險以及護理期間的不良事件風險。從其作用機制來講,以追蹤方法學指導護理實踐,通過對患者的真實感受的調查與綜合性分析,了解患者真實護理需求與實際護理服務之間的差異,提出可行的提升服務品質的護理對策或者護理管理方案,充分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在追蹤方法學的實踐中,一線護士也能夠知曉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患者方對自己的要求、標準,進而以此指導后續(xù)的學習、培訓以及護理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
綜上所述,在靜脈治療期間,積極引入追蹤方法學,能夠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并為護理質量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促進靜脈治療領域護理品質的提升以及一線護士與患者方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 王海云. 靜脈治療規(guī)范化管理在護理質量管理實踐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75):224-225.
[2]????? 孟楊, 孫麗明, 楊康寧,等. 路徑式檢查模式在神經(jīng)外科靜脈治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7, 20(9):110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