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珣
摘? ? 要: 智能技術在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因忽視人的情感體驗,反而限制人的思維發(fā)展。在小學美術體驗式教學中,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對生活進行思考,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以此為立足點,對生活的源頭進行深入挖掘,和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本文設計體驗式教學的新方向,總結其在小學美術應用中的重要指導意義,探究體驗式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小學美術? ? 智能時代? ? 體驗式教學
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類完成很多程式化的工作,但難以取代人們對藝術的情感,思考和追求。藝術學習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體驗式教學內(nèi)容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營造適當?shù)膶W習氛圍,讓學生和教師參與課堂,使學生獲得積極的互動感和知識結構的結合能力。
一、體驗式教學,綜合提高學生能力
(一)多角度體驗,形成多維思考方式。
當下的智能時代,學生通過記憶與重復獲取知識,在教學方面,忽略思維訓練,因此,重視學生的思維對于教育改革尤為重要。在體驗式教學中,必須運用多媒體技術拓展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藝術教學內(nèi)容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學習和理解,從個人經(jīng)驗中獲取知識,依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加深小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以《花兒朵朵》一課為案例。從了解花卉種類和自然生長環(huán)境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跨學科領域研究花卉的生長過程開始。針對教學對象——小學生,本身有很強的好奇心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拓展講解繪畫不同的技法,用水粉顏料、油畫、速寫、素描等技法,教授學生如何表達對花不同方面的理解。此外,還可以開展戶外教學,直接帶領學生到戶外親身體驗。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欣賞自然造型的特點,還可以進行設計和探索。從長遠看,學生的思維不僅限于繪畫,而且會收獲不同的理解與想象。
(二)智能手段,培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
在藝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非常重要。在體驗式教學設計中,教師根據(jù)教學主題和實踐設計新穎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審美、實踐和情感體驗。在智能時代下,智能化的媒體技術為美術教學服務,教學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教材。信息收集為上課方式提供便利,教師可以播放諸多大相徑庭的圖片或視頻,或是借助VR(虛擬現(xiàn)實)技術繼續(xù)虛擬體驗,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提高審美素養(yǎng)。
(三)實景教學,增強感受力。
小學美術的體驗式教學課堂的目的不但是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還是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小學生在美術課堂中,親身實踐體驗可以獲得直觀的心理反饋。新媒體技術正是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獲得課堂參與感、豐富實踐經(jīng)驗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是創(chuàng)設情境和控制節(jié)奏的領導者。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年齡,運用智能技術制作課件,發(fā)展學生豐富的形象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發(fā)展感性思維,同時促進對事物的理性認識,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將真實的花草和樹葉帶進課堂,請學生用眼睛觀察、用手觸摸、用鼻子聞味道,對植物有直觀的接觸感受。其次,鼓勵他們重新組合舊元素,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象。此外,通過使用“智慧導覽”等智能技術,將學生帶到博物館獲取真實的生活體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生可以真正了解古代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形象意義,提高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習動機。
二、情感體驗,促進情感升華
在小學生藝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感悟嚴格對待?;趯W生的心理接受,體驗式教學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似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求,強化學生對藝術、生活和社會的溝通意識。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多動眼,利用大腦,用嘴、用心體驗各種內(nèi)涵。本文的目的是實現(xiàn)知識、情感、意志和實踐在教學中的整合,使學生在師生生活情境中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通過聽音樂,觀看視頻和圖片等智能技術手段,學習藝術,體驗樂趣,掌握知識。
例如教學《難忘的夏天》一課時,可以準備一些夏季的場景圖片,讓學生在多媒體平臺的幫助下提前觀看,制作生動的動畫,然后使用這些圖片與學生互動。課后,要求學生將課本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還要結合生活中夏日風光的具體表現(xiàn),與教科書中的圖片進行比較,加深印象,引導學生在感受領悟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強化。
三、合作互助,建立團隊協(xié)作
(一)游戲中體驗,趣味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有趣的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藝術的興趣?!敖倘宋匆娨馊?,必不樂學”。可以選擇簡單的游戲,比如猜謎、接龍等方式與學生互動,調節(jié)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
如教學《表情豐富的臉》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設計智能化的課件,繪制不同表情的臉譜。例如,運用不同的表情從1數(shù)到5,讓學生看臉上的不同表情變化,在了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能加強師生互動,教師從旁加以詳細的解釋,保障學生可以從看到的表情上領悟重點。在游戲的時候可以真正感受游戲的快樂,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習美術的主動性。
(二)動手中體驗,提高團隊創(chuàng)造力。
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必須親身體驗。通過這種基本實踐完成體驗式學習,就可以避免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和教師難以引導學生做事的局限。同時,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利于促進學生思想和智慧的發(fā)展,學生自己體驗,有助于發(fā)展思維與智慧,在動手中體驗,培養(yǎng)并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
如在講授《新花布新衣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使用新媒體智能方法進行油水分離。結合物理觸控和課件,欣賞各種布藝風格,了解設計中點、線、面的使用,然后讓學生自己操作,體驗制作的樂趣。最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品不僅顏色搭配得漂亮,而且花紋的點、線、面運用得當,展示學生的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運用美的能力。
四、觀察生活,體驗美術內(nèi)涵
觀察是對學生的眼球運動能力進行鍛煉。小學藝術專注于生活經(jīng)驗的分析。學生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以此作為探索生命真諦的立足點。教師可以從身邊的環(huán)境材料學習,并將周圍的人或事物用作教學主題,例如窗外的樹木或風景。在藝術教學中,教師要運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美,激發(fā)小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喜歡藝術,熱愛藝術,感受藝術的內(nèi)涵。
例如在《蟲蟲蟲》一課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理解自然的良好習慣,使人們更接近自然。通過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昆蟲具有美麗的形狀、顏色和圖案。學會掌握不同昆蟲的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拓寬創(chuàng)新思路。
五、評價中體驗,感悟學習樂趣
(一)尊重差異,豐富形式。
課堂評價是小學美術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強調的是教師既應對學生的自信心進行合理的鼓勵,將學生的差異化進行保護,又應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挖掘,發(fā)展學習興趣方向。這樣更容易給予學生取得成功的體驗。評價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千篇一律、機械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借助新媒體技術和智能化的手段,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與老師的互動和課堂的趣味性。
(二)從學生出發(fā),互評共進。
在智能體驗式教學中,教學評價應掌握學生的心理和發(fā)展特點,通常采用教師評價和群體相互評價的雙向評價機制。為了評估研究組的學習成果和學習過程,有必要考慮該組中的個人表現(xiàn)。那么,在小組互評過程中,學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解釋自己的作品和小組成員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也可以對其他學生的作品表達自己的看法,自由發(fā)言,進行思想碰撞。實行匿名教學評價,教師可以更好地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了解學生對課堂的需求,往后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體驗,提高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以此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來源。
新媒體智能時代,學習的根本目的不再只是單純獲取知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學習模式脫離直接獲取知識的僵化,試圖總結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小學藝術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參與互動,獲得經(jīng)驗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學習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和生活的價值,提高自身的思維、創(chuàng)新、審美能力成為下一階段教學的宗旨。
參考文獻:
[1]張琦.小學美術生活體驗式教學研究[J].才智,2013(20).
[2]汪擘.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體驗式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生活教育,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