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惠
在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心理素質培養(yǎng)已經成為高職學校的工作重點之一。作為高職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對提升學生心理素質,以及培養(yǎng)學生自身道德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人文關懷以及心里疏導成為當下高職思政教育的首要工作內容。基于此,本文針對高職思政教育應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進行探究。
在時代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社會對我國高職學校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要求高職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知識與職業(yè)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以此來發(fā)展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因此,高職學校需要重視學生的思政教育。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yè)壓力也在不斷提升,在此情形下,學生極易產生心理問題。所以,進行有效的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就顯得至關重要?;诖?,高職學校需要對思政教育提升重視度,結合有效的策略來提升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有效性,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而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下幾點是高職學校思政教育進行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策略,望具有參考價值:
1 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進行有機結合
在當下思政教育過程中,相關思政教師需要明確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心理教育可以為思政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思政教育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前提,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在重視對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的有機結合。教師需要明確,要想有效的將二者進行結合,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教學的作用,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課堂教育體系。通過第二課堂相應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內化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另外,教師需要結合“對癥下藥”的教育理念進行差異性教育,根據(jù)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不同方式、內容的思政與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教師沒有明確學生為何會產生心理問題。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為基礎,進行“對癥下藥”。例如針對剛入學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與學習方面的教育;而針對即將畢業(yè)的學生,教師需要為其培訓相關就業(yè)知識,以及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以此來實現(xiàn)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效結合。
2 人文關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
在當下思政教育中,進行有效的人文關懷教育,可以在加深學生對思政知識理解與感悟的同時,提升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進而發(fā)展學生自身的道德綜合素質。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對思政教育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結合。首先,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社會需求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發(fā)展。當然,教師需要注意,即使教師自身無法幫助學生促進個性的發(fā)展,也不要對學生的個性進行抹殺,否則會讓學生產生嚴重的消極心理。因此,需要重視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其次,教師需要在教育過程中秉承著“以生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位置。并且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學習和探究。例如在第二課堂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實際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為學生制定相應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需要做好從旁引導的工作,進而幫助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學習,并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能力,以此來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加強學生自身的心理綜合素質。
3 實踐活動與思政的有機結合
要想有效提升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有效性,離不開實踐活動的開展。在當下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大部發(fā)學生都缺乏相對應的社會經驗,使得學生記憶產生一些負面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對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而在加深學生對思政知識理解與記憶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發(fā)展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yè)中進行參觀瀏覽,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認知,以此來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進行有效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對學生未來的工作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教師需要認識到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重要性,進而進行有效的思政教育,以此來發(fā)展學生的心理綜合素質,進而為學生未來的工作發(fā)展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yè)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