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 張煥香
摘 要:高層建筑數量的增加,不僅滿足了居民的居住需求,還推動了社會進步與發(fā)展,施工中存在著一些比較復雜的情況。逆作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以降低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提高建筑工程的最終質量。本文詳細分析了逆作法的概念、應用等,以供參考。
關鍵詞:逆作法;高層建筑;施工;應用
社會經濟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建筑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當前,由于土地資源緊缺,要想繼續(xù)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就要不斷拔高建筑的高度,也就是說,高層建筑結構是建筑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們對建筑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人們的需要并促進建筑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提高高層建筑施工技術和工藝是建筑行業(yè)必須正視的問題。隨之,新興的施工技術層出不窮,并不同程度上發(fā)揮著實際功效,逆作法施工技術就是其中用于深基坑支護的技術工藝,在提高高層建筑質量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1 逆作法施工技術概述
1.1 逆作法施工技術概念
逆作法施工技術是在施工中,先沿著建筑物地下室軸線或者周圍施工地下連續(xù)墻、支護結構的施工接線打下工程支撐樁和支撐柱,將其作為施工期間用于地板封閉之前的上部承力結構和施工荷載的支撐點。然后對地面一層的梁板結構繼續(xù)擰施工,作為地下連續(xù)墻施工的支撐基礎,并逐層、逐次的向下開挖和澆筑混凝土,直至底板封底。這種施工結構是一種上下層同時進行施工的方式,有著施工效率高、質量好的優(yōu)勢。
1.2 逆作法施工原理
逆作法施工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基坑支護施工新技術,是高層建筑結構和多層地下室施工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施工方法,其廣泛的應用在市中心的建筑工程項目中。由于在這一地區(qū)有著建筑結構密度大、臨近建筑物及周邊環(huán)境對于地形沉降變形敏感和施工場地狹小的影響,采用逆作法施工技術的優(yōu)勢表現的尤為明顯。所謂的逆作法施工技術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建筑結構施工順序來說的。在傳統(tǒng)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常采用的施工順序是先開挖基坑,然后從最下結構逐次向上進行施工,基坑開挖所需要的支護也屬于施工的一項保護措施,與建筑物地下結構各不相干。而采用逆作法進行地下工程施工,則是利用地下室的樓蓋、梁、柱等結構作為基坑施工的外圍支護結構和支撐基礎,從而在基坑內進行水平支撐和同時施工。這種施工方法的施工順序是自上而下的進行施工,與此同時可以進行上部與下部同時施工的模式。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證明,逆作法施工適用于各種基坑深度大、建筑施工場地小、周邊環(huán)境復雜的情況下。
2 逆作法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2.1 人工挖孔樁施工
施工人員在準備好施工材料和人員以后就可以進行施工了,要對地基進行挖掘,要采用樁基加固的方式,樁基施工要求施工人員必須做好混凝土的配置工作,如果混凝土的配制不符合施工的標準,達不到一定的濃度,那么就會降低樁基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從而導致樁基在后期的使用中出現裂縫的現象,針對這個問題管理人員要進行測試。在混凝土的拌合完畢以后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在澆筑過程中施工人員要注意對樁基的深度的確定,如果樁基在澆筑的過程中發(fā)生了變異,就很可能造成樁基不穩(wěn)定,而且在進行修補的話也相對困難,因為混凝土已經初凝,在重復施工的話,也容易造成對資源的浪費,所以施工人員對樁基的位置和角度要尤其注意。
2.2 土方施工
