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民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與創(chuàng)新也成為一個新的發(fā)展趨勢。在“互聯網+”時代應把握機遇,適應教育新形勢。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都應當積極做好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準備。文章介紹了“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的新方向,指出“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面臨的挑戰(zhàn),針對現狀為校園信息化教學如何變革提出相應的對策,為現代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高水平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挑戰(zhàn);變革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教育為培養(yǎng)適合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高水平、高素養(yǎng)人才,想要實現教育的長久、穩(wěn)定發(fā)展,就必須針對當前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及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與變革,為將來學生的就業(yè)奠定扎實的基礎。
1? ? “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的新方向
1.1? 采用“互聯網+”的新思路解決傳統(tǒng)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且較為嚴重的問題主要包括教育公平、教育質量及如何滿足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等。傳統(tǒng)教育方式難以解決這些問題,“互聯網+”教育的融合,站在互聯網信息化的角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以開放、共享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具體的發(fā)展為最終目標,共享資源應用,帶動教育服務發(fā)展,幫助學生實現個體化發(fā)展[1-2]。
1.2? 推動教育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
創(chuàng)新教育服務是互聯網時代解決人民群眾教育需求的必然選擇。教育供給側改革是將傳統(tǒng)的標準化教育服務模式,轉變?yōu)橐环N由學習者選擇的消費驅動教育服務模式?!盎ヂ摼W+”時代校園教育面向的服務對象,不再是群體,而是學習者。
未來校園教育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面授活動,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的有機結合?!盎ヂ摼W+”時代,有助于擴大教師資源,不再局限于本校內的師資力量,學生將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獲得更多校外教師的服務和幫助,教學資源、服務等都將從學校范圍中跳出,與全社會實現資源的共享和調配。
1.3? 教育信息化的著力點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有效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變革。但隨著產業(yè)全面升級和深度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育發(fā)展中的一些問題難以再只靠技術就能解決,校園信息化建設的著力點,主要還是優(yōu)質社會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以在大范圍構建開放性、共享性的學習空間,幫助提高教學培養(yǎng)能力,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1.4? 全面推動教育體制改革
傳統(tǒng)封閉式教育體制難以滿足教育需求,未來整合政府、學校及社會各界力量的“互聯網+”教育成為大勢所趨?;ヂ摼W信息技術支持,必然推動教育體制的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體制改革不僅滿足教育發(fā)展的需求,還能全面帶動和引領教育實現開放創(chuàng)新。在“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信息化發(fā)展,應致力于建設開放的體制,積極調動社會多方力量實現協同發(fā)展,積極倡導教師參與教育服務,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服務模式[3]。
2? ? “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
在培養(yǎng)現代化建設和發(fā)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中,教育教學擔任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對此,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難以適應和滿足校園信息化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基于“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發(fā)展主要面臨3個挑戰(zhàn)。
首先,現代化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介,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學習提供生動、直觀的圖文信息資料。學校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基于云環(huán)境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教育平臺,并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實際發(fā)展需求,校園信息化的發(fā)展應用,對教學環(huán)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學模式的變革也成為“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
其次,“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途徑,以網絡為主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對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學便捷化和即時化。對此,亟需學校構建一個科學的教務平臺,搭建立體化資源庫,通過微信對課堂教學進行直播,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專業(yè)知識與技能,通過仿真模擬的形式,將一些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可以通過VR眼鏡進行實景化訓練,這些信息化的教學模式都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出更多的挑戰(zhàn)。
最后,“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建設對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基本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還要熟練地掌握各項信息技術。否則,教師將很難適應教學的實際需求,難以滿足日常學生學習和教學的需要[4]。在校園信息化發(fā)展建設中,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學生特點等都對推動信息化教學化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這預示著未來轉變教學觀念,提升信息化水平成為必然。在當代高校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漸成為當代組織教學和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因素,未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5]。
3? ? “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教學的變革對策
3.1? 梳理現代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高校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為社會經濟建設發(fā)展培養(yǎng)高水平、綜合型應用人才。對此,校園信息化建設發(fā)展應該圍繞教育教學開展工作,不論是工作機制的制定,還是篩選教學基礎項目,都要為培養(yǎng)人才服務[6]。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融入智能化、多元化、開放化的現代教育思想理念,以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綜合型應用人才。對此,高校教育教學應定期開展培訓講座,對校園信息化教育發(fā)展加大宣傳力度,梳理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理念,讓全校師生適用先進教學理念。同時,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開發(fā)課程標準、鼓勵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先進理念。
教育相關部門、學校負責人及工作人員,作為學校各項活動、項目方案及制度的推行者,只有他們改變教學觀念,建立信息化教學思維,才能最終推動整個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3.2? 積極構建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所謂校園信息化教學,涵蓋教學氛圍與教學基礎條件。后者除涵蓋學校日常經費支出外,還包括運營管理、校園隊伍等的建設。構建數字化校園,根本目的是服務教學活動和方便管理。因此,校園信息化建設由運營團隊全面把控進程,借助校企合作模式,構建網絡硬件設施,解決基礎投入存在的問題,以滿足實際教學發(fā)展的需求[7]。
當前校園信息化教學中,大部分智慧校園和數字校園,在實際應用中并沒有發(fā)揮相應的作用。課堂教學依然停留在傳統(tǒng)多媒體的階段,在教學中采用的也多是Office技術,其根本原因是硬件建設沒有營造出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所以,校園信息化建設發(fā)展,應建設健全項目獎勵、教學質量評價、年度績效考核等制度,對發(fā)展格局進行創(chuàng)新,構建一個立體化、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
3.3? 構建長效教學機制
“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建設是教學的主要方向,對此,在實踐教學中將培訓與宣傳作為工作重點,結合分步指導和系統(tǒng)設計等思路,全力構建長效、穩(wěn)定的教學機制,促使獎懲機制不斷完善,并面向師生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培訓。
建立長效教學機制,推動實施項目驅動、培訓促進、標準引領以及激勵考核等制度,幫助師生走出傳統(tǒng)無趣的認知,促使信息化教學逐漸發(fā)展成為實踐中的新常態(tài)[8]。
4? ? 結語
“互聯網+”時代,高校想要在行業(y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由之路就是構建校園信息化體系,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本文首先介紹“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的新方向,又指出“互聯網+”時代校園信息化面臨的挑戰(zhàn),最后,就如何構建校園信息化教學提出相應的變革對策,以突破傳統(tǒng)模式,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模式創(chuàng)新教育服務模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陽陽.淺談“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及變革[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8(8):146.
[2]隆平,劉毅,曹紅玲.“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及變革[J].河北職業(yè)教育,2017(5):68-71.
[3]張薇.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現狀探究[J].科教導刊,2018(5):25-26.
[4]黃博,孫鵬嬌.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研究[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6(5):12-15.
[5]陳清利,張紅玲,華紅艷,等.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研究—以陜西警官職業(yè)學院為例[J].知識經濟,2017(24):151-152.
[6]陳耀華,陳琳.“互聯網+”教育智慧路向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9):80-84.
[7]秦虹,張武升.“互聯網+”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fā)展趨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8]陳麗.“互聯網+”教育的創(chuàng)新本質與變革趨勢[J].遠程教育雜志,2016(4):3-8.
Analysis on challenges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mpus informationization in “Internet+” era
Liu Zhenmin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has also become a new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era of “Internet+”, we should grasp opportunitie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education. Whether it is a school or a teacher, we should actively prepare for campu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direction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in the era of “Internet+”.
Key words:“Internet +” era; campus informationization; challenge; 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