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麗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的能力。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以及今后的終身學習能力都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梢哉f,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素養(yǎng)和能力,既是語文新課改的根本方向和關(guān)鍵所在,也是為學生自學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奠定的基礎。
一、做好課前準備,引發(fā)學生好奇心
為保證閱讀能力培養(yǎng)教學的有效進行,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教師作課前準備時,要利用好這一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在引發(fā)小學生好奇心后,教師要把握課程內(nèi)容,將趣味性與訓練內(nèi)容結(jié)合到一起,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準備一些與訓練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趣味故事、趣味游戲或趣味新聞在課前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然后課堂上循循善誘,將學生逐步帶入訓練內(nèi)容。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鐘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為課堂教學有效進行打好基礎。
二、齊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訓練
引導小學生齊讀課文,能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即使有學生不喜歡閱讀,往往受從眾心理影響,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來。例如,在齊讀《小動物過冬》時,教師可要求一部分學生大聲齊讀開頭,然后全班學生就課文開頭問題進行齊讀回答,一時間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剛開始有的學生性格內(nèi)向比較害羞,不敢大聲朗讀,隨著學生閱讀熱情的高漲,所有學生都旁若無人地專心朗讀起來。等學生朗讀完,教師可針對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如感情、語速、停頓等方面進行點評,然后要求學生再次齊讀,并注意剛才提到的問題。教師適當?shù)攸c評,不但不會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反而使學生更加專心朗讀,注意自己的錯誤。參與齊讀,專注朗讀,能夠使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陶冶情操,為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三、泛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據(jù)調(diào)查研究,教師帶領學生泛讀,可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模仿語調(diào)、神情、動作的機會。而播放錄音只能讓學生去模仿語調(diào),體會感情。所以泛讀往往比教師借助錄音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有效率。例如在講述《飛天圓夢》時,教師可先為學生泛讀一篇課文,簡單總結(jié)一下《飛天圓夢》的故事情節(jié)。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細節(jié),深入理解人文角色定位和感情,并努力復述課文內(nèi)容。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泛讀訓練,學生往往能掌握泛讀技巧,正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默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生多注意力難長時間集中,因而小學生默讀能力比較差。同時,有研究證明,小學生默讀技能不如朗讀技能發(fā)展得好。教師對學生進行默讀訓練可以朗讀能力為基礎。如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進行朗讀訓練,小學三年級和四年級初步學習默讀,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徹底掌握默讀能力。在默讀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做標記,以集中學習注意力。“做標記”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堅持,教師要讓學生堅持不懈,克服困難,及時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對每周有進步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受到肯定和激勵,獲得前進的動力,最終掌握默讀能力。
五、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能幫助學生理解人物角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分角色朗讀課文,可分為個人分角色朗讀,師生分角色朗讀,小組分角色朗讀,男女分角色朗讀等方式。通過分角色朗讀技能,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鍛煉學生合作齊讀的能力。例如:在講述《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扮演不同角色和旁白,分角色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標準表達,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分角色朗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和輕松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六、設置閱讀問題開拓學生思維
小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不集中,在漫無目的的閱讀中,易失去閱讀興趣,失去閱讀目標。所以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可針對語文內(nèi)容。布置若干閱讀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有目的地去閱讀,提高閱讀效率。例如,在講述《二泉映月》時,教師可提出:阿炳是個什么樣的人?他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曲子?這首曲子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問題,從而短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給學生設置閱讀問題,既能解決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又能開拓學生的思維,為學生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打下基礎。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時,更應多關(guān)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生閱讀教學應以趣味教學為主,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熱愛閱讀,在閱讀中學到知識,鍛煉思維,獲得成長。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特點,對癥下藥,彌補學生的缺點,使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