土方開挖可以確保地基的支撐柱處于較為穩(wěn)固的狀態(tài),需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繼續(xù)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在開展這項工作時,要注意開挖深度,需要深度達到較高水平,但是這樣就可能會導致地下水沖刷,為了防范這個問題,正式開挖之前,要通過氣象部門對開挖期間內的降雨情況進行了解,也要做好排水工作,防范一旦降雨積水問題無法得到處理,以免造成施工延誤的狀況發(fā)生。正式開挖時,有些部位的土壤密度低,土質比較疏松,很容易就會出現塌方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完成一個步驟之后就要進行加固處理,避免施工中出現安全問題。注意不能在挖土的過程中損傷土方之內的支撐柱,其受到損壞之后支撐作用就無法正常發(fā)揮,也會對安全性能造成影響,而且保證其具備較強的實用性,按部就班處理各項問題,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同時也可以節(jié)約成本。
2.3 地下連續(xù)墻
在具體施工中,要注意修筑導墻,一般情況下,導墻主要是混凝土結構,可以反復使用。施工中,要對表層土的特征、地下水信息、荷載等情況開展徹底研究,通常導墻深度控制在1到2m范圍即可,要比地面高度高出約1m,厚度則在15到20cm較佳,墻趾要在20cm以上,頂面保持水平,基底與土面緊密接觸,內墻面軸線和地下連續(xù)墻的軸線延伸方向保持一致,不能讓泥漿進入槽中,導墻施工首先要保證場地平整度良好,隨后挖槽測量,清除多余的土,支撐模板,完畢之后拆除模板,開展導墻外側施工,最后回填土,模板的拆除要等到工程完畢,在上下兩個部位開展兩道木安置,以此發(fā)揮支撐作用,阻止因擠壓等外力作用致使墻體發(fā)生形變。在深槽開挖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以嚴謹負責的態(tài)度工作。通常連續(xù)墻的施工中有一半左右的工期用于開展挖槽,這就要求注意控制好工期。施工精度也是重點,尤其是土層的穩(wěn)定程度,一旦其穩(wěn)定性不好,就要減少單元槽的長度,挖槽完畢之后,要盡快開展混凝土澆筑,提升施工效率,這樣才能將倒塌幾率降到最低。
2.4 節(jié)點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
節(jié)點是位于地下水平支撐和垂直支撐體系的交匯位置。對比其他施工方法,逆作法存在較大的不同之處,在這種情況下,與正常施工的節(jié)點作業(yè)相比,地下室結構節(jié)點施工中逆作法的應用較為不同。逆作法施工的施工順序是自上而下的,在逆作法結構節(jié)點設計的過程中,必須符合結構設計規(guī)范,最大限度地滿足施工中荷載條件要求,有效地將水平結構和順作法施工豎向結構得到處理,將板墻梁柱節(jié)點在剪力最小位置留置,處理節(jié)點的方式主要包括預埋剪力連接件施工法和預埋連接鋼板法兩種,預埋剪力連接件施工法具有良好的接頭抗剪性及施工便捷的特點,而預埋連接鋼板法的特點是較強的接頭受力、施工便捷,但要求有較高的電焊質量,焊接量大且技術性較強,施工技術特點會對施工進度造成直接影響。在實際施工中,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規(guī)范和具體施工狀況實施節(jié)點進行操作。
2.5 沉降管控
在應用逆作法時,地下連續(xù)墻會在上部荷載和基坑開挖中應力的影響下,出現抬升、沉降。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就會對全局產生影響。一般這種差異的允許水平是20mm以下,如果施工時鄰近的柱沉降程度比之前預設值高,需要即可停止上部結構的建設,使用局部節(jié)點壓重、部分土體開挖調整得當方式阻止局面的進一步惡化。一些施工后也可以利用注漿、加固等方法阻止沉降。在實際施工中,需要削弱柱上方的摩擦力,以此環(huán)節(jié)基坑開挖施加給立柱樁抬升的干擾。如果施工中基坑地步出現凸起,一般使用預先施加壓力和加固地基等方式應對這種情況。實際上,也可以使用加大立柱樁承載性能的方式對沉降形成緩解作用,比如可以利用樁底注漿、加大樁徑與樁長的方式解決問題,還能在柱間等部位安排暫時性的剪刀撐,也可盡快完成永久墻體的建設。
3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難度不斷增加,在應用逆作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應對現場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施工,嚴格保障每個步驟,有效緩解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增強施工的安全性與嚴密性,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張治國.淺談逆作法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實踐[J].建材與裝飾,2017(47):99-100.
[2]李耀,李營營.淺談高層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術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5(01):66-67.
[3]趙慧勇.淺談高層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5(2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