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岳銳潔 張兆平
摘 要 在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網絡已經承擔了豐富的社會性功能,因此人們在享受網絡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遭遇到網絡詐騙、個人隱私泄露以及其他網絡安全風險。作為網絡世界的主力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與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息息相關,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建立并強化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法治意識,可以幫助大學生增強網絡防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谏鲜霰尘芭c觀點,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學生造成網絡安全問題的主要成因,然后探討了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法治意識培養(yǎng)的價值與意義,最后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改進辦法,以期塑造優(yōu)質的網絡社會環(huán)境。
關鍵詞 新時代 大學生 網絡安全 法治意識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2018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803030117。
作者簡介:李智,邢臺學院法政學院,講師,研究方向: 法學教育、思政教育;岳銳潔,邢臺學院法政學院,講師,研究方向: 法學教學;張兆平,邢臺學院科研處,副教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11
大學生是推動新生事物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重要群體,極易受到網絡世界的影響。在網絡上學習通識類以及專業(yè)型課程,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個人層次,而且在網絡社交平臺上還能接觸大量新鮮、有趣的內容,也極大程度地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但是仍需注意的是,一系列網絡安全惡性事件也逐漸滲透到了大學生的網絡活動中,如果大學生缺乏風險規(guī)避的意識,就難以在網絡世界中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甚至還有可能沖動地做出一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法治意識建設,營造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已經成為了每一位引領者的重要課題之一。
盡管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互聯(lián)網網絡蓬勃發(fā)展的時代,但是許多大學生并沒有對網絡這一新生事物形成客觀、準確的認識。除了許多學生會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社交活動之外,一些缺乏基本判斷能力的大學生還會通過社交網絡遭受巨大損失與傷害。例如網絡詐騙給學生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使學生產生了自我攻擊、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甚至還會出現(xiàn)輕生的想法與念頭;再比如裸貸這一不計后果的行為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破壞,各類因逼債而自殺的社會惡性事件頻發(fā) 。為此,我們亟需總結大學生出現(xiàn)網絡安全問題的主要成因。具體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足夠的安全防范意識
從成長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由于大學生還沒有正式邁入社會的大門,平時主要的活動場所僅有家庭與學校,因此還沒有鍛煉出完善的風險察覺、識別以及排除能力。在網絡世界中,各類風險因素并不是以實體形式存在的,這就給大學生辨別網絡安全信息造成了極大的干擾,尤其是許多認識簡單、思想單一的大學生并沒有危險甄別意識和能力,這就給了許多網絡非法分子可乘之機,經常以順藤摸瓜的方式引誘大學生上當受騙 。例如,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大學生愛占小便宜、貪慕虛榮的心理,以提供小額貸款的方式吸引大學生提供重要身份信息,并進行貸款。盡管貸款金額不高,但是巨額的利息經常會讓大學生苦不堪言。等到大學生無力償還巨額利息之后,犯罪嫌疑人會通過許多強硬的手段逼迫大學生還錢。此外,掌握了大學生重要信息的犯罪嫌疑人,還會冒充其本人身份向周邊好友進行詐騙,這一做法十分難以防范。對于一些喜歡在社交網絡上進行聊天、交友的大學生,也十分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蠱惑,繼而陷入非法活動之中。
(二)政府部門的監(jiān)督與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網絡平臺的種類與數量繁多,網絡用戶基數十分龐大,且分布十分廣泛,因此政府部門難以進行面面俱到的監(jiān)督和管理。一旦發(fā)生網絡安全惡性事件,政府部門也很難做到追蹤溯源并在第一時間內抓捕網絡非法分子,因此受害者往往只能獨自承擔經濟損失以及其他風險危害所造成的后果。實際上,網絡非法分子的詐騙方法、詐騙手段也在不斷升級,如果網絡非法分子使用境外服務器,且切斷了與其他事務的聯(lián)系,那么在開展偵破工作時就難以獲得有效的信息與線索,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件懸案 。許多網絡非法分子正是利用這一缺陷頂風作案,使許多大學生蒙受了巨大損失。
(三)高校的安全管理模式十分落后
由于許多高校將自身的建設與發(fā)展作為第一要務,因此忽略了對大學生的安全管理及意識培養(yǎng)。具體來講,許多高校并沒有引進專業(yè)的安全教育管理人員,無法給學生提供專業(yè)的安全管理相關服務,許多上崗人員僅僅是處理了一些工作上的基礎事務,卻對如何引導大學生建立安全防范意識毫無辦法。此外,學校也并沒有構建完善的針對于網絡安全的管理運行機制,導致學生無法系統(tǒng)性地學習如何鑒別、排查網絡安全問題,這就給學生的網絡活動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安全管理模式理應進行革新,只有針對網絡的運行特點進行教學,才能發(fā)揮實際作用 。
(一)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安全防范和危機化解能力
網絡危險無孔不入,對于缺乏基本辨別能力的大學生來說十分難以防御。盡管大學生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不復雜,與之接觸的人群也沒有邪惡的心思,但是在網絡社會上卻充斥著大量的危險元素,如果大學生依舊采用其簡單、善良的心態(tài)與其他網絡社會人員進行交涉,則難以提前發(fā)現(xiàn)危機,有時深入其中卻無法自拔。特別是在網絡世界中存在許多技術性規(guī)范無法覆蓋的區(qū)域 ,而且管理機制難以實現(xiàn)真正的健全,因此大學生在進行網絡活動時更要以謹慎的態(tài)度來對待相關事物。從網絡人口結構來看,大學生始終是網絡活躍人群的主力軍,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可以讓大學生遠離網絡世界的藏污納垢之地,遠離非法分子的非法活動與非法行為,從源頭上杜絕自身受到任何犯罪行為的侵擾。
(二)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三觀”
在網絡世界中,當代大學生往往可以從各種軟件及平臺上了解社會資訊,這一做法有利于大學生融入現(xiàn)代社會。但是從國家層面來看,網絡監(jiān)管機制并沒有建立的十分成熟,一些網絡非法分子通常利用網絡中存在的各種漏洞進行非法活動,進而給學生的價值判斷、精神活動造成了嚴重干擾。特別是一些煽動大學生情緒,惡意引導輿論導向的行為與言論,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三觀構建。由于大學生正處于思想意識形態(tài)逐步確立的關鍵時期,如果過多的受到了負面新聞的影響,則會產生厭學、厭世等一系列消極態(tài)度,嚴重阻礙個人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網絡安全法治意識,應該由政府部門和學校共同完成,在凈化網絡環(huán)境,提高大學生思想意識水平的同時,發(fā)展出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三觀。
