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榮英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階段的基礎課程,語文作為我國的母語,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有效共鳴,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高效的小學語文學習課堂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方法。但是很多教師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向?qū)W生灌輸知識,忽略學生的成長特點與差異,這就導致學生之間容易形成分級,阻礙班集體的進步。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因材施教的實施,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的真正需求,適應學生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面將對因材施教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的實施策略進行介紹。
關鍵詞:教育改革;小學語文;因材施教;方法
在社會中,因為環(huán)境的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每個人的發(fā)展都是不一樣的,這就使得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性。但是,也是由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形成了我們生活的多彩的世界。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尤其是小學生,由于他們接觸的知識和社會經(jīng)驗都不充足,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需要在家長、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與觀念。但是他們是有自我意識的,是獨立的,所以也會在上課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情況與狀態(tài)。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差異,這也是現(xiàn)階段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面對這樣的情況,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因材施教,可以讓教師考慮到每位學生的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
1 尊重學生的差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實施因材施教教學策略,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了解,摸清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情況,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在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促進全班同學的均衡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找春天》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從自身開始改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動去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其次,教師應該主動去接近學生,提高與學生的親密度。比如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課文的反應及時做出調(diào)整,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春天的觀察,說一說當春天來臨時,大自然有什么樣的變化。在學生表達的時候,教師要認真的傾聽,并給與相應的意見,加入到學生的交流之中,減小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親密的動作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像拍拍學生的肩膀,摸摸學生的頭,給予學生積極的手勢等。教師通過在語文教學中主動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主動消除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為因材施教做鋪墊,促進教學的有效進行。
2 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因材施教的進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因為學生具有差異性,如果教師只按照一種方法進行教學,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順利的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但是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會越來越差,阻礙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所以,為了幫助教師能夠順利的進行因材施教,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目標。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守株待兔》這篇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進行課文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標出不認識的生字,然后老師再泛讀一遍,因為學生已經(jīng)標出了自己不會的生字,在教師泛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聽的更加認真。讀完課文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守株待兔需要什么?”“守株待兔成功了嗎?”“你能從寓言中學習到什么?”通過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第二遍閱讀,這樣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更集中的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教學內(nèi)容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是與全體學生、個別學生、教學質(zhì)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負擔有著密切關系的。教學內(nèi)容太難,學生存在排斥心理,教學內(nèi)容太簡單,學生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我們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優(yōu)化教學模式,從而滿足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要求。在目前實行的九年義務教育中教材內(nèi)容包括必學與選學部分,所謂必學就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而選學內(nèi)容只是提供給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生。
如:在《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為例,主要是讓學生閱讀“學習提示”結(jié)合課后練習進行詞語理解的方法掌握。之后的兩篇文章就可以以講為主,輔助訓練,優(yōu)等生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學會知識遷移。
4 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實施因材施教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在因材施教教學課堂中得到最大的發(fā)展。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能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
例如,教師在《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講解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賞析,因為學生具有不同的性格與知識儲備,所以,在學生賞析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指導與鼓勵,對于每一位學生的勇敢表現(xiàn)要不吝嗇自己的掌聲,對于學生的解析內(nèi)容也要指導學生提高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適時的指導,可以讓學生在因材施教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
5 因材施教教學,加強課堂互動
課堂學習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近年來新課標改革,倡導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學習主動性,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并采取適當?shù)姆绞絹韺崿F(xiàn)目標。教師面對學生的差異性時,普遍認為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方法是最科學最有效的。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理念,因為教育方法是因人而異的,而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得課堂更加靈活、科學、綜合性強,從而取得較強的教學效果。但是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分層次互動教學,讓不同的學生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
結(jié)語
通過上面針對因材施教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的方法的介紹,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學模式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時也能使教學更高效,貫徹落實教育改革的要求。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既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也縮減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1]楊芬.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小學語文因材施教的具體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
[2]唐文天.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07).
[3]趙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
[4]劉雪霞.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