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城
摘 要:本文從目的論的角度研究了中文藥品說明書的英譯,通過對幾份中英文藥品說明書的分析,總結出一些中文藥品說明書英譯的實用方法。
關鍵詞:藥品說明書;目的論;英譯
作為出口藥品必不可少的附件,說明書隨著不同國家地區(qū)貿(mào)易和合作的擴大,中國藥品出口量也在不斷增加。為確保外國人能遵循國藥的使用說明,其翻譯質(zhì)量非常重要。而目前藥品說明書的英譯存在許多問題,這不僅影響了產(chǎn)品的出口,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威脅。
一、目的論
目的論首先由德國語言學家弗米爾提出,它將翻譯看作有目的或意圖的活動,注重翻譯的目標讀者。根據(jù)目的論,翻譯的最高原則是目的原則,其次是連貫原則和忠誠原則。
二、中文藥品說明書的英譯
(一)直譯法
由于中英文藥品說明書存在高度對等,直譯是中文藥品說明書英譯中最常用的方法。該方法滿足了目的論的忠誠原則,實現(xiàn)了藥品說明書的原始目的。如:
(1)原文:本品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Yasida)
譯文: This drug is 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二)轉(zhuǎn)換法
1.詞匯層面
詞義轉(zhuǎn)換。中文藥品說明書中有許多醫(yī)學詞匯,譯成英文時,譯者需選擇具有特殊醫(yī)學意義的常用詞。如,“身心功能的失調(diào),紊亂,障礙”總翻譯為“disorder”,其在英文中常用意思是“雜亂,混亂,凌亂”。所以譯者應習得許多具有特殊醫(yī)學意義的英語單詞。
詞性轉(zhuǎn)換。漢語多使用動詞或動詞短語,而英語多使用名詞、名詞短語和名詞結構。為適應目標讀者的習慣,一些漢語動詞在一定條件下應轉(zhuǎn)換成英語名詞。如:
(2)原文:本品與其他抗結核藥配伍,治療各種類型肺結核。(Streptomycin)
譯文: This drug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ll form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association with other antitubercular drugs.
2.句法層面
語態(tài)轉(zhuǎn)換。漢語更多地使用主動語態(tài),而英語更多地使用被動語態(tài)。為了使翻譯與目標情境保持一致,有時需要改變語態(tài)。如:
(3)原文:本品為腸溶膠囊,服用時注意不要嚼碎,以免藥物在胃內(nèi)過早釋放而影響療效。(Aomeilazuo Changrong Jiaonang)
譯文: This product is enteric-coated capsule. Do not chew it during administration for fear that it is released early in stomach and the curative effects are affected.
語序轉(zhuǎn)換。漢語根據(jù)事情發(fā)生順序來敘事;而英語使用帶有表示時間、條件等的前置、后置或插入的從句的復雜句?;谀康恼摚瑸榱耸鼓繕俗x者明確理解說明書,達到中文說明書的目的或信息功能,需要在英譯中轉(zhuǎn)換句子順序。如:
(4)原文:藥品內(nèi)容物受潮發(fā)霉后勿服用。(Baoquanyangdianfen Jiaonang)
譯文: Do not use the CAO capsules if it becomes damp and midewed.
(三)意譯法
1.省略
藥品說明書要求簡潔和準確,翻譯時,一些在源文本中必要的字和詞在目標文本中可能是多余的詞可以省略。如:
(6)原文:包裝所附藥勺為分劑量的用具。(Yunnan Baiyao)
譯文: The attached scoop is used for dividing the doses.
2.添加
某些情況下,只有添加一些在源文本中不存在含義的英語單詞,譯文才能忠實地傳達源文本的信息。如:
(7)原文:具有消炎、鎮(zhèn)痛、止癢、抗菌、局部麻醉作用。(Wuji Gao)
譯文: It is effective for diminishing inflammation, easing pains, stopping itches, antibiotic and local anaesthesia.
3.解釋
由于文化差異,外國客戶無法理解中文藥品說明書中的許多真實表達,這要求譯員清晰地解釋它們。如:
(8)原文:外邪襲肺,多從鼻孔而入。(Biminding)
譯文:It is through the nose that external pathogenic factors invade the lungs.
大多數(shù)外國人無法理解“外邪”是什么,如將其按字面翻譯,目標讀者定不能理解;譯者將其解釋為“external pathogenic factors”,使得翻譯可讀且意思清晰。
三、結語
通過對上述翻譯方法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目的論的指導下,直譯法、轉(zhuǎn)換法和意譯法均是中文藥品說明書的英譯的有效方法。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毫無疑問可以形成高質(zhì)量的英文藥品說明書。
參考文獻:
[1]曹情.淺析國產(chǎn)藥品說明書的英譯技巧[J].新西部,2010(10).
[2]裴蕾.“目的論”視角下非處方中成藥說明書的翻譯[D].蘇州:蘇州大學,2016.
[3]陶小華.目的論與藥品說明書的翻譯[J].考試周刊,2010(11).
[4]趙麗麗.從功能翻譯理論談藥品說明書的翻譯[J].商業(yè)文化,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