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73012)黃玉克
毛細支氣管炎作為兒科臨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為多見,系小兒細支氣管存在炎性反應所致。由于患兒屬于一種特殊群體,年齡尚小,其各項生理機能尚未發(fā)育健全,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當首選安全、高效藥物。鑒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評價臨床對我院收治的56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應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的控制成效?,F(xiàn)將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于2017年7月~2 0 1 8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 6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n=28)中,男女比例為16∶12;年齡區(qū)間6~20個月,平均年齡(12.80±1.03)個月;病程1~5d,平均病程(3.17±0.28)d;對照組(n=28)中,男女比例為17∶11;年齡區(qū)間6~21個月,平均年齡(12.95±1.17)個月;病程1~7d,平均病程(3.22±0.35)d。兩組基線資料比較P>0.05,可作對比研究。所有患兒均無過敏史、藥物禁忌癥,且患兒親屬均已知情同意。
附表 兩組的病癥緩解情況對比(±s)
附表 兩組的病癥緩解情況對比(±s)
濕啰音消失時間(d)治療組 28 5.07±0.62 4.83±0.41對照組 28 7.68±1.01 7.35±0.60 t - 11.6536 18.3494 P - 0.0001 0.0001組別 n 咳嗽消失時間(d)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n=28)應用傳統(tǒng)治療,包括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止咳、吸氧、霧化吸入療法,同時及時糾正酸堿、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組(n=28)應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方劑內含麻黃5g、射干9g、半夏9g、生姜9g、款冬花6g、紫菀6g、五味子3g、細辛3g、大棗3個。對食納差、舌苔厚患兒加用炒蘇子5g;對發(fā)熱表證患兒加用防風3g、蘇葉3g;對于腹瀉患兒加用白術3g、茯苓5g。水煎服,1劑/d,2次/d,持續(xù)服用1周。
1.3 觀察指標 評價并同步記錄兩組的①治療有效性,顯著進步:患兒臨床癥狀(咳嗽、喘憋等)均已完全消失,經(jīng)肺部聽診,無濕啰音;好轉:患兒臨床癥狀(咳嗽、喘憋等)均有明顯好轉,經(jīng)肺部聽診,濕啰音減弱;無效:患兒臨床癥狀(咳嗽、喘憋等)未好轉,經(jīng)肺部聽診,濕啰音無變化或加重。②臨床癥狀緩解情況,包括咳嗽消失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資料均納入SPSS21.0軟件分析,(±s)記錄計量資料,t檢驗,(%)記錄數(shù)據(jù)率,x2檢驗,P<0.05可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治療有效性 治療組的臨床有效性為96.43%,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性。
2.2 兩組的病癥緩解情況 治療組的咳嗽消失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性。見附表。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在祖國醫(yī)學中所屬肺炎喘嗽等范疇,本病多為風邪、風熱侵入所致。由于小兒痰濕內生,加之脾虛、肺氣不足而引發(fā)衛(wèi)外不固,風寒內侵,在中醫(yī)上普遍認為應堅持以宣肺散寒、解表祛邪、降逆化痰為治療原則。因此,在本研究中給予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取得可觀成效。方劑中,麻黃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射干祛痰利咽,共為君藥;半夏可化痰燥濕、和胃降逆;生姜配合細辛具有解表祛邪、溫肺化飲之功;五味子可斂肺止咳;款冬花可理氣、清痰;紫菀可平喘、納氣;大棗可養(yǎng)胃益脾[1]。諸藥合用,共奏宣肺散寒、解表祛邪、降逆化痰之功。據(jù)現(xiàn)代藥理分析得出,此方劑中的君藥—射干,具有廣泛藥理活性,一方面可發(fā)揮抗病毒、抗炎抑菌的藥物作用,另一方面還可明顯減少咳嗽發(fā)作次數(shù),可達到平喘祛痰的目的[2];全方能對抗組胺、乙酰膽堿所致的氣管平滑肌收縮,具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本研究表明,治療組的臨床有效性高于對照組,提示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可有效改善毛細支氣管炎各項臨床癥狀,從而進一步保證治療成效;同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的咳嗽消失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均得到明顯減少,提示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可減少癥狀改善時間,縮短療程,有利于加速小兒身體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臨床對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應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療效肯定,可有效縮短療程,恢復較快,是一種可靠、理想中醫(yī)治療方式。