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培森
【摘 要】 和傳統材料作文相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模式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如果還固守以前的做法,學生就有可能偏題或跑題,更不要說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而作文不僅是語言的藝術,更是思維的藝術,所以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勢必要進行思維意識的訓練。而本文論述的就是對目前任務驅動型作文進行的四種意識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任務驅動作文 ?意識
縱觀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備受關注。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作文命題以提升審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為標準,以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為核心價值觀,從而提升語用能力,塑造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為此,近兩年的高考作文題均以厚重與鮮活性兼具的材料,新穎而靈活的形式,直觀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zhèn)鬟f價值觀,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引導學生走出書齋,關注社會,放眼世界,進行理性地思辨性地看待問題。作文表面上看起來是語言的藝術,而實際上是思維的藝術。要想提高思維水平,首先要加強思維意識。為此,在新的高考形勢下,在進行任務驅動型作文訓練時,要特別加強對學生進行五種意識的培養(yǎng)。
一、完成任務的驅動意識
近兩年的高考作文,一是選關鍵詞,向外國青年介紹我們的祖國。一是寫給18年后的青年的一封信。兩篇作文,明顯都帶有指令性。作文就是要完成這些任務,這就是任務驅動型作文。既然是任務驅動,那考生在寫作文時,就是要以完成任務為最終目的。所以,在平時訓練中,我們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完成任務的驅動意識。讓任務驅動來督促學生完成作文。這樣學生寫作文就不會跑題了。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最近幾年新出現的作文模式,是繼傳統材料作文之后出現的新材料作文的一個類型。這類作文要求學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恰當的角度,確定立意,同時以完成下達指令性任務為目的。這樣,在確??忌鷮懽魑挠性捒烧f的基礎上,不會出現偏題、跑題現象。這實際上是降低了要求,同時也為考生寫作文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寫作空間。
任務驅動型作文要求作文緊緊圍繞材料來寫,不枝不蔓,和以往的傳統材料作文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傳統材料作文,當我們從材料中提煉出觀點后,就拋開了材料。而新材料作文,由于受任務驅動,所以,作文必須始終圍繞材料來寫,而不能拋開材料,這和傳統材料作文是有根本區(qū)別的。既然這樣,那么我們在作文訓練時,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完成任務的驅動意識。
二、構畫藍圖的想象意識
作文本身就是一種想象的藝術。有想象,思維才活躍;有想象,作文才打得開思路,內容才豐富。否則,你的作文只能是枯燥而乏味的。
2018年的作文是設想給2035年十八歲的青年寫一封信。2035年還未到,那時的青年是什么樣子?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更是不知道。2018到2035還有18年的時間。在這18年里,我們的祖國會發(fā)生一些什么事?會有哪些發(fā)展變化?而那時的青年應如何應對日益飛速發(fā)展的社會?青年人應具備哪些素質?哪些能力?所有這些,考生都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設想一下幾十年后的情況。如果考生沒有這種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那么,寫出的作文必然是平淡無味的。所以在平時,我們一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構畫藍圖的想象意識,作為我們提高作文水平的法寶。
三、審時度勢的前瞻意識
當下的高考作文,要求中學生走出書齋,把自己投身到時代中去。既要扎根中國的國情,又要擁有世界眼光。既要回顧過去,又要放眼未來。例如,2018年的作文,在了解2000—2018年祖國的變化的同時,還要想象一下十幾年之后的中國的情況。為此,在作文訓練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時度勢的前瞻意識。
作文訓練,與其說是語言訓練,還不如說是思維訓練。語言僅僅是表現思維的工具。思維縝密了,正確了,語言才能恰到好處地表現這種思維意識。否則,語言就會顯得蒼白無力。
高考作文是所有科目中唯一一道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題目。而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最能反映一個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此過程中,學生如果有審時度勢的前瞻意識,就能準確預知事物的發(fā)展,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寫出反映時代發(fā)展的優(yōu)秀文章,在高考作文中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四、由此及彼的思辨意識
思辨意識就是要求學生在進行思維的時候,既能由此及彼,同時又能理清事物之間的辯證關系。它不僅能反映思維的準確度,而且還能反映思維的精確度,是我們中學生在進行作文訓練時必須進行的一項能力訓練。2017年作文要求從12個關鍵詞中找兩三個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那么這12個詞涉及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交通,也有中華美食;既有大眾娛樂,也有環(huán)境問題。總之,涉及的面是相當廣泛的。那么我們選擇其中的哪兩三個關鍵詞才能更好地呈現自己所認識的中國,這就大有學問。選擇好了,有利于思維。選擇不好,有可能就會限制你的思維,成為你思維的枷鎖。所以如何選擇,如何思維,如何表達,這就要求我們的考生具備較強的由此及彼的思辨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向外國青年介紹我們的祖國。所以平時我們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思辨意識的訓練。
近年來,隨著高考作文題型的不斷變化,新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模式的構建,打破了以往話題作文的思維和寫作模式。這就要求考生要改變以前的思維定勢和寫作模式,構建起一種新的作文觀念,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作文寫作要求。
學生寫作文的過程,與其說是語言文字的運用過程,還不如說是一種思維過程。作文貴在創(chuàng)新,而要寫出創(chuàng)新的作文,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為了更好地適應當下作文的命題形式,我們老師也必須轉變思維和做法,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不要固守在話題作文的框架下。在著力培養(yǎng)學生作文意識上多下功夫,增強學生在寫作文時有關注時事的熱點意識、完成任務的驅動意識、構建藍圖的想象意識、審時度勢的前瞻意識、由此及彼的思辨意識。有了這四種意識,就能為學生寫出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準備意識前提,奠定思維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明.我這樣教寫作[M].開明出版社,2007(6).
[2] 曹韌.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M].山西出版集團,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