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慧
摘要:思想政治課記憶內(nèi)容多,“灌輸式”教學模式負面效應表現(xiàn)突出。要積極有效地推進高中政治課堂互動式教學,應在理解互動式教學本質(zhì)的基礎上,掌握好教師啟動、學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與組際交流等基本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整體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互動式教學;有效策略
隨著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全面深化,作為素質(zhì)教育與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渠道,使高中政治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使同學們能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更為高效的學習效率,成為當前政治課堂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勇于淘汰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將自身定位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通過理性溝通、辯論的方式,激活師生在政治學科學習中的思維主動性,達到拓展思維、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下面筆者具體闡述一下高中政治課堂互動式教學的應用途徑。
一、教師啟動——互動式教學的前提條件
互動式教學中,學生的“動”與課堂的氣氛都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在講授新課前,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提綱挈領地向?qū)W生介紹課程的相關知識點,或提供閱讀材料并對學生提出相應教學要求,為互動式教學的展開與學生思維的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此階段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引導工作,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學習與知識升華為學生掃清新知識建構的障礙。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加以準備,使課堂教學更高效。且提前發(fā)放相關的閱讀書目或材料,能夠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查尋、搜集和思考,不僅能夠使學生借此拓展視野、發(fā)散思維,對于學生預習課程和互動式課堂教學中的交流、討論也存在有益的幫助。
二、學生自主探究——互動式教學的基礎
任何學科或知識點教學均需要切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后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階梯式”教學計劃,互動式教學也是這樣,教師提出課程學習目標后,可首先安排學生自主學習,嘗試著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為互動教學奠定最基礎的知識保障。以“價值規(guī)律”一課為例,其學習目標與自學要求可設計為以下幾條:
(1)學習目標:理解并掌握價值規(guī)律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形式和作用;初步學會價值規(guī)律在市場經(jīng)濟現(xiàn)象分析的應用方法;形成競爭意識。
(2)自學要求:能夠根據(jù)材料、討論問題與教材知識形成基本思路,記錄疑難問題。
這一章節(jié)的討論問題就可以設置為冬春大棚蔬菜價格與平時的菜的價格對比;春節(jié)前后果蔬鮮品價格的漲跌;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冰箱、彩電廠家的市場競爭,等等。教師可通過鏈接知識點的相關材料,幫助學生清晰地感知到一只“看不見的手”正支配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變化,這就是價值規(guī)律。
三、小組討論——互動式教學的主體
在學生自主探究并獲取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可在完整的講解課程知識點后安排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小組組合應堅持“同組異質(zhì),異組同質(zhì)”的原則。小組討論和匯報自學情況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為宜。討論的主要任務為匯報各自預習自學情況、輪流發(fā)言、提出疑難問題;集中思考和討論;最后歸納出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在巡視和參與有效地把握好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不要過多地講解、包辦,盡量使學生自己設問、答疑。確有困難的,也不能輕易地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經(jīng)過思考,得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這種學生自學和生生互動的模式,能夠促進學生間團結協(xié)助、相互趕超的良好學習氣氛,共同達到課程學習目標。
四、組際交流——互動式教學的關鍵
教師是組際交流的主導者和組織者,對于各組所提出的疑難問題,在組際間的討論、解答過程中,教師應掌控好學生的討論方向,突出本節(jié)課程的重難點知識與關鍵問題,最后在引導學生共同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形成普遍性的觀點。教師還能夠就部分學生為考慮全面的問題進行提問,如“一些稀有物品,如文物、名人字畫等,它們價格高昂,卻不圍繞價值波動。這是怎么回事?”通過對知識點細節(jié)、易誤解或易忽略處的逐個引導、解答,歸納總結,學生自然就會對知識體系形成更深層次的認識了。
此外,教師還應當在互動式教師中組織練習測評,檢測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學到多少?學得怎樣?便于教師校正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任何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都不能是一帆風順的,高中政治互動式在教學效果預設和生成中也會存在一定的距離。
總之,教無定法。高中政治互動式教學的方法關鍵是要強調(diào)實效性,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使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由知識型向能力型方向轉化,最終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竹,李全文.試論情感互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磁力效應[j].教育與職業(yè),2009.
[2]? 廖和平,周雄文.基于師生互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改探索[j].大學教育科學,2008.
[3]? 夏蘭芬.思想政治理論課合班教學“雙主”互動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鄂州大學學報,2009.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