(三) 可以構建更加完善的高校管理體系
從高校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面對緊張的競爭與發(fā)展壓力,高校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以穩(wěn)定的內部秩序應對接下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由于網絡活動的開展更加便捷,校內外的人員組織溝通交流活動更加順暢,因此傳統(tǒng)的秩序管理難以符合當代網絡環(huán)境下的新型發(fā)展模式,高校必須順應這一發(fā)展趨勢主動對自身所需承擔的責任重新進行劃分。增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法治意識培訓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能夠通過有效地管理實現(xiàn)大學生對網絡的正確使用,不僅可以幫助學校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而且可以將該成果延伸到學校的日常事務中,構建更加健康、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一) 合理組織網絡安全法治教育
第一,提高大學生對網絡安全的認識。網絡安全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出現(xiàn)網絡安全事件不僅僅會危害到學生的個人經濟利益,還會給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極有可能給周圍的同學、老師甚至是整個學校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開展網絡安全法制教育時,要強調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還要在開設課程時考慮是否需要添加法律、計算機網絡安全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內容。由于輔導員與學生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因此也可以在加強輔導員網絡安全意識的基礎上使其逐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治思想。此外,學校內的法律相關機構與組織也應該加強法治宣傳,積極開展法律知識普及活動,完善法制教育的流程。
第二,提高領導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高校在構建完整的網絡安全法制教育體系時,應該由高層領導直接擔任主要負責人,主動邀請保衛(wèi)處、學工處等部門機構參與到法治建設之中。此外,針對于網絡安全,政府部門應該搭建橋梁,讓高校與網監(jiān)管理部門建立聯(lián)系,并主動邀請專業(yè)人員開展教育工作。
第三,強化高校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打造精英隊伍。對于一些對法治知識十分感興趣的教師,應該主動將其招攬并進行培訓,然后讓其投身于法制教育工作之中。目前,許多高校的網絡安全法制教育人員主要由思想政治工作者組成,因此可以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構建更加規(guī)范與成熟的網絡應用體系,使大學生自覺抵御各種不良信息,在發(fā)現(xiàn)與法律相悖的非法行為時立即舉報,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對待網絡活動,塑造更加健康的網絡社會環(huán)境。
(二)科學開展網絡安全法治教育
在進行網絡安全法制教育之前,應該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構建進行研究、分析與探討。
首先是要貫徹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此,高校內的思政工作必須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三觀,以中立的態(tài)度分析、評價網絡世界中呈現(xiàn)的各類事物,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準確的分析與快速的判斷,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解決。
其次是要加強法治教育。法律作為約束和規(guī)范人們日常行為的基本原則,是需要每一大學生學習和了解的。如果大學生缺失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則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因此高校要加強法治知識的傳播力度,尋求能夠深入人心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且高校應該以身作則,堅決不觸碰法律道德底線,對于網絡安全法治道德建設,更加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然后以引領者和實踐者的身份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產生積極作用。
最后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防范能力。在豐富的網絡資源面前,大學生一時間難以判斷其準確性與有效性,因此高校應該教導學生如何辨別網絡資源,避免大學生觸犯法律卻不自知。此外,高校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辨別網絡世界中存在的陷阱,面對網絡欺詐、惡意信息傳播等不良現(xiàn)象應堅決抵制。任何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凈化網絡環(huán)境,為所有的網絡居民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
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法治意識,最直接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規(guī)避網絡安全風險,營造安全的上網環(huán)境。但是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優(yōu)質、穩(wěn)定的網絡環(huán)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便于學生在掌握社會發(fā)展動態(tài)的同時鍛煉自身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進而幫助學生以更加順暢的方式完成學習目標,實現(xiàn)自我追求。因此,學校和政府應當聯(lián)合網監(jiān)等職能部門共同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法治教育,在注重辨別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深入開展法律道德觀念建設,培養(yǎng)出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求的新時代人才。
注釋:
陳延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觀念培育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 36(11):140-143.
朱箭容.大學生網絡安全法治意識的養(yǎng)成教育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34):198- 199.
李鐵英,于淼.新時代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培育探究[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 19(1):12-14.
董燕瓊,徐磊,朱佳賢.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新校園(閱讀),2017(12):186.
朱奎澤,鮑凡.當前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問題述論